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虚竹高某撞死灯光师案终于有了结果。7月13日上午,青岛市南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高某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高某案事发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而针对该案件,法院也已经多次开庭进行了审理,因此昨日10点40分,直接进入了宣判程序。法官宣读判决书的过程中,身着囚服的高某一直低着头默默地听着。
对于辩护人提出的本案属于意外事件,被告人高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的辩护意见。法院认为,被告人高某在拍摄电视剧的过程中,在对用做道具车的鲁U05190金杯牌面包车性能并不熟悉,且未进行试驾的情况下,过于相信自己的驾驶技术,操作不当,造成一人死亡的后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件。据此,法官判定高某犯有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由于高某的辩护人为高某做的是无罪辩护,因此这个判决意味着辩护意见未被法庭采纳。但高某表示服判,不会上诉。
宣判后,冯子永的妻子张屹巍匆匆地离开了法庭,虽然戴着太阳镜,但依然能看到她一脸的泪水。张屹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她认为法院的定罪是准确的,不会向检察机关提起抗诉申请。高某认罪了,子永也能瞑目了!高某的母亲也到现场听审,但她和张屹巍没有任何正面接触。
宣判后,高某再次被囚车押解回了关押他的看守所。据了解,之后高某将被依法办理变更强制措施手续,转为取保候审,直到7月28日上诉、抗诉期结束。从整个判决来看,真正起到为高某减轻处罚作用的是高某的亲属在案件宣判前主动向法院交纳的三十万元人民币的人身损害赔偿金,构成了酌情减轻处罚的条件。
-
【过失致人死亡罪】一审被判过失致人死亡罪小伙上诉希望改判无罪
490人看过
-
怎么认定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几年
377人看过
-
演员高虎犯过失致人死亡罪成立被判1年缓期1年
173人看过
-
逃逸致人死亡,被判处多久有期徒刑?
153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罪该如何认定,过失致人死亡要判多少年
203人看过
-
75岁老人过失犯罪致人死亡会被判刑吗?
161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过失致人死亡罪会判刑吗,过失致人死亡罪如何量刑安徽在线咨询 2022-04-261、过失致人死亡的受害人应当得到赔偿; 2、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付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被害人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等费用 3、法律依据: 1)《刑法》(1997修订)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
过失致人死亡,最高可以判多少年,过失致人死亡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浙江在线咨询 2022-04-25过失致人死亡罪最高可判7年;依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过失犯罪,是指由于过失导致他人死亡后果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前者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造成他人死亡。后者是指行为人已经预
-
如何判刑过失罪致人死亡罪辽宁在线咨询 2022-06-12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 《刑法》对于过失致人死亡罪如何判刑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刑法另有规定是指失火、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按失火罪、交通肇事罪的规定处罚阅读全文>>过失致人死亡罪立案标准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
-
过失致人死亡罪有谅解书的人能判缓刑吗过失致人死亡罪能否判处缓刑上海在线咨询 2022-03-04不一定,得看具体的情节。根据我国《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缓刑的适用条件是:原判刑期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过失致人死亡罪只有情节较轻,才有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三十三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过失致人死亡
-
过失致人死亡罪最高量刑北京在线咨询 2024-03-14过失致人死亡罪最高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构成要件: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2、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是:(1)行为人具有致人死亡的行为;(2)客观上必须发生了致人死亡的结果;(3)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3、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主体;4、本罪在犯罪主观上的表现为过失,该过失是针对死亡结果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