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纠纷罪中未构成犯罪的具体案例有哪些?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3-17 14:20:05 276 人看过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因民间纠纷引起的犯罪案件中,不属于以下情况:雇凶伤害他人、涉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涉及寻衅滋事、涉及聚众斗殴、多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其他不宜和解的。因此,以上情况均不属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犯罪案件。

以下情况不属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犯罪案件:

(一)雇凶伤害他人的;

(二)涉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

(三)涉及寻衅滋事的;

(四)涉及聚众斗殴的;

(五)多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

(六)其他不宜和解的。

民间纠纷罪

民间纠纷罪是指在民间纠纷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侵犯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合法财产权利,情节严重的行为。该罪名的成立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 纠纷发生在民间,即在私人领域内发生的纠纷;

2. 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如侵犯知识产权、人身权利等;

3. 情节严重,如造成严重损失、影响恶劣等;

4. 具有非法目的,如为了个人利益等。

民间纠纷罪是一种触犯刑律的犯罪行为,如果被定罪,将面临刑罚的追究。同时,该罪名的成立也需要满足一定的构成要件,如主体要件、客体要件等。在司法实践中,民间纠纷罪的处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以保证司法公正和公平。

民间纠纷罪是一种触犯刑律的犯罪行为,如果被定罪,将面临刑罚的追究。同时,该罪名的成立也需要满足一定的构成要件,如主体要件、客体要件等。在司法实践中,民间纠纷罪的处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以保证司法公正和公平。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三百三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犯罪案件:

(一)雇凶伤害他人的;

(二)涉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

(三)涉及寻衅滋事的;

(四)涉及聚众斗殴的;

(五)多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

(六)其他不宜和解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8日 06:1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未成年累犯的构成条件具体有哪些
    律师解答:不成立。未成年人构成累犯的说法目前来看是不成立的。1、累犯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2、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刑法》第六十五条未成年人犯罪不构成一般累犯。第六十五条【一般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2024-04-25
    368人看过
  • 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有哪些具体的
    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应当包括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客体四个要件;犯罪构成是指对行为的性质及其社会危害性具有决定意义,而且是该行为成为犯罪所必需的那些事实特征。一、怎样能把犯罪的特定形态定义成绑架罪绑架刑事犯罪构成要件: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健康、生命权利及公私财产所有权利。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的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主体要件: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关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岁的人对本罪是否应负刑事责任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由于这种犯罪的“危害性特别大,凡是年满14岁并具有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主观要件:主观方面由直接故意构成,并且具有勒索财物或者扣押人质的目的。二、滥伐林木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滥伐林木罪的犯罪构成有:1、主体要件: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2、主观要件: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具有牟利的目的;3、客
    2023-06-27
    86人看过
  • 共同犯罪中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具体都有哪些
    在共同犯罪中,要成立犯罪中止,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必须具备有效性。即有效地阻止共同犯罪结果发生或者有效地消除自己先前参与行为对共同犯罪的作用。(2)中止的效力仅及于本人,不及于其他共犯人。(3)缺乏有效性不能单独成立中止。在共同犯罪中,共同犯罪人消极退出犯罪或者自动放弃犯罪、阻止共同犯罪结果未奏效的,不能单独成立犯罪中止。一、共同犯罪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两个未达到法定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共同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则不构成共同犯罪。数人共同实施犯罪,但如果其中只有一人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也不能构成共同犯罪。2.共同犯罪人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共同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在故意的参加实施共同犯罪,而且还认识到有其他共同犯罪人和他一起参加实施犯罪。二是共同犯罪人对犯罪结果的发生,都抱着
    2023-03-18
    171人看过
  •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具体有哪些?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民族平等。我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行为。所谓煽动,是指以语言、文字等形式公然宣传。所谓民族仇恨,是指基于种族、肤色、世俗的原因而产生的强烈憎恨。所谓民族歧视,是指基于种族、肤色、世俗的理由而对人们进行区别、排斥、限制,意图损害其他民族平等地位以及其他合法权益。本罪的行为方式一般有:散发、公开陈列、张贴、放映或以其他方式使他人获得文书,鼓吹暴力或种族仇恨的行为。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以激起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为目的。一、故意伤害罪构成条件是什么?(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权,所谓身体权是指自然人以保持其肢体、器官和其他组
    2023-03-10
    75人看过
  • 民事纠纷案做伪证构成犯罪吗
    1、根据刑法的规定,只有在刑事诉讼中作伪证的,才构成犯罪。2、在民事案件中,作伪证者不构成犯罪,但是,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这是一种妨碍民事诉讼的行为,可能会受到人民法院的相应制裁。3、制裁方式有:训诫、罚款、司法挽留(最长15天)。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前两款对伪证做出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这里的构成犯罪不是作刑法中特定罪名“伪证罪”理解的,因为伪证罪的犯罪主体一定是刑事诉讼中的。而是指在进行所列两项行为过程中,侵害了其他法益,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如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故意毁坏财务罪、故意伤害罪、行贿罪等等。
    2023-06-14
    351人看过
  • 不构成共同犯罪的具体情形有哪些
    不成立共同犯罪的情形是:1、共同过失犯罪;2、犯罪行为是故意犯罪行为与过失犯罪行为的结合;3、二人以上同时以各自行为侵害同一对象,但彼此之间无意思联络的;4、行为人先后故意实施的相关犯罪行为,彼此没有主观联系的;5、超出共同故意之外的犯罪;6、事前无通谋的窝藏、包庇、窝赃、销赃行为。不宜认定为共同犯罪的有哪些情形不宜认定为共同犯罪的情形有:二人以上的共同过失行为造成一个危害结果的;二人以上共同实施危害行为造成某种危害结果,但有的是出于故意,有的是出于过失;无罪过帮助他人实施故意犯罪的;主观上缺乏共同实施犯罪的意思联络的;超出共同故意范围之外的实行过限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
    2023-07-26
    89人看过
  • 民间借贷构成诈骗罪的例子有哪些
    民间借贷不一定是诈骗罪。诈骗罪有两种表现形式,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对方借钱后按时还款,不属于诈骗罪。民间借贷与诈骗罪的区别:民间借贷纠纷是指借款人与贷款人达成书面或口头借贷协议,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因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而产生的民事纠纷。贷款双方因贷款协议形成特定的债权债务关系,其贷款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由民法调整。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骗取大量公私财产的行为。其模式一般为: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欺诈——对方陷入错误认识——对方基于错误认识自愿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欺诈有两种表现形式: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民间借贷会构成集资诈骗罪吗如果当事人以民间借贷为手段,实施集资诈骗行为的,可能会构成集资诈骗罪。《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
    2023-08-08
    51人看过
  • 犯罪构成中主体为一般主体的有哪些
    (一)一般主体,是指具有一般犯罪主体所要求的法定构成要件的自然人,即我国刑法分则条文要求行为人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即可符合犯罪主体条件的那些犯罪的主体。(二)特殊主体,是指具有一般犯罪主体所要求的成立条件外,还必须具有某些犯罪所要求的特定身份作为其构成要件的自然人主体。(三)具有某种特定身份、对其犯罪主体资格有重要影响的犯罪主体。两者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区分:1、自然身份与法定身份。自然身份,是指人因自然因素赋予而形成的身份。例如,基于性别形成的事实可有男女之分,有的犯罪如强奸罪一般仅男性可以成为犯罪的主体。法定身份,是指人基于法律赋予而形成的身份。如军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司法工作人员等等。2、定罪身份与量刑身份。定罪身份,是指决定刑事责任存在的身份,又称犯罪构成要件身份。此种身份是某些具体犯罪构成中犯罪主体要件的必备要素。量刑身份,是指影响刑事责任程度的身份,又称刑罚加减
    2023-03-30
    116人看过
  • 未成年犯罪有哪些具体法律规定
    关于未成年犯罪的法律规定有: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应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犯刑法八类罪的,应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未成年犯罪的原因有哪些未成年犯罪的原因如下:1、未成年人自身生理、心理发育的原因:(1)未成年人生性活泼、好动。他们正处在身体快速成长发育的时期,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喜欢运动和发泄;(2)由于未成年人神经系统也处于高速成长发育阶段,他们的神经系统易于兴奋、表现为缺乏理智、容易冲动;(3)好奇心强,他们对于社会的一切都感到新奇,他们渴望以自身的视角了解社会,参与社会;(4)性的需求逐渐增加,他们渴望异性的理解、爱抚、希望性的需求得到满足;(5)未成年人对于物质、安全、自尊等各种需求都有显著增加,但他们在获得上述需求的合法方法受到了某种局限,导致上述需求处于一种饥渴状
    2023-08-12
    124人看过
  • 串通投标罪犯罪具体有哪些构成要素
    一、串通投标罪犯罪具体有哪些构成要素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复杂客体,既侵犯其他投标人或国家、集体的合法权益,又侵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的秩序。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串通投标的行为。所谓串通投标是指在招标投标过程中,违反有关程序所发生的限制竞争行为的统称,具体地说,就是指在招标投标的过程中,投标人之间私下串通,抬高标价或压低标价,共同损害招标人或其他投标人的利益,或者投标人与招标人之间相互勾结,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1)投标者相互的串通投标。(2)投标者与招标者串通投标。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就招标人而言,是特殊主体,就投标人而言,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单位也能成为本罪主体,单位犯本罪的,实行两罚制,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2023-12-27
    194人看过
  • 刑事案件中犯罪构成有哪些
    一、刑事案件中犯罪构成有哪些?(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根据《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犯罪的,构成单位犯罪,因此,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比如犯盗窃罪,犯罪人希望将他人财物窃为己有;犯故意伤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体受到损伤的结果。有的犯罪是过失性质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状态。在单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该单位对犯罪行为负有责任的人员也同样具有主观心理状态。(三)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比如犯诈骗罪,犯罪人具有虚构事实、欺骗他人的行为,贩毒罪具有贩卖毒品的行为,等等。(四)犯罪客体。是指《刑法
    2024-01-10
    420人看过
  • 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案例
    一、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案例案例:夜晚,歹徒跟踪一女子到一僻静处,正准备行凶,女子的朋友出现,两人想谈起来,歹徒便隐身于附近,意欲等女子朋友离开后再行凶,然而直到天亮,歹徒的行凶机会失去,女子朋友仍未离开,歹徒的行凶计划遂失败。请问这属于中止还是未遂?这里面似乎既有歹徒主观行为也有客观条件存在。举的例子属于犯罪未遂。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从这一定义中可以看出,犯罪未遂具有三个特点:(一)犯罪人已着手实行犯罪这一点是和犯罪预备行为的重要区别。所谓着手实行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已经开始实行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具体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的行为,例如杀人犯开枪射击的行为,投放毒药的行为等等。如果没有外力的阻碍,有可能直接引起犯罪结果的发生。(二)犯罪未得逞就是说犯罪行为没有完成某个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这一点是和犯罪即遂的主要区别。犯罪未得逞并
    2023-04-12
    213人看过
  • 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具体区别在哪
    1、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罪预备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达到即遂以前放弃犯罪,均能构成犯罪中止。2、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的实际结果违背行为人的本意,即欲为而不能为。在犯罪中止中,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主动放弃当时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即能为而不为。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根本区别。3、行为结果不同。犯罪未遂的结果是犯罪未逞,是指行为人没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并不等于不发生任何损害结果。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必须彻底地放弃犯罪。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还要求行为人必须有效地防止他已经实施的犯罪行为之法定犯罪结果的发生。一、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相同点有哪些1、时空范围有重合之处。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均可存在于
    2023-03-26
    99人看过
  • 从化醉驾具体构成哪些犯罪
    1、醉驾构成危险驾驶罪。2、《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3、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4、《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饮
    2023-03-20
    368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有哪些民间纠纷案件不构成诈骗犯罪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6-13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犯罪案件: (一)雇凶伤害他人的; (二)涉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 (三)涉及寻衅滋事的; (四)涉及聚众斗殴的; (五)多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 (六)其他不宜和解的。
    • 哪些案件应构成民间纠纷罪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5-31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犯罪案件: (一)雇凶伤害他人的; (二)涉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 (三)涉及寻衅滋事的; (四)涉及聚众斗殴的; (五)多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 (六)其他不宜和解的。
    • 未成年犯罪案例的具体内容
      安徽在线咨询 2023-06-10
      未成年犯罪案例在我们身边会不断的出现,所谓未成年的犯罪则是指年龄一般是指11周岁到18周岁之中,而未成年犯罪案例主要是依据犯罪人的生理年龄问题来定罪的,并且对未成年的犯罪也是存在狭义和广义的区别。下面为大家介绍下未成年犯罪案例的具体内容。 广义未成年犯罪的概念,是从犯罪学的角度出发给未成年犯罪所下的定义。有学者认为,它是指6—25岁年龄段的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触犯治安管理的违法行为和违反道德规范的不
    • 未成年犯罪的能不能构成累犯,具体规定有哪些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2-06
      未成年犯罪的不能构成累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五条 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 犯罪人犯罪中止构成共同犯罪吗,具体规定有哪些
      香港在线咨询 2023-08-14
      犯罪人犯罪中止构成共同犯罪。共犯中止是指在共同犯罪中,部分犯罪人自动中止犯罪的行为。对共犯中止一般适用“一部既遂,全部既遂”原则,除了中止者自己有中止行为,还应当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继续实施犯罪,不能使共同犯罪出现既遂结果,否则仍认定为共同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