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骗贷罪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1、诈骗不足4000元的,为罚金刑;4000元以上不足5000元的,为管制刑;5000元的,为拘役三个月,每增加167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1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1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网贷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诈骗与数额有关,但并不能成为诈骗的全部依据,因此,具体的情况需要结合实际来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如何判定银行贷款诈骗罪,银行贷款诈骗案立案标准
106人看过
-
2022年诈骗罪立案标准:何为立案标准?
201人看过
-
非法骗贷的构成标准及立案标准
476人看过
-
网络诈骗公司高管进行诈骗是否构成诈骗罪立案标准
267人看过
-
立案标准如何认定信用卡诈骗罪行为
372人看过
-
债务违约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罪?
274人看过
网贷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个体包含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网络借贷作为新型借贷平台,贷款公司通常是在线运营,因此它们可以以较低的管理费用运营,并且比传统的金融机构更便宜地提供服务。... 更多>
-
诈骗罪具体行为有哪些网络诈骗具体立案标准及立案山东在线咨询 2021-11-23网络诈骗立案标准法律规定,诈骗公私财产价值在3000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诉。构成诈骗罪的,数额较大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网络诈骗立案构成诈骗罪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2-04-28网络诈骗是否构成诈骗罪,需要具体分析。对于网络诈骗,一般来说,诈骗金额在三千元以上的或者发送诈骗信息五千条以上的涉嫌诈骗罪,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
-
诈骗罪立案标准大全哪些情况构成诈骗罪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07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3000元至10000元以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
诈骗罪量刑标准哪些行为构成诈骗罪的贵州在线咨询 2023-02-13《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一、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
-
欺诈行为如何构成合同诈骗罪云南在线咨询 2024-11-30在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如果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就可以被认定为合同诈骗罪。以下是一些可以认定为合同诈骗罪的行为: 1. 签订买卖合同并骗取现金或实物。 2. 以真实身份签订合同。 3. 伪造身份签订虚假合同,骗取他人预付款或定金。 4. 以联合经商、投资、协作等名义,与他人签订合同,进行诈骗。 根据《刑法》第224条的规定,如果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