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受害者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和原件。
二、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事故证明。
三、肇事司机的驾驶证复印件和准确的通讯地址联系方式。
四、肇事车的行驶证复印件。
五、肇事车司机雇主的身份信息和通讯地址联系方式。
六、肇事车的交强险保险单复印件和商业三者险保险单复印件。
七、受害者本人住院诊断证明(交警部门提供的三联单诊断证明)。
八、受害者本人住院出院病历加盖病历档案章,一般都是受害者本人出院后10天才能去宝坻区人民医院或者中医院病案室复印病历并盖章。
九、受害者本人在医院治病花费的医药费票据(红联)复印件和出院时的费用清单明细。
十、受害者本人或者护理人员如果有固定工作的应提交相关的劳动合同、工作单位的因交通事故误工造成收入减少的误工证明。
十一、如果受害人本人因交通事故受伤可能构成残疾的,可以找律师写交通事故诉状的时候让律师写评残申请书要求宝坻区人民法院委托鉴定机构对受害者本人的伤情进行伤残鉴定。
十二、如果受害人本人的伤情构成伤残,则在受害者本人受伤前有实际需要受害者本人进行抚养的人可以主张被扶养人生活费。要提交由单位、居委会、村委会、公安机关出具的关于被扶养人的身份证明。
十三、如果受害人本人因交通事故导致自己的车辆及其他财产损失,主张赔偿时需要提交由宝坻区物价部门提供的财产损失评估报告和损失清单明细。
-
交通事故案件提交材料清单(法院)
68人看过
-
2017宝坻区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标准
283人看过
-
天津市宝坻区交通违章处理要带什么东西
474人看过
-
交通事故误工损失向法院提交哪些材料证据
273人看过
-
人民法院受理交通事故赔偿案件的范围?
178人看过
-
2024交通事故赔偿案件怎样取证,怎样提交交通事故诉讼证据
442人看过
扶养通常概指各种社会关系中针对"弱者"所发生的经济供养和生活扶助,一般涵盖四个方面: (1)以国家为主体,在特定情形下体现社会福利的公力扶养,包括各种灾害救济、贫困救济、民政抚恤等; (2)以一定的社会组织、机构、单位为主体并逐步走向社会化... 更多>
-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提交后,人民法院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供哪些证据材料河北在线咨询 2022-03-05(一)证明身份证据 1、法定代理人:户口簿、身份证、公安部门的户籍关系证明; 2、委托代理人:授权委托书; 3、个体业户:身份证及营业执照。 (二)财产损失证据 1、车辆损坏的评估单,修理施工单及发票; 2、财物损失清单; 3、牲畜因伤失去使用价值或死亡物价部门的评估单; 4、不便提交的大宗物品,易烂霉变和不易保管的物品,应有原物的照片,估价证明及鉴定结论。 5、营运车辆每天营运收入的证明; 6、
-
交通事故需要赔偿,法院的车祸案件证据该怎么提香港在线咨询 2022-04-27交通事故法院诉讼需要的材料,一、交通事故法院诉讼需要的材料证明双方当事人民事法律关系成立的证据: 1、提供交警部门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终结书; 2、提供交警部门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认定书;要求赔偿事项的证据: 1、人身受损的,提交医院出具的疾病证明书、出院证明书、医疗费发票、伤者误工工资证明(包括伤者与其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工资单、扣发工资证明)、护理人员的工资证明(护理人员有
-
交通事故赔偿案件应提交的证据材料有哪些,交通事故后伤残如何认定澳门在线咨询 2022-01-19交通事故赔偿案件应提交的证据材料如下: 一、受害者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和原件。 二、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事故证明。 三、肇事司机的驾驶证复印件和准确的通讯地址联系方式。 四、肇事车的行驶证复印件。 五、肇事车司机雇主的身份信息和通讯地址联系方式。 六、肇事车的交强险保险单复印件和商业三者险保险单复印件。 七、受害者本人住院诊断证明(交警部门提供的三联单诊断证明)。 八、受害者本人
-
宝坻区交通事故赔偿金额查询山西在线咨询 2024-12-01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九条规定,需要交纳案件受理费的再审案件,按照不服原判决部分的再审请求数额交纳案件受理费。 涉及损害赔偿,赔偿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5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超过1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申请费 申请执行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仲裁机构依法作出的裁决和调解书,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申请承认和执行外
-
2014宝坻区交通肇事事故案件受理期限河北在线咨询 2022-09-06《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