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在索赔时,需举证证明其与商家之间存在买卖合同关系以及商品包装标识不实的事实。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具有保存证据的意识,购物时注意索取、保存销售小票、发票以及产品包装、剩余产品等,以免因证据不足影响维权。
一、消费者维权要搜集的证据应当满足两个证明目的:
1、存在不安全食品。
要证明存在不安全食品,应该保存没有食用完的食品连同包装、发现虫子的菜肴;发现含有超量添加剂或者含有未被许可使用的添加剂的食品包装等。
2、不安全食品的提供者,包括生产厂家、销售商家、餐饮服务企业。
而按食品外包装上印制的厂家名称、商家提供的购物小票、发票(附明细)、悬挂在经营场所的营业执照等就可以证明不安全食品的提供者。
二、把不安全食品和不安全食品提供者衔接起来的方式:
但是光有这些证据还是不够的,因为不安全食品是否由特定的厂家或商家提供,还需要有证据把这两者衔接起来。在司法实践中把不安全食品和不安全食品提供者衔接起来有两种方式:
一是办理现场公证。但是因为现场公证的费用较高,而且办理公证要约公证员到现场办理,路途遥远、程序复杂可能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因此,实践中较少采用。
二是投诉。投诉一定要及时,比如在食品生产环节,可以向质量监督部门投诉;在食品销售环节,可以向工商部门投诉;在餐饮企业就餐时,可以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投诉。
三、消费者遭遇侵权时维权的步骤:
第一步,查看对比相关产品质量标准,咨询相关专业人员,一旦确定产品有问题,就立即收集保存相关证据,比如商场购物小票、给产品现状拍照、易腐化产品可对现状先进行公证确认等。
第二步,与商家交涉,也可以向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或者工商行政部门投诉,三方共同协商处理争议。
第三步,带齐证据到人民法院起诉商家。
-
消费者遭遇侵权时维权的步骤:
448人看过
-
消费者微购遭遇侵权,怎么索赔?
271人看过
-
投诉者遭遇投诉过时尴尬消费者维权要注意投诉时效
178人看过
-
遭遇舌尖上的侵权消费者当说不
189人看过
-
消费者平时注意收集什么证据
201人看过
-
消费者遭遇家具保险陷阱
316人看过
消费者应当是公民为生活目的而进行的消费,如果消费的目的是用于生产,则不属于消费者范畴。 国家对消费者给予了特别的保护,体现在法律规范上,即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对经营者的活动进行一定的限制与约束,偏重其义务规范,对消费者偏重... 更多>
-
消费者如何收集相关证据,收集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证据时应注意什么?贵州在线咨询 2022-02-15消费者向人民法院提出消费者权益争议纠纷的诉讼时,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必须提供相应的证据加以证明,既要提出当事人之间存在民事法律关系的事实,还要提供当事人权益受到损害的事实。因此,消费者应重点搜集以下证据: (1)反映当事人法律关系的形成、发展的证据材料,如商品的购货发票、接受服务的票据、加工承揽的文件; (2)反映损害事实存在的证据,如有产品质量问题的样品、标的物检验鉴定结论等; (3)能够证明经济损
-
消费者遭遇侵权该找什么部门宁夏在线咨询 2022-04-09当消费者受到侵权时,可以要求销售商赔偿,如果销售商不给予赔偿,消费者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者工商部门投诉。投诉电话号码12315。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法律链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
消费者具的权利与消费者保存的证据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8-05(一)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简称安全权,安全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人身安全权,二是财产安全权。 (二)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简称知情权。 (三)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权利,简称自主选择权。 (四)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简称公平交易权。 消费证据包括四个方面:发票、保修卡、合格证及产品说明书。对
-
消费者应保留哪些消费凭证河南在线咨询 2023-06-12面对市场上屡禁不止的假冒伪劣商品,提醒消费者在购物后一定要索要并保存好消费凭证。 1、发票――按照法律规定形式制定的写明支付一定货币金额的证件。发票的形式和内容必须有效,它是行政、司法机关和消费者协会受理投诉的首要条件。发票的内容包括经营者和客户的真实名称、购物当日的时间、商品规格、数量、价格、经营者的公章、销售单位经手人的签字或盖章。如果商家提供的票据不正规或没有加盖公章,应该拒收。 2、保修卡
-
消费者遭受权益侵害,如何索赔重庆在线咨询 2021-11-10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损时,一般可以向商家索赔。当消费者发现自己的权益受损时,可以在第一时间与商家协商沟通,指出自己的购买目的与产品不符,申请更换或退货。如果与商家沟通失败,可拨打12315,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如果无法解决,商家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商家的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