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监察法对行贿人员怎么处理的?
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为谋取不正当商业利益,给予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以财物的,依照规定处罚。若是单位犯行贿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规定处罚。
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含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费、手续费)的行为。
二、一般行贿行为是指哪些?
(一)主动给予。这是指行为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主动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给予财物的形式很多,一般表现为直接给予国家工作人员金钱、贵重物品,汽车、房屋、古董等;提供费用让国家工作人员旅游、出国考察、娱乐等;为国家工作人员提供具有现金消费功能的所谓的会员卡、打折卡、购物卡等;以赌博形式,故意输钱给国家工作人员;为国家工作人员的手机充值等。
(二)被动给予。这主要是指行为人被索贿或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该种行为方式引发行贿罪的风险以行贿人实际获得不正当利益为前提。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能构成行贿罪。相比之下,国家工作人员只要实施索贿行为,就可以引发受贿罪的刑事风险,而不以是否为行贿人谋取利益为条件,更不用问是正当利益还是不正当利益。
(三)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或者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
对行贿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或拘役,行贿的行为包括主动给予和被动给予这两种,行贿的客体侵犯的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秩序,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用钱财收买国家工作人员,以此来谋取不当利益,行贿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行为。
-
一般对行贿人,监察委怎么处置
459人看过
-
行贿无证监理人员怎么处罚
233人看过
-
行政监察人员的行为不合法如何处理
402人看过
-
行贿人受《监察法》管辖吗
416人看过
-
监察委对行贿人立案标准是什么?
193人看过
-
对受贿家庭成员需要监察管理吗
378人看过
-
非监察对象行贿要如何处理?江西在线咨询 2022-07-22行贿犯罪,属贪污贿赂类犯罪。属于监察委管辖的范围,应适用监察法,而不是刑事诉讼法。客观地说,监察法草案起草时,未充分考虑到非监察对象涉嫌行贿犯罪类立案调查依据。在这种情况下,立案调查依据只能勉强引用第三十九条第一款。
-
行贿人员是否属于国家监察对象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8-20监察机关对下列公职人员和有关人员进行监察: (一)……党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民主党派机关和工商业联合会机关的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 (二)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受国家机关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三)国有企业管理人员; (四)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
-
监察委的行贿行为怎么处罚?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08-27监察委行贿一般受到的处罚是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具体的处罚规定如下:《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 【行贿罪】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第三百九十条 【对犯行贿罪的处罚;关联行贿罪】
-
监察委处理的行贿罪怎样从宽处理广东在线咨询 2022-07-27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条: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于处罚. 是否免于起诉要看具体情形,是主动交待行贿行为还是直接被查出来!要分情况分析!数目不算大,有免于起诉的可能。
-
中国监察法规定的监察范围有什么?对什么人员进行监察?安徽在线咨询 2022-08-01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根本目的是要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那么,监察委员会的全覆盖具体包括了哪些人群? 根据日前公布的中国监察法,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对下列公职人员进行监察: 一、中国共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机关的公务员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