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人若对于交通事故的发生不知情,从而离开事故现场的,是不算作逃逸的;逃逸要求行为人有逃避处罚的故意。《刑法》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事故现场保护的任务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第二条规定:在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均应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管理者。所有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对健康有危害的物品,就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
1.核实情况迅速上报
事故现场保护的任务就是要在现场勘查之前,保护现场的原始状态,既不使它减少任何痕迹、物品,也不使它增加任何痕迹、物品。为此,必须根据发生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和周围环境,划定保护区的范围,布置警戒,将事故现场封锁起来。禁止一切人进入保护区,即使是保护现场的人员,也不要无故进入,更不能擅自进行勘查,禁止随意触摸或者移动事故现场上的任何物品。
有关人员在执行保护事故现场的任务时,必须做好现场勘验的准备工作。
实践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即报告人对事故现场的情况,很少能够回答清楚,而所陈述的内容,有时又与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出入。因此,企业安全部门在接到事故报告之后,一般应先赶赴出事地点,通过在现场周围的实地观察,对报告事故情况进行初步检查,只要情况基本属实,即可按发生事故基本情况迅速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2.划定保护区的范围,布置警戒
保护事故现场的最主要的措施,就是要根据发生事故现场的情况和周围环境,划定保护区的范围,然后组织安监(检)人员、治保人员、或者保卫人员在保护区周围设岗警戒,把事故现场全部封锁起来。要让所有已经进入保护区的人退出去,对于原在保护区内干活的工人,包括事故肇事者,要有组织的动员他们撤离保护区,或者撤离到保护区不重要的部位,同时禁止一切人,包括受害人的家属、亲友,以及承担警戒任务的干部、群众等再闯入现场保护区内。
安全管理人员在核实发生事故经过的情况,确定保护区的范围,清退进入事故现场的人员,以及采取紧急救护措施,必须进入事故现场实地观察时,应当尽量使现场少受破坏,尽量避开事故肇事者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地方。移动尸体和现场上的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时,均应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管理者,不要在事故现场吸烟,更不要把别处的东西带到或丢弃在事故现场上。
3.监视事故肇事者
在保护事故现场的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收集事故肇事者及其下落的材料。对于已经逃跑的事故肇事者,知其姓名、特征、逃跑方向,要立即请求公安机关、检察院及时采取通缉、堵截等紧急措施。
4.收集事故基本情况资料
在对事故现场实施妥善的保护措施之后,安全管理部门即应抓紧一切时机,采取各种不同形式,向工矿企业领导和职工了解发生事故的情况,了解谁在发生事故时在场,谁目睹了事故肇事者的情况,谁是发生事故的知情人等,同时听取发生事故单位领导和职工对于发生事故原因,以及事故肇事者的种种议论、猜测和反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不知道交通事故逃逸时离开是不是构成逃逸?
182人看过
-
没发现车祸离开现场算不算肇事逃逸
54人看过
-
交通事故现场逃跑是否算作逃逸?
302人看过
-
被撞后擅自离开事故现场也算逃逸
130人看过
-
离开交通事故现场是逃逸吗如何认定交通事故逃逸
425人看过
-
逃逸行为是否包括交通事故现场离开?
170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发生事故后,不知情者离开现场是否属于逃逸?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4-11-28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在交通事故发生后的处理过程中,若能够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受害人不知晓或无法察觉事故发生,则不应将其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离现场的违法行为。而所谓的“交通肇事逃逸”,指的是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了逃避法律制裁而逃跑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有意逃避责任的行为模式。因此,只要确凿证据证明当事人完全不知情地导致他人受伤并逃离现场,就可以排除其涉及“交通肇事逃逸”的嫌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
-
发生事故后,伤者在现场离开算肇事逃逸吗甘肃在线咨询 2021-06-30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现场的行为。车主投保的机动车损失保险条款及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条款,一般都将“交通肇事后逃逸”列入免责条款。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
-
事故发生后因没带离开现场,又回到事故现场主动报警的算不算逃逸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06不算逃逸。《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八十五条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一)"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因此这种情形不构成逃逸。
-
出事故不知道没事, 发生车祸算逃逸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4-25不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离开现场的,不能认定为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有三个方面: (一)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
-
不论事故发生时是否离开现场,都应被视为逃逸行为河南在线咨询 2024-11-261、如果事故发生时离开现场,则不算逃逸。如果被指控为交通肇事逃逸,则必须有主观上逃避法律责任的故意,且实施了逃离现场的行为。但是,如果主观上并没有认识到事故的发生,则不构成肇事逃逸。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三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