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构成,侵占财物所犯的是侵占罪。《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的侵占罪,其犯罪对象仅限于三种财物:一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二是他人的遗忘物;三是他人的埋藏物。侵占罪与其他侵犯财产犯罪的一个关键区别在于侵占包括两个密不可分的行为特征,即合法持有与非法侵吞,行为人将他人合法持有的财物非法转归为己有,并且拒不交出、拒不交还的。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既遂)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对方(受骗者)产生(或继续维持)错误认识,对方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或第三者取得财产,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害。
一、什么叫侵占罪怎么正确认定侵占罪侵占罪判多久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侵占罪的认定标准如下:
1、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本罪的犯罪对象为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和埋藏物。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他人的交由自己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
4、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属于他人交与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而仍非法占为己有。
犯侵占罪,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构成侵占罪既遂的情形有哪些
构成侵占罪既遂的情形有:
1、行为人侵占他人财产或者他人遗忘物、埋藏物;
2、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主观目的;
3、行为已经变持为一切;
4、行为人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所有权;
5、行为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他人遗忘物的,埋藏物拒不退还或者交出。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从而构成的犯罪。
-
侵占罪能否构成诈骗钱财?
259人看过
-
诈骗属侵占财产吗
290人看过
-
帮别人行贿不成侵占他人财物构成侵占罪吗?
94人看过
-
涉嫌侵占财物诈骗罪如何判
321人看过
-
职务侵占罪是否构成诈骗
215人看过
-
无故侵占他人财物的构成犯罪吗
157人看过
-
骗取财物800元是构成非法侵占罪吗海南在线咨询 2022-12-09非法侵占数额800元不构成非法侵占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
-
律师侵占证人财产是否构成诈骗罪台湾在线咨询 2023-01-02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
诈骗罪构成侵犯财产罪吗贵州在线咨询 2023-03-09依据《刑法》分则,诈骗罪属于侵犯财产罪。侵犯财产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攫取公私财物或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行为。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
-
诈骗多少钱构成职务侵占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1-12-04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本单位财产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和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本单位财产。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
-
诈骗罪中能否构成侵占罪?贵州在线咨询 2023-07-24其中诈骗罪与侵占罪的区别是,在他人的财物向行为人控制之下转移的过程不同。诈骗罪是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使他人受蒙蔽,从而“自愿地”将财物交给行为人或者行为人指定的第三人,而侵占罪则是所有人将财物交给行为人完全出于其对行为人的信任,而不是行为人以种种手段积极地迷惑、蒙蔽所有人,使其对行为人的真实意图产生误解,而将财物交给行为人。因此,在所有人不是因受行为人欺骗而自愿将财物委托给行为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