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共同犯罪人进行正确的分类是确定共同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前提,因为我国刑法典规定的是罪责自负原则,对于共同犯罪人的分类问题从国外立法和司法实践看,基本
上有两种方法,其一是按照共同犯罪人的性质和活动的分工的特点来进行分类;其二是根据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来分类。而我国刑法典采用折中的方
法,即以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主,并适当考虑共同犯罪人的分工情况,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
(一)主犯及其刑事责任:
根
据刑法典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主犯可以分为三
种:
1、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即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组织就是以其为首,组织他人组成犯罪集团,策划就是为犯罪集团的犯罪活
动出谋划策,主持制定犯罪活动计划,指挥就是根据犯罪集团的计划,直接指使、安排犯罪集团成员的犯罪活动。
2、是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犯罪
分子,也就是聚众犯罪中的首要分子,是聚众犯罪的组织者,策划者、指挥者。
3、是其他在犯罪集团或一般公共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即对共同犯罪的形
成、实施与完成起决定或重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当然对犯罪分子是否起主要作用,应以主客观方面进行综合判断,对主犯的认定,应以共同犯罪人主客观事实为依
据,即以刑法典第二十六的规定为依据,不能任意扩大或缩小主犯的范围。但还有必要对主犯与首要分子的关系进行分析。因为根据刑法第九十七条之规定,首要分
子分为两种,一是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二是聚众犯罪中的首要分子,但犯罪集团中的主犯不一定全是首要分子,因为在犯罪集团中除了首要分子是主犯以外,其
他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也是主犯,但它们并不是首要分子。在聚众犯罪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下,原则上也可以认定其中的首要分子是主犯。但在聚众犯罪并不构成
共同犯罪的情况下,因为我国刑法分则对聚众犯罪只处罚首要分子,而首要分子只有一人时不存在主犯从犯之分,其中的首要分子也就无所谓主犯。
主
犯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是:根据刑法典第二十六条第三款和第四款的规定,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其他主犯,应当按
照其所参与的或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根据这项规定,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即除了对自己直接实施
的具体犯罪及其结果承担刑事责任外,还要对集团成员按该犯罪集团计划所犯的全部罪行承担刑事责任。这种处理完全符合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因为这些罪行是首
要分子组织、策划、实施的。对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以外的主犯,应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对于组织、指挥共同犯罪的人,如聚众共同犯罪中的首要分子,应当按照
其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对于没有从事组织、指挥活动但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应当按照其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
(二)从犯及其刑事责任。
按
照刑法典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因此从犯分为两种:1、一种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从犯,即次要
的实行犯,在共同犯罪的形成与共同犯罪行为实施、完成过程起次于主犯作用的犯罪分子,这是相对于主要的实行犯而言的,虽然也直接实行犯罪,但在整个犯罪活
动中其作用居于次要地位的实行犯。2、是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从犯,即帮助犯,即未直接实行犯罪,而在犯罪前后或犯罪过程中给组织犯、实行犯、教唆犯
以各种帮助的共同犯罪人,如为共同犯罪提供有利条件的犯罪分子。应当认识到,从犯是相对于主犯而言的,主犯在共同犯罪中起关键作用,如果没用主犯就不可能
成立共同犯罪,在共同犯罪中,只有主犯,而没有从犯的现象却是可能存在的,而只有从犯却没有主犯现象却不可能存在,因此刑法典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对于
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从轻处罚是指在法定刑幅度以内选择判处比没有该情节的类似犯罪相对较轻的刑种或刑期。减轻处罚,根据刑法典第六十三条
第一款的规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也就是必须判处低于法定最低刑的刑罚。而免除处罚是根据刑法典第三十七
条的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即对犯罪分子作有罪宣告后,根据其从犯的法定情节,免除其刑事处罚。
(三)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
根
据刑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被胁迫参加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被胁迫参加犯罪,是指在他人暴力威胁强制下,即在本人
不完全自愿的情况下参加共同犯罪,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没有完全丧失意志自由,因此仍应对其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起先是因为被胁迫而参加共同
犯罪,但后来发生变化,积极主动实施犯罪行为,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则不宜认定为胁从犯。由于胁从犯是共同犯罪人的一种,具有犯罪故意与犯罪行为,故
行为人身体完全受强制,完全丧失意志自由时实施的某种行为,不成立胁从犯。根据刑法典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或免除刑
罚。其中的情节主要是指被胁迫的程度,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
(四)教唆犯及其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根
据刑法典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教唆犯是以劝说、利诱、授意、收买、威胁以及其他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意或者虽有犯意但不坚定的人,
使其决意实施自己所劝说、授意的犯罪,以达犯罪的目的的人。因此教唆犯的特点是,本人不亲自实行犯罪。而故意教唆他人产生犯罪意图并实行犯罪。成立教唆犯
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教唆犯所教唆的对象(即被教唆的人)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否则不成立教唆犯,而成立间接正犯。2、必须有
教唆行为,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即用各种方法,教唆他人去实行某一具体犯罪。教唆行为的实质是引起他的犯罪故意,被教唆人进而实施了被教唆的犯罪行为,则
教唆行为与被教唆人的犯罪行为构成共同犯罪,如果教唆犯实施了教唆行为,但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则教唆犯于被教唆的人不成立共同犯罪,但教唆犯仍
然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教唆行为的形式没有限制,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还可以是示意性的动作。教唆行为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劝告、嘱托、哀求、指
示、利诱、命令、威胁、强迫等。但如果威胁、强迫达到了使被教唆的人丧失意志自由的程度,则成立间接正犯。教唆行为必须是唆使他人实施较为特定的犯罪行
为,让他人实施完全不特定的犯罪的,难以认定为教唆行为。但是只要所教唆的是较为特定的犯罪,即使该犯罪的对象还不存在,而是以出现对象为条件的,也不失
为教唆行为,如教唆怀孕的妇女在分娩后杀死婴儿的,也成立教唆行为。另一方面,教唆行为的成立不要求行为人就具体的犯罪时间、地点、方法、手段作出指示。
3、是主观上具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教唆犯只能由故意构成,过失不可能成立教唆犯。故意的内容包括:认识到他人尚无犯罪决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将引起被
教唆者产生犯罪决意,而希望或放任教唆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因此,教唆犯的主观方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
在共同犯罪中根据行为人起的作用不同,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对于这四种性质的犯罪,其应该承担的刑事责任都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对主犯的处罚是最重的;而对胁从犯而言,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或免除刑罚。
一、团伙作案如何定主犯?
团伙作案是比较广义的概念,它既包括犯罪集团这种有组织的作案,也包括结合比较松散,尚未达到犯罪集团的组织程度的作案。根据团伙中的各成员在犯罪中所起作用,区分主犯和从犯。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犯罪分子,可认定为主犯:一、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即犯罪集团建立的组织者、犯罪活动计划的制定者、犯罪计划的实施者或策划于幕后、或指挥于现场者;二、在共同犯罪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即在共同犯罪活动中,是犯罪结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对社会危害性负主要责任的人。这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集团中虽然不是组织、领导者,但出谋划策,犯罪活动特别积极,罪恶严重或者对发生危害结果起重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二是在其他共同犯罪中起重要作用,直接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或者情节特别严重的犯罪分子。
-
"共同犯罪部分责任"改为"共同犯罪部分刑事责任";
491人看过
-
共同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共同犯罪刑事责任是怎样的?
212人看过
-
刑事责任的承担:共同犯罪
80人看过
-
刑事责任的单位犯罪认定
322人看过
-
共同犯罪中的帮助犯怎么判刑?共同过失犯罪负刑事责任吗?
148人看过
-
怎样认定未成年人犯有刑事责任?
411人看过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构成共同犯罪,需要参加人的犯罪意思互相沟通,而加功于他人犯罪的,即使没有与他人沟通也能成立某种共犯,... 更多>
-
共同犯罪的刑事责任一样吗后面共同责任不云南在线咨询 2022-07-21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即除了对自己直接实施的具体犯罪及其结果承担刑事责任外,还要对集团成员按该集团犯罪计划所犯的全部罪行承担刑事责任。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简述共同犯罪中主犯、从犯的认定和刑事责任山西在线咨询 2023-01-241.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2.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犯罪中止怎么认定刑事责任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26一、犯罪中止如何认定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犯罪中止有“自动放弃犯罪”和“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两种类型。(一)、自动放弃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出于自身意志而放弃犯罪的行为,所谓出于自身意志,是指犯罪分子出于自身认识的主观因素,而非出于非主观因素的外在因素而自动放弃犯罪的。如某人意欲行凶杀人,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
-
怎样认定刑事案件中主犯和共同犯罪江西在线咨询 2023-06-09刑法第26条第1款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刑法第97条规定:“本法所称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团或者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把这两个法条的内容结合起来,并联系刑法分则的有关条文,可以看出我国刑法中的主犯有以下三种情况: 1、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也就是组织犯,是首要分子的一种。组织犯的犯罪活动包括建
-
敲诈罪犯刑事责任认定标准是怎样的福建在线咨询 2022-08-27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各体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这是本罪与、不同的显著特点之一。本罪侵犯的对象为公私财物。(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恫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的行为。(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