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认规则在执法中的适用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6 11:40:17 447 人看过

自认,主要是指一方当事人对其他当事人所主张的对其不利的事实予以承认,分为诉讼上的自认和诉讼外的自认。一般而言,一方当事人承认对其不利的事实,将免除对方的举证责任。

工商行政执法中涉及的自认,是指当事人对工商机关调查的关于其涉嫌违法的事实予以承认,也即当事人对案件事实的承认。《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第十八条第一款第(五)项规定:当事人的陈述是工商行政执法中的法定证据种类之一。理论界大多认为,自认是当事人陈述的一种特殊形式。由此可见,当事人的自认可以作为工商行政执法中的证据。

自认制度作为诉讼证据制度和程序证据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事诉讼中运用较多,而在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中运用时受到较多限制。主要原因在于,承认当事人在行政程序中自认的拘束力,将在很大程度上鼓励行政机关采取各种办法甚至包括违法手段迫使当事人自认其行为违法,不利于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与我国有关法律所倡导的依法治国的理念背道而驰。所以,当事人的自认作为证据时,在工商行政执法中的法律效力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目前,在基层工商部门的执法实务中,有很大部分案件是将当事人的自认作为案件处罚的唯一依据,或者作为主要证据,并且还辅佐了相应的旁证,但都没有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并不符合行政法意义上的证据规则,致使案件经不起推敲,在行政诉讼中存在败诉的可能。笔者认为,工商行政执法中适用自认规则,应严格把握以下几点。

牢固树立举证意识。《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了被告(本文特指工商机关)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承担举证责任的原则,即使被告对原告(行政相对方)的陈述表示认可,也不能必然免除被告的举证责任。即是说,这种自认不能作为人民法院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被告仍然应当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否则,一旦原告在诉讼中推翻原有陈述,行政主体很有可能因没有其他证据或其他证据不能形成证据链证明该违法事实的存在而败诉。

对于当事人的自认,应当收集充分的证据形成证据链,避免孤证定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十五条规定:在庭审中,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认可的,人民法院可以对该事实予以认定,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当事人的自认,但不是应当认定,行政主体(本文特指工商机关)不能寄希望于行政相对方在庭审中会继续认可行政主体在调查案件时陈述的事实。所以,行政主体在案件调查中应尽量多收集证据,并且依据《行政诉讼法》关于证据应符合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的原则对证据进行审查,以形成证据链。要坚决杜绝单凭当事人的自认形成的证据对案件定性处理的做法。

自认必须是明确的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十五条规定: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认可才算自认。所以说,《行政诉讼法》是不承认默式自认方式的,工商行政执法程序也不应该承认这种方式的自认。即使要将这种方式的自认作为证据,也必须用准确无误的方式表达。

适用默式自认必须要有合法的依据。本着有利于迅速解决纷争、降低行政执法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当前在工商执法实践中部分承认了默式自认规则,并在相应的规范性文件中对其运用作了严格规定。只有规范性文件明确规定了,默式自认规则才能具体适用到工商行政执法中。如《商标评审规则》(2005年9月26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20号)第四十条第二款对商标评审中自认规则在行政程序中的适用就作了专门规定,即对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事实,另一方当事人既未表示承认也未否认的,视为对该项事实的承认。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1日 13:1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举证责任相关文章
  • 民事诉讼自认规则如何适用
    一、自认规则的适用范围:将与身份关系有关的事实以及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排除在自认的客体范围之外,不适用自认规则。二、自认效力是怎样的?1、自认方: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不得撤销。其约束力来自于诚实信用原则及禁反言原则,同时效力及于二审。2、自认相对方: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3、对法院效力:法院须以当事人自认作为判决依据,这是源于当事人主义中的辩论主义这一基本原则。三、拟制自认问题我国严格限制默示自认原则,即不仅要求当事人有不予争执的行为发生,也同时要求审判人员充分说明该事项的含义及可能的后果,并再次询问其对该事实承认或否认的意见,该方当事人仍然不置可否、态度暧昧、沉默不语的,方能视为自认效果。注意,单纯沉默,不必须构成自认。因一方对对方不利于己方的陈述沉默,其含义存在多种可能,或记不清、或不想回答,不具有确定性,必须进一步确定其含义,再行判断。四、自认撤销1、法
    2023-04-25
    418人看过
  • 浅谈仲裁规则在仲裁中的适用
    根据工作实践,笔者了解到目前各界,包括仲裁业界对仲裁规则的地位的认识仍比较模糊。本文试图在此方面有个澄清。一、我国仲裁制度的特点根据仲裁法第四条“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仲裁机构仲裁程序的启动的前提是当事人双方出于自愿的合意表示,并且此合意表示必须依附于书面形式,此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协议仲裁制度。另外,仲裁法第七条规定“仲裁应当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即我国采用的是依法仲裁制度,但同时又补充适用公平合理原则。此处“公平合理”不应理解为是与“符合法律规定”相并列的仲裁原则,它只是一种补充适用原则,其补充性体现在:仲裁庭裁决时,首先应考虑适用当事人共同选择的准据法及有关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并适当考虑社会的公序良俗等因素;在当事人未做准据法的选择,且依最密切联系原则仍无法确定可
    2023-06-06
    86人看过
  • 公司人格否认原则如何在执行中进行适用
    公司人格否认原则在执行中的适用条件(一)主体要件主体要件就是指构成滥用公司法人格之侵权行为法律关系的双方当事人资格问题。一方是公司法人格的滥用者,即公司股东;另一方面是因公司法人格被滥用而受到损害,并有权提起适用法人格否认理论的当事人。关于前者,即公司法人格之滥用者,必须明确的是只能是公司股东,而且是实际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并能对公司的主要决策活动施加影响的股东。只有这类股东才有滥用公司独立人格的可能性和机会。应当注意的是,应将支配股东与公司董事或经理的身份区别开来。若公司董事或经理以公司高级职员身份滥用公司法人格时,只能以其他法律追究其责任,却不能适用法人格否认理论。若公司高级职员同时亦是公司股东,并以支配股东身份滥用公司独立人格时,则得适用该理论。(二)行为要件该要件强调的是股东必须实施了滥用公司法人格之行为。通过对主体要件的分析,已经明确了唯有实际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并能对公司的主要决策活
    2023-02-21
    55人看过
  • 公司人格否认原则如何在执行中进行适用
    公司人格否认原则在执行中的适用条件(一)主体要件主体要件就是指构成滥用公司法人格之侵权行为法律关系的双方当事人资格问题。一方是公司法人格的滥用者,即公司股东;另一方面是因公司法人格被滥用而受到损害,并有权提起适用法人格否认理论的当事人。关于前者,即公司法人格之滥用者,必须明确的是只能是公司股东,而且是实际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并能对公司的主要决策活动施加影响的股东。只有这类股东才有滥用公司独立人格的可能性和机会。应当注意的是,应将支配股东与公司董事或经理的身份区别开来。若公司董事或经理以公司高级职员身份滥用公司法人格时,只能以其他法律追究其责任,却不能适用法人格否认理论。若公司高级职员同时亦是公司股东,并以支配股东身份滥用公司独立人格时,则得适用该理论。(二)行为要件该要件强调的是股东必须实施了滥用公司法人格之行为。通过对主体要件的分析,已经明确了唯有实际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并能对公司的主要决策活
    2023-04-21
    415人看过
  • 自认规则存在的问题
    (一)未明确规定自认形成的前提条件立法上没有明确规定自认形成的前提条件,缺乏自认的外在具体化形式程序正义理论的基本要求来讲,任何一方民事诉讼当事人在作出可能导致自己败诉并且包含其自己的处分权利的自认前,都有权利获得明确的警示,并且对当事人自己自认造成的后果进行衡量做出决定的权利,民事诉讼立法上应该禁止当事人通过证据的突然袭击获取利益,只有当事人自认的前提程序上的条件完全具备时,因为自认而造成的不利后果才能取得程序上正当的依据,才具备程序正义的要求。而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没有明确规定自认形成的具体前提条件,民事诉讼当事人在法庭审理的过程中经常无意识地变成了自认,而当对方当事人主张这一自认时,就没有任何准备而进人被动的状态。另外,由于我国关于自认规则的规定中仅原则性地规定了庭审中自认的内涵及后果,而对自认的外在表现形式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只是把自认的内容包括在庭审笔录的记载中,这种做法既为民事诉讼
    2023-04-25
    493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中的自认规则
    自认,主要是指一方当事人对其他当事人所主张的对其不利的事实予以承认,分为诉讼上的自认和诉讼外的自认。一般而言,一方当事人承认对其不利的事实,将免除对方的举证责任。工商行政执法中涉及的自认,是指当事人对工商机关调查的关于其涉嫌违法的事实予以承认,也即当事人对案件事实的承认。《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第十八条第一款第(五)项规定:当事人的陈述是工商行政执法中的法定证据种类之一。理论界大多认为,自认是当事人陈述的一种特殊形式。由此可见,当事人的自认可以作为工商行政执法中的证据。自认制度作为诉讼证据制度和程序证据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事诉讼中运用较多,而在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中运用时受到较多限制。主要原因在于,承认当事人在行政程序中自认的拘束力,将在很大程度上鼓励行政机关采取各种办法甚至包括违法手段迫使当事人自认其行为违法,不利于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与我国有关法律所倡导的依法治国的理
    2023-06-06
    111人看过
换一批
#刑事证据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在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是公诉案件的公诉机关(检察院)和自诉案件的自诉人(被害人)依法应当承担的证明责任。 公诉案件的检察院负责举证,公安机关有侦查权,公安机关收集的证据可以作为检察院举证的材料,但公安机关没有向法庭举证的资格。... 更多>

    #举证责任
    相关咨询
    • 公司人格否认原则如何在执行中进行适用
      西藏在线咨询 2023-05-26
      (一)主体要件 主体要件就是指构成滥用公司法人格之侵权行为法律关系的双方当事人资格问题。一方是公司法人格的滥用者,即公司股东;另一方面是因公司法人格被滥用而受到损害,并有权提起适用法人格否认理论的当事人。关于前者,即公司法人格之滥用者,必须明确的是只能是公司股东,而且是实际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并能对公司的主要决策活动施加影响的股东。 (二)行为要件 该要件强调的是股东必须实施了滥用公司法人格之行为。
    • 公序良俗原则在法律中的适用
      湖北在线咨询 2022-10-12
      “公序良俗”包括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两个方面,《民法典》进一步确认和强化公序良俗 1、将公序良俗作为认定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必备条件之一; 2、“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可见,当存在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益和社会道德秩序的行为,而又缺乏相应的强制性法律规定时,法院可依据公序良俗原则认定该行为无效。 因此,随着《民法典》的颁布与实施,公序良俗将不再是人们内心的道德评判,而是判定民事行为效力的重要
    • 公司法的适用规则
      香港在线咨询 2023-01-13
      公司法实施后,人民法院尚未审结的和新受理的民事案件,其民事行为或事件发生在公司法实施以前的,适用当时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 因公司法实施前有关民事行为或者事件发生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的,如当时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没有明确规定时,可参照适用公司法的有关规定。
    • 规则的适用
      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23
      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其中第一节至第五节规定了行政许可实施的一般程序,对于四种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的审查方式和其他的程序作出了特别规定。根据法律的适用规则,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特别规定是根据某种特殊情况和需要规定的调整某种特殊问题的法律规范。一般规定是为调整某类社会关系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确立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的规则,是因为特别规定是在考虑具体社会关系的特殊需要的前提下制定的,更符合它所调整的社会关
    • 民法适用中应遵循的规则有哪些
      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31
      民法的适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1)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2)强行法优于任意法; (3)例外规定排除一般规定; (4)具体规定优于一般性条款。具体规定是指具体规定某种事实状态发生的法律效果的法律规范。一般性规定是指并不具体规定某种事实状态发生的法律效果,而仅是规定原则的法律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