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间借贷转化为诈骗罪可以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民间借贷纠纷一般是不会转化为刑事诈骗的,如果借款人借款的目的是非法占有,骗取出借人款项的,本身就是诈骗行为,不存在转化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一条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本规定。
第五条人民法院立案后,发现民间借贷行为本身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并将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或者检察机关。
公安或者检察机关不予立案,或者立案侦查后撤销案件,或者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经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认定不构成非法集资犯罪,当事人又以同一事实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二、诈骗罪立案的程序有哪些
1、接收案件:
(1)公安机关对于公民扭送、报案、控告、举报或者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的,都应当立即接受。
(2)问明情况,并制作笔录,经核对无误后,由扭送人、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自动投案人签名、捺指印。
2、确定是否立案:
(1)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
(2)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
3、不予立案的告知:
对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三日以内送达控告人。
三、民间借贷借款不还的后果是什么
1、借款纠纷诉讼被告
债权人向法院提起债权债务纠纷诉讼,债务人成为被告,要面临承担履行债务的后果。
2、财产被强制执行
债权人获得胜诉后,债务人仍然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强制执行申请通过后,法院应当查询被执行人在各大银行的账户,如果有资金应冻结划扣。
3、承担刑事责任
法院判决应承担履行债务的,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欠款人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最高可判七年。
4、限制老赖的措施
(1)限制高消费指令;
(2)限制出境;
(3)网购受限;
(4)不得担任老板、董事、监事、高管;
(5)限制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评标专家以及其他招标从业人员招投标活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n 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本规定。
-
如何认定民间借贷为诈骗?
412人看过
-
借款可以转化为股份吗
65人看过
-
能否将民间借贷视为诈骗行为?
441人看过
-
借钱不还如何转化为诈骗
179人看过
-
民间转贷属于民间借贷罪吗
86人看过
-
民间借贷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吗
227人看过
-
诈骗罪能转为民间借贷吗?广东在线咨询 2022-08-23民间借贷不一定就是诈骗罪,诈骗罪的表现形式有两种,虚构事实以及隐瞒真相;如果对方有借钱后有按时还款是不属于诈骗罪的。 民间借贷与诈骗罪的区别: 民间借贷纠纷是指借款人与出借人达成书面或口头的借贷协议,由借款人向出借人借款,因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借款而产生的民事纠纷。借贷双方之间因借贷协议形成特定的债权债务关系,其借贷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由民法调整。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
-
诈骗案会转变为民间借贷诈骗罪吗甘肃在线咨询 2022-08-20民间借贷不一定就是诈骗罪,诈骗罪的表现形式有两种,虚构事实以及隐瞒真相;如果对方有借钱后有按时还款是不属于诈骗罪的。 民间借贷与诈骗罪的区别: 民间借贷纠纷是指借款人与出借人达成书面或口头的借贷协议,由借款人向出借人借款,因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借款而产生的民事纠纷。借贷双方之间因借贷协议形成特定的债权债务关系,其借贷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由民法调整。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
-
民间借贷可以告诈骗吗,民间借贷诈骗的行为有哪些湖北在线咨询 2022-08-10民间借贷属于民法范畴当中的合同关系,一方欠钱不还是违反的合同义务,需要承担还款责任和违约责任。 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的行为主体通过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两种方法,使被害人产生错觉而“自愿”交出财物。 所以民间借贷和诈骗最大的区别就是借款人是否使用了欺骗的手段,多数来说诈骗一般是骗人去投资、入股而不是借钱,只要是借钱就有
-
民间借贷可否转化为高利贷?西藏在线咨询 2021-07-26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对借贷双方因利率问题产生的争议,如高利率等,司法机构可依据民法通则、合同法规定的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判定合同的有效性和双方的权利义务。对于个人或单位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可依刑法的规定,以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