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劳动关系归属是啥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8 10:05:04 264 人看过

一、在我国劳动关系归属是啥

实际工作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住所地为用人单位注册、登记地;劳动合同履行地指劳动者实际工资场所地。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十二条劳动合同履行地为劳动者实际工作场所地,用人单位所在地为用人单位注册、登记地。用人单位未经注册、登记的,其出资人、开办单位或主管部门所在地为用人单位所在地。案件受理后,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发生变化的,不改变争议仲裁的管辖。多个仲裁委员会都有管辖权的,由先受理的仲裁委员会管辖。

二、事实劳动关系是在单位所在地还是事故发生地

就相关的劳动争议问题,我们应当去哪里的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维权(比如工作地在浙江,单位在北京)。

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因此,我们可以就劳动争议向工作地的浙江所在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过错在用人单位,但您应当提供证据证明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包括,要求用人单位提供书面的解除劳动合同通知。

劳动者在工作期间不仅有规定的工作范围、职责、工种以及不同的薪资待遇,还包括工作场地。劳动者在工作期间若是受到工伤的,就会和工作场地有很大的关系,用人单位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工伤赔偿。需要注意的是,劳动者应该适当学习相关劳动法的法律知识。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5日 04:0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仲裁委员会相关文章
  • 我国劳动关系存在什么问题?
    一、我国劳动关系现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我国劳动关系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稳定、静止的状态,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其一,我国已形成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等公有制经济的劳动关系,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劳动关系,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等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劳动关系,这些劳动关系的形成和法律适用存在差异。其二,我国目前劳动者就业形式灵活多样,存在城市劳动力与进城务工的乡村劳动力、临时工与正式工、全职劳动者与兼职劳动者等就业人员。他们的社会背景、自身素质、享受待遇、适用规章各不相同,使劳动关系呈现复杂多样性。其三,劳动关系的变更与终止逐渐从过去的行政管理方式转向市场调节方式,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主要由主体双方按照市场规则自行决定。其四,大批跨国公司和国际财团在中国设立企业机构,促进了中国劳动关系的国际化,这种涉外劳动关系的发展要求中国的
    2023-04-29
    329人看过
  • 我国是否允许双重劳动关系的存在
    虽然现有法律遵循“单一劳动关系”原则,但对于双重劳动关系也未明令禁止。根据劳动法理论,劳动者一般只能与一个用人单位建立劳动法律关系,隶属于一个用人单位,由该用人单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建立人事档案。其他单位也不可能同时为该劳动者重复建立人事档案、重复缴纳社会保险。如果新用人单位招用了与原用人单位未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造成原用人单位经济损失的,劳动者和新用人单位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从《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条文内容看,两部法律均没有明令禁止双重劳动关系的存在。劳动者如果没有给原单位造成损失,则其与另外的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并不违法。律师补充: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只要有用工,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就有劳动关系。对于劳动者来说,可以在一个用人单位上班,也可以在二个甚至多个用人单位上班,那么就存在双重或者多重劳动关系。双重劳动关系一般可存在于下列情况:1、下岗、工伤
    2023-05-06
    170人看过
  • 在我国如何进行劳动关系申请?
    确认劳动关系的标准有多种情况,如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一定条件,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但能提供相关凭证等。如果当事人对仲裁结果或一审裁判不满意,可以通过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二审来寻求进一步解决。劳动关系的确认通常需要经过劳动仲裁。如果当事人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对一审裁判不满意,还可以提起二审。员工与公司劳动关系确认方法:1、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2、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一)工资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
    2023-11-11
    490人看过
  • 在我国劳动关系调解员有用吗
    离婚财产分割婚前财产彩礼夫妻共同财产婚内财产协议夫妻离婚财产分割在劳动仲裁机构当中有专门的用来调解劳动关系的调解员,劳动关系调解员可不是像平时大家在生活当中亲朋好友之间发生了什么矛盾,然后有其他人从中进行调停这么简单的。在劳动关系纠纷中大家忽略了调解员的作用,无非也就是抱着非常业余的心态来看待的。甚至很多人会有这样一种疑问,在我国劳动关系调解员有用吗?一、在我国劳动关系调解员有用吗?劳动关系调解员当然有用,这些调解员都具备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在调解劳动关系上都有专业的这是水平和技巧。劳动关系协调员指从事宣传和监督劳动保障法律实施、管理劳动合同、参与集体协商、促进劳资沟通、预防与处理劳动争议等协调劳动关系的专业工作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中,编码为4-07-03-02。该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劳动关系协调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劳动关系协调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2023-04-29
    79人看过
  • 在我国不服具有劳动关系咋办
    一、在我国不服具有劳动关系咋办?第四十八条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四十七条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第五十条当事人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我国关于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的划分主要体现在下列法律法规中:1、《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
    2023-04-28
    317人看过
  • 在我国保留劳动关系如何执行
    在日常生活当中,大家难免会因为一些特殊的事情需要暂时的休息,需要暂时的与用人单位请长假。其实,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自己需要长期的休息或者请假,是可以要求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在符合家规定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单方解除劳动关系。那么,在我国保留劳动关系如何执行呢?在我国保留劳动关系如何执行?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工伤职工的伤残等级确定是否终止劳动合同。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单位不能终止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的劳动关系。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的工作,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可以与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关系,也即在工伤职工不同意终止劳动关系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是不能单方作出终止劳动关系的。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法律对轻微丧失劳动能力的工伤职工,没有限制
    2023-06-19
    121人看过
  • 在我国什么时候劳动关系成立
    用工之日起确立劳动关系。一、《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第八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第九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二、劳动关系的科学解释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劳动关系,是指
    2023-03-20
    437人看过
  • 在我国解除劳动关系怎么办理
    一、解除劳动关系怎么办理辞职的流程是:1、员工原则上应提前30天将书面《辞职报告》交到人事行政部,并领取离职手续表。人事行政部对离职员工进行离职面谈,了解其离职原因并做记录。2、按照离职手续表办理相关手续:(1)、离职员工将离职手续表交部门负责人签字。部门主管以上岗位需经总经理签字。(2)、由离职员工所在部门的助理向离职员工收回工作证,员工手册,工作服,办公用品,确认上交无误后由助理签字确认.(3)、由财务部检查离职员工与公司在财务上是否有拖欠(包括所借款项,出差报销),如有拖欠当场清还,无拖欠则由财务部在离职手续表上签字确认。(4)、离职员工在得到离职手续表上所有需要的签名后,人事行政部向员工出具"关于与XX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5)、人事行政部安排人员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终止、解除劳动关系备案手续;凭备案审核意见,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中止职工社会保险关系;同时封存离职员工的公积金。如
    2023-04-29
    426人看过
  • 我国规定怎样认定属于劳动关系?
    我国对于认定劳动关系的规定是:与劳动者之间实际存在着管理与被管理、指挥与被指挥、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用人单位的供基本的劳动条件。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者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工作,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从用人单位领取劳动报酬和受劳动保护。一、怎样区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主体不同,劳动关系一方是符合劳动年龄并具有与履行劳动合同义务相适应能力的自然人,另一方是符合法律中所规定条件的用人单位;而劳务关系不限于自然人与用人单位之间,还可以是单位之间,自然人之间,并且可能是两个主体以上。2、关系不同,劳动关系中形成的是管理与被管理、监督与被监督、指挥与被指挥的隶属雇佣关系;劳务关系是平等主体依据双方约定所形成的一种财产关系,不存在人身的隶属性。劳动关系指用人单位雇佣经营
    2023-06-27
    281人看过
  • 在我国多长时间才算劳动关系
    (一)劳动法规定多长时间必须签劳动合同我国《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二)多长时间才视为事实劳动关系存在只要存在了劳动关系,而没有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即属于事实劳动关系。时间上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从法理分析上,劳动合同规定是一个月内签订劳动合同,务时操作上这一个月的期限适用于事实劳动关系时间上的解释。一、劳动关系认定三
    2023-03-25
    63人看过
  • 在我国怎样办理劳动关系转移
    监督市场劳动关系的机制和我国的法律制度其实是相对滞后的,因为职工本身的法制基础也相对缺失,再加之现在的劳动者迫于就业压力的存在,所以对侵权行为根本就是一种视若无睹的态度。有些职工关系到自己劳动关系转移的这件事情,甚至都是单方面的听从公司的安排,自己也没有去提前了解一下怎样办理劳动关系转移的相关规定。在我国怎样办理劳动关系转移?劳动关系的转移主要包三大块:劳动事实关系转移、社会养老保险转移、医疗保险转移。一、关于劳动人事关系转移。1、老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把解除证明拿到,调档用。2、新单位出调档函或者接收函,一定写明已在此工作,需要转移人事档案或户口,写清楚转移地址。如果单位没有人事代理权,需要去单位依托的人事局把接收函盖章子,需要携带单位接收函和合同,有的还需要介绍信。3、如果单位有人事代理权的话带调档函和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就可以去老单位提档了。4、回来存档。二、关于社会养老保险转移。根据《城
    2023-04-29
    490人看过
  •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劳动关系属于民事关系?
    一、劳动关系与民事关系的主要联系总体上讲,我国是一个大民法体系的国家,劳动关系在真正法律意义上的独立,还是在1994年《劳动法》颁布实施后,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劳动关系与民事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从法律意义上看,劳动关系双方是平等的主体,他们之间的人身、财产关系应是民法调整的范围。因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绝大部分争议都是财产关系,其余不是财产关系的劳动关系也可以转化为财产关系。这就使得所有劳动关系从一开始就具有了民事关系的法律特征。2、在司法实践中,劳动关系双方发生争议经仲裁后,由法院民事审判庭按民事诉讼程序进行诉讼活动。解决争议的方式、方法在经过劳动仲裁后,又殊途同归。二、劳动关系与民事关系的主要区别1、不平等性。笔者称之为决定性的因素,这是因为所有劳动关系与民事关系的不同,主要由其决定,由其产生。一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劳动者是相对过剩的社会弱势群体,用人单位是相对经济(包括科技等无
    2023-03-19
    425人看过
  • 在我国确认劳动关系案子要多久
    谎言是经不起司法制度的推敲的,就像是申请国家有关部门对劳动关系确认的这种事情,大多数员工肯定是不会撒谎的,劳动关系不是可以任凭公司以主管者的身份就为所欲为的,但重点是要求员工面对公司某些不合理的做法一定要学会维权。有些员工在申请确认劳动关系期间可能也非常关心,在我国确认劳动关系案子要多久?一、在我国确认劳动关系案子要多久?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三条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二、确认劳动关系的程序对劳动关系的确认是通过劳动争议仲裁来确认的,那么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是:1、调解。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
    2023-04-17
    431人看过
  • 在我国劳动关系期满视为延续吗?
    在未签合同的情况下继续在单位工作,是否可以视为合同自动延续?劳社厅函〔2001〕249号答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视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一方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该规定中的“终止”,是指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劳动者和原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的是一种事实上的劳动关系,而不等于双方按照原劳动合同约定的期限续签了一个新的劳动合同。一方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应认定为终止事实上的劳动关系,不能视为合同自动延续。《北京劳动合同管理规定》45条: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因用人单位的原因未办理终止劳动合同手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仍存在劳动关系的,视为续延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续订劳动合同。当事人
    2023-04-29
    136人看过
换一批
#仲裁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仲裁委员会是自律性社会公益组织,是非营利性事业单位法人,经省司法厅登记,挂靠于政府法制局。经费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又通过自己的办案活动取得一定的收入。仲裁会可以为被聘用的没享受退休待遇的工作人员缴纳三金。... 更多>

    #仲裁委员会
    相关咨询
    • 劳动关系在我国怎么办?
      天津在线咨询 2022-11-09
      在我国具有劳动关系的,就需要及时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 在我国如何确认劳动关系是否与以前没有劳动关系?
      河北在线咨询 2021-12-30
      《根据《关于建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用人单位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有下列情形的,建立劳动关系: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要资格; (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报酬劳动; (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一部分。
    • 在我国哪儿做了劳动关系才算认定劳动关系的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2-13
      确立劳动关系应当先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确立,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 我国劳动关系是否存在由谁认定
      重庆在线咨询 2023-10-05
      一、在我国劳动关系是否存在由劳动仲裁委员会或者法院认定。 二、劳动关系是否存在应以订立劳动合同为标志或虽未订立劳动合同,但劳动者有提供劳动并且提供的劳动也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的。
    • 在我国到底什么是劳动关系主体
      辽宁在线咨询 2023-02-15
      劳动合同的主体,即劳动法律关系当事人,具体说来就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与其他合同相比较,劳动合同的主体是由法律规定的,具有特定性: 一方是劳动者;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要具备法律规定的劳动合同主体条件,才能签订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