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罪致人死亡。与故意杀人罪可以同时处罚吗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4-07-14 12:33:42 465 人看过

一、抢劫罪致人死亡。与故意杀人罪可以同时处罚吗

关于抢劫罪以及杀人罪的定罪量刑问题,这两者皆可视为独立行为进行分别裁决,若被告人同时企图实施抢劫与杀害他人之双重犯罪行为,则该类事件应以抢劫罪及杀人罪两罪并罚处理。

在此情况下,被告人的犯罪情节无疑将被认定为极其恶劣。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二、犯罪事件抢劫怎么判

如果你犯了抢劫罪,得坐牢3到10年,还要被罚款哦。

但如果你是在人家家里抢劫、在公交或火车上抢劫、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抢劫这些特殊情况的话,那就严重啦,可能要坐10年以上牢甚至会被判无期徒刑或死刑,还得交罚款或被没收全部财产哟。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08日 03:1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故意杀人罪与强奸致人死亡哪个重
    一、故意杀人罪与强奸致人死亡哪个重在刑事司法体系中,强奸导致受害者死亡的犯罪行为所受到的法律制裁相较于普通故意杀人罪而言要更为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强奸行为本身就属于极其严重的犯罪类型之一,而当这一行为导致受害者丧生后,其恶劣程度无疑又进一步加深,因此对于这类罪犯,法院通常会做出死刑的判决,当然,这份死刑判决并不是立即生效,有时候还存在着缓期执行的可能性。其次,从犯罪行为的本质来看,强奸致人死亡和普通故意杀人罪之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涉及到了犯罪嫌疑人主观上对他人生命权的侵犯,虽然犯罪的具体方式有所区别,但最终的结果都是导致他人失去生命,因此在法律层面上,这些行为的恶劣程度受到了同等的重视。最后,在法律制裁的力度上,强奸致人死亡的犯罪行为往往会比单纯的故意杀人罪更重,因为它涉及到了两个独立的犯罪行为,所以被告方可能会面临更为严厉的刑罚。即使被告方聘请了优秀的辩护律师,他们
    2024-07-15
    125人看过
  • 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故意杀人罪怎么赔偿
    一、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如下:1、在抢劫过程中,使用暴力或者其它方法致人死亡的,不按故意杀人罪论处,也不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合并论处,应以抢劫罪定罪处刑。2、如果出于复仇或者其它个人目的而杀死被害人后,遂乘机将其财物拿走的,不以能抢劫罪论处。因为行为人所实施的者杀人不是作为取得财物的直接手段,而是为了复仇或者出于其它个人目的,非法占有财物的意图是在杀人之后才产生的,所以构成两个独立的犯罪,即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实行数罪并罚。3、在抢劫行为完成之后,行为人出于灭口或者其它目的而杀死被害人的,应定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按数罪并罚原则处理。4、抢劫杀人与图财杀人的区别。其主要区别是:抢劫杀人是行为人用杀人手段当场取得动产,而图财杀人则是在杀人之后,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占有被害人的动产或不动产。例如,为了霸占遗产而杀死父母、兄弟姐妹等,应按故意杀人罪定罪判刑,不能以抢劫罪论处
    2023-05-03
    74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罪同“误杀”的故意杀人行为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求的是行为人对其行为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存有过失心理态度。在司法实践中,不应将行为人在故意杀人中因打击错误误杀其“针对对象”(即行为人追求的杀害对象)以外之人的行为认定为过失的致人死亡罪。一、故意杀人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两者的显著区别在于:第一,在认识因素上,对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主观估计不同。二者虽然都是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使他人死亡,但间接故意杀人中行为人对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并未发生错误的认识和估计,因而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即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情况下,行为人的主观认识与客观结果之间并未发生错误,主观与客观是一致的;而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中,行为人和主观上认为,由于他的出身能力、技术、经验利及些外部条件,实施行为时,他人死亡的结果可以避免,即对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客观事实发生了错误认识,在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情况下,其主观与客观是不一致的。第二,在意志因素上有重要区别。
    2023-03-28
    367人看过
  •  抢劫罪与杀人罪并罚问题
    这段内容讲述了如果一个人同时犯有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将会面临怎样的处罚。但如果在抢劫过程中杀害了受害者,但并没有故意杀人的意图,则行为被视为抢劫罪的加重情节,不会被数罪并罚,可能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可能会被处以罚金或没收财产。如果一个人同时犯有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那么他或她将面临数罪并罚的处罚。然而,如果一个人在抢劫过程中杀害了受害者,但并没有故意杀人的意图,那么他或她的行为将被视为抢劫罪的加重情节,不会被数罪并罚。相反,他或她可能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可能会被处以罚金或没收财产。 抢 劫 犯 杀 害 受 害 者 如 何 处 理 ?抢劫犯杀害受害者如何处理,需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来进行分析和解答。在一些国家,如中国、俄罗斯和美国,杀人罪是指故意杀人的行为,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只要导致了受害者的死亡,就可能构成杀人罪。因此,对于抢劫犯
    2023-09-05
    97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罪】浅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摘要: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在一般情况下是不难区分的,但会在很多情况下会产生很多疑点,区分的关键是对打击行为的定性。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从书面上看并没有什么难以区分的地方,二者之间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一个是故意一个是过失,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行为与过失致人死亡行为的界定是复杂的,在某些情况下是难以区分的。例如,王某与赵某等几个朋友一起喝酒,微醉,为一小事王某打了赵某一个耳光,赵某急,欲与王某厮打,王某推了赵某一下,赵某站立不稳,后退了几步,倒地,头部撞到门把手,几分钟之后,赵某死亡,法医鉴定为钝器伤害头部出血而死。一审法院判定为故意伤害致死罪。本案中,王某确实故意打了赵某,如果据此判定王某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就有点草率了。因为此时对王某行为的定性关键是要判断王某的殴打行为的性质。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属于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它是指行为人明知道自己的
    2023-06-11
    400人看过
  • 2024抢劫致人死亡定何罪
    法律综合知识
    一、抢劫致人死亡定何罪抢劫致人死亡的,一般以抢劫罪进行定罪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故意抢劫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较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如果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之目的,在客观行为手段上,其采取了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并且行为人采取前述行为手段的目的是制服被害人或者对被害人进行心理上的强制,以使被害人不敢反抗,从而使行为人达到强行取得他人财物的目的,那么对其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一罪。抢劫罪,分为基本的犯罪构成和加重的犯罪构成两种。“抢劫致人重伤、死亡”就属于加重的犯罪构成,犯罪嫌疑人会被人民法院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如果行为人在抢劫过程中已经制服了被害人并可以顺利取得财物,但其出于灭口、报复或者其他动机又将被害人杀死的,应定故意杀人罪,与抢劫罪实行数罪并罚。二、抢劫罪的结果加
    2024-02-04
    177人看过
  • 涉嫌故意杀人罪致死如何处罚
    若行为人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导致他人死亡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的判决为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罪名,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一、持刀杀人要判多久持刀杀人的,构成故意杀人罪。《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有:1、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2、客观方面表现在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作为、不作为均可构成。3、故意杀人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4、故意杀人罪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二、男子勒死前妻抛尸故意杀人没有死刑怎么判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
    2023-06-28
    222人看过
  • 哪些情况可以将抢劫致人死亡定罪
    一、哪些情况可以将抢劫致人死亡定罪以下情况可以将抢劫致人死亡定罪:1.本罪的主体是年满十四周岁的人;2.在主观方面,本罪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故意的内容必须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3.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和他人的生命权。4.客观方面是实施了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他人财物致人死亡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抢劫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七)持枪抢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二、抢劫罪的追诉时效抢劫罪的追诉时效期限:如果行为人可能被判处三年
    2023-11-04
    327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罪】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
    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是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但凭借一定的自认为能够避免他人死亡的结果发生的因素,如行为人自身能力方面的技术、经验、知识、体力等因素,或他人的行为预防措施,以及客观条件或自然力方面的有利因素等,轻信他人死亡的结果不会发生,以致他人死亡的结果最终发生了。间接故意杀人,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但对这种结果的发生采取听之任之、有意放任的态度,从而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的相似点在于:两者都发生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行为人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且都不希望这种结果发生。两者的显著区别在于:第一,在认识因素上,对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主观估计不同。二者虽然都是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使他人死亡,但间接故意杀人中行为人对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并未发生错误的认识和估计,因而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即他人
    2023-06-11
    438人看过
  • 故意杀害致人死亡罪判多久
    一、故意杀害致人死亡罪判多久1、故意杀人致死可能会被判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2、故意杀人未遂是故意的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由于行为人的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故意杀人未遂仍按故意杀人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比照既遂从轻处罚,具体如何判决还要根据具体案情分析。故意杀人未遂主要有对象不能犯、手段不能犯、客观不能犯、主观认识错误等四种类型。(1)对象不能犯:属于对象不能犯得未遂。不影响定罪,只影响量刑。(2)手段不能犯:包括使用的工具不能达到致死的效果,还包括使用的方法不能犯,这种情况就不属于犯罪。(3)客观不能犯:就是客观方面达不到致死的效果。(4)主观认识错误:不影响定罪,只影响量刑。二、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吗故意杀人罪不属于行为犯,而是属于结果犯。1、结
    2024-01-18
    166人看过
  • 掩盖安全生产事故致人员死亡按故意杀人罪处罚
    今日,最高法院发布《关于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法院刑四庭副庭长沈亮称,在司法实践中,某些黑煤窑、矿山业主在安全事故发生后,为掩盖事故事实、逃避法律追究,不仅不组织抢救和向相关部门报告,反而故意隐匿、遗弃事故受伤人员,甚至作出堵塞出事矿井、掩盖事故真相的恶劣行为,导致被困人员和被隐匿、遗弃人员死亡、重伤或者重度残疾,社会危害严重,影响十分恶劣。对此,该司法解释明确,对于上述行为,应依法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对于生产安全事故背后的贪污贿赂和渎职犯罪,沈亮表示,许多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背后,均隐藏着公职人员的贪污贿赂或者失职、渎职行为。司法机关在惩治事故单位责任人员的同时,更要严惩隐藏在事故背后的公职人员犯罪。该司法解释规定,国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投资入股生产经营,构成本解释规定的有关犯罪的,或者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受贿犯罪行为与安全事故发生存在关联
    2023-06-11
    245人看过
  • 杀人而没有导致被害人死亡算故意杀人罪吗
    依然算故意杀人罪。区分故意杀人既遂和故意杀人未遂的界限,关键是要查明行为人故意的主观状态。如果行为人明知是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即使没有造成死亡结果,应定故意杀人罪(未遂),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伤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伤害结果的发生,即使由于伤势过重,出乎其意外地导致死亡的应定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行为内容为剥夺他人生命即杀人,杀人行为发生死亡结果的,成立故意杀人既遂;没有发生死亡结果的,成立故意杀人未遂、中止或者预备。犯本罪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属于情节严重的,应当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如:(1)出于图财、奸淫、对正义行为进行报复、毁灭罪证、嫁祸他人、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卑劣动机而杀人;(2)利用烈火焚烧、长期冻饿、逐渐肢解等极端残酷的手段杀人;(3)杀害特定对象如与之朝夕相处的亲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知名人士等
    2024-02-05
    281人看过
  • 抢劫之后又杀人的行为构成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
    被告人刘某,男,17岁,河北省涿鹿县人,小学文化,农民。2000年3月20日19时许,被告人刘某到同村独身老人曹世清家谎称其无钱买化肥,向曹借钱。当曹借给刘200元钱后,刘见曹把剩下的钱放回柜中,便心生歹意。刘离开曹家不久又返回,谎称刚才借的钱丢失了,让曹一同出去找。在街上,当曹弯腰找钱时,刘乘其不备,用石头砸其头部,曹当即昏倒在地上,刘乘机窜入曹家,用钢筋棍将柜锁撬开,把柜中的700元钱劫走。当刘出来看见曹趴在原地哼哼时,即产生杀人灭口之念,遂将曹推入路边4米多深的沟中,逃回家中。曹世清被人发现后获救。涿鹿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刘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暴力手段入户抢劫他人钱财,后为灭口又杀人,其行为已触犯刑律,构成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未遂)。但其犯罪时未满18周岁应从轻处罚;故意杀人未遂,可从轻处罚。该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百三十二条、第
    2023-06-11
    159人看过
  • 入室抢劫杀人判死刑吗,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一、入室抢劫杀人判死刑吗入室抢劫杀人是否会被判处死刑,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实际生活中,有些行为人在实施抢劫行为中又故意杀害他人的,对于这类抢劫杀人的案件的定罪处罚要视具体情况:(一)先杀人后拿取财物的案件,即事先只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目的,而无抢劫他人财物的目的。杀人以后,见财起意又将被害人财物拿走的案件。应以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定罪处罚。(二)在实施抢劫财物过程中先杀人后劫物的案件,即在抢劫财物过程中,先将财物的所有人、经管人杀死,剥夺其反抗能力,当场劫走其财物,杀人是劫走财物的必要手段的案件。虽杀人在先,劫取财物在后,但都发生在抢劫过程中,而且杀人是劫取购物的必要手段。因此,应定抢劫罪。(三)抢劫以后又杀人的案件,即抢劫财物后,为了保护赃物、抗拒逮捕、毁灭罪证,当场又杀人的,或者为杀人灭口而杀死被害人的案件。杀人灭口行为,与抢劫没有内在联系,因此是两个独立的犯罪,应分别定抢劫罪和故意杀
    2024-01-12
    264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抢劫可以并处故意杀人罪吗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6-01
      应当并罚。 区分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的关键在于行为人实施暴力行为时的主观目的。抢劫罪的主观目的是“压制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杀人罪的主观目的是“杀害被害人生命”。
    • 故意杀人罪和抢劫罪数罪并罚可以吗
      广东在线咨询 2022-10-11
      故意杀人罪和抢劫罪这是两个行为,可以数额并罚,如果是为了抢劫,为了达到抢劫的目的而致人死亡,这是一个罪,就写抢劫罪。《刑法》如有故意杀人的目的,应当单独定罪,与抢劫罪数罪并罚,此嫌犯基本就是死刑立即执行。
    • 误杀一人致人死亡涉嫌抢劫罪吗?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23
      在认定行为人构成抢劫罪(基本犯)一罪的前提下,对造成同案犯重伤或死亡这一结果,应在该罪基本犯的法定刑量刑幅度内作从重处罚,从而使处罚结果既重于一般的抢劫,反映刑法的否定性评价,又轻于“致人重伤、死亡”的加重犯法定刑,体现其较之略轻的社会危害性。
    • 抢劫罪中故意杀人与抢劫杀人的界限是什么, 抢劫罪与入室抢劫罪区别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4-08
      1、抢劫罪要求行为人取得财物,至于数额、数量不考虑,如果导致人身损害要轻伤以上。 2、抢劫罪针对财产等采取暴力手段,有可能危害人身安全,有下限,没上限,包含了可能剥夺生命权 行为人为劫取财物而故意杀人(排除被害人反抗的行为),定抢劫,杀人行为评价为手段行为, 行为人在抢劫中为排除被害人反抗,而使用暴力,致被害人死亡,也订抢劫罪 行为人已经劫取财物后,为灭口而杀人,另起犯意,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数罪并
    • 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有哪些, 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是什么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3-05
      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的主要区别在于: 1、客体要件不同。前者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又侵害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的客体是单一客体,即公民的生命权。 2、犯罪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一种手段,二者之间存在目的与手段的内在联系;后者的犯罪目的,是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权利。由于这些区别的存在,在司法实践中,二者的界限一般是不会发生混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