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求偿权行使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债务人已清偿债务、保证人清偿使主债务完全消灭且无过错、保证人清偿没有瑕疵。如果保证人履行存在瑕疵或主债务未完全消灭,保证人将不能或只能部分追偿,如果保证人在清偿时没有尽到应有的注意义务,导致主债务人利益受到不应有的损失,保证人在其过错范围内将丧失求偿权。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求偿权行使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债务人已经向债权人清偿了债务;
2.保证人的清偿使主债务得以完全消灭。如果保证人的履行存在瑕疵,或者主债务没有完全消灭,保证人将不能或只能部分追偿;
3.保证人的清偿没有过错。如果保证人在清偿时没有尽到应有的注意义务,导致主债务人的利益受到不应有的损失,保证人在其过错范围内将丧失求偿权。
保 证 人 清 偿 债 务 时 , 如 何 保 证 求 偿 权 ?
当债务人无法清偿债务时,债权人需要采取一定的法律措施来保证其求偿权。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提供担保,即由第三方提供保证,承诺在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承担责任。
提供担保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保证人自己提供担保,二是保证人与债权人共同提供担保。在保证人自己提供担保的情况下,保证人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信用记录,以保证其能够履行保证责任。而在保证人与债权人共同提供担保的情况下,保证人需要与债权人协商一致,并签署相应的担保协议,以保证其愿意承担保证责任。
此外,提供担保的期限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如果保证人在债务人未能按时偿还债务时才承担保证责任,那么其提供的担保就可能会失去作用。因此,在提供担保时,需要明确保证责任的期限和承担方式,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和风险。
提供担保是保证求偿权的一种有效方式,但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保证人的信用记录、经济实力、担保协议和保证责任的期限等,才能确保担保的有效性和债权人权益的保障。
保证担保是保证求偿权的一种有效方式,但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提供担保时,需要明确保证责任的期限和承担方式,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和风险。同时,债权人也需要了解保证人的信用记录、经济实力等,以保证其能够履行保证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条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有权在其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内向债务人追偿,享有债权人对债务人的权利,但是不得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
股权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192人看过
-
侵权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121人看过
-
著作权侵权相关赔偿规定是什么
289人看过
-
代位权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478人看过
-
代位权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366人看过
-
追偿权纠纷的相关法律规定是什么?
243人看过
债权人是债的主体之一,债的主体包括双方当事人,即债权人和债务人。债权人是指有权请求对方当事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人。在债的关系中,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必须是特定的。债权人既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 更多>
-
继承权属于请求权吗,相关规定是什么的福建在线咨询 2022-07-06继承恢复请求权是继承人的继承权受到侵害,受侵害人请求人民法院通过诉讼恢复其合法继承权的法律活动。继承恢复请求权,是以恢复自己合法继承被继承人的物权为目的的诉讼活动。因此,只有当侵害实际发生时或发生后,受害人或受害人的代理人才可以提出,受害人可以直接向侵害人提出,通过协商合理解决,也可以向村(居)民委员会提出,通过调解解决,还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通过诉讼程序调解或判决解决。为了保护继承人的合法继
-
罚金的相关规定要求是什么?北京在线咨询 2022-11-29罚金的相关规定要求如下: 1、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 2、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 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等原因缴纳确实有困难的,经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缴纳、酌情减少或者免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三条
-
债权请求权的转让的相关规定有什么呢?河南在线咨询 2022-08-06债权请求权,是指权利人基于债的关系而产生的、请求特定人为特定行为的权利。在公权力不法侵害私权利的情况下,民事主体可以依据私权所产生的请求权,主动要求公权力机关纠正不法行为,如果不能实现,将进一步提起诉讼。 债权请求权增加了权利保护的途径,强化公民的权利保障意识。债权请求权是指在物权受到侵害并发生财产损害时,物权人要求行为人赔偿损失的权利,它是一种索求性、进取性的请求权。其典型的民事责任形式即是赔偿
-
-
要求法院中止探视权的相关的规定是什么新疆在线咨询 2022-11-13《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