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有以下几种情况之一,司法部门“可以”或者“应当”对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适用取保候审。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依法应当逮捕,但因患有严重疾病,或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不宜逮捕的;
(4)对已被依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经过讯问、审查,认为需要逮捕但证据不足的。
(5)已被逮捕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件,在法定的侦查羁押、审查起诉、一审、二审期限内不能结案,采取取保候审方法没有社会危害性的。
(6)对持有有效护照或者其它有效出境证件,可能出境逃避侦查,但不需要逮捕的犯罪嫌疑人。
2、同时,法律也规定以下情况不能适用取保候审:
(1)累犯
(2)犯罪集团的主犯
(3)以自伤、自残办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
(4)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
(5)暴力犯罪(轻伤案件除外)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
(6)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嫌疑人,以及其他犯罪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犯罪嫌疑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情况符合以上要求以后就可以取保候审。
批准取保候审
1、呈批。需要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办案部门制作《呈请取保候审报告书》,并附有关材料,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呈请取保候审报告书》内容包括:简要案情及立案情况;拟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涉嫌犯罪的情况;拟取保候审的期限和理由;拟采取的保证方式,以保证人为保证方式的,应当注明对保证人资格审查的情况,以保证金为保证方式的,应当拟定保证金数额;决定取保候审的法律依据等。
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聘请的律师书面申请取保候审,办案部门不同意的,应当制作《呈请不予取保候审报告书》,说明理由,并附有关材料,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2、批准。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办案部门制作《取保候审决定书》和《取保候审执行通知书》。
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对犯罪嫌疑人不予取保候审的,办案部门制作《不予取保候审通知书》,在收到申请后七日内送达申请人,由其在副本上签名(盖章)、捺指印,侦查终结时存入诉讼卷。
-
能否取保候审轻微伤害案件?
208人看过
-
轻伤立案后程序是什么,一般轻伤立案后可以取保候审吗?
121人看过
-
故意伤害案件中一个轻伤怎么判刑
364人看过
-
轻伤取保候审一般多久?
201人看过
-
故意伤害案件中轻伤跟轻微伤哪个严重
469人看过
-
取保候审能办理轻伤案件吗
340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故意伤害致人轻伤案件中,被害人可以取保候审或者免于刑事处罚吗?浙江在线咨询 2022-03-181、可以。如果经公安机关调解、赔偿到位、被害人谅解并且书面表示不再追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可以撤销案件--这是故意伤害致人轻伤案件的无罪辩护之一种,即刑法但书13条的无罪辩护。 2、可以。如果还是轻伤,有异议的,法院阶段当庭质证。 3、如果没有赔偿,一般不能取保候审。 5、6、坐等是等不来好结果的。故意伤害案件,如果经鉴定被害人是轻伤,无罪辩护有四种可能性:刑法但书13条、指控证据不足(比如不存在因
-
轻伤可以取保候审吗? ? ? ?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1-05轻伤可以取保候审,但也要看案件。打架造成轻伤,涉嫌故意伤害犯罪,可以申请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可以自行申请或者家属或者委托律师。一般可以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取保候审不造成社会危险的,予以批准。《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以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以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取保候审不造成社会危险的;(三)
-
-
故意伤害轻伤害一级可以取保吗台湾在线咨询 2022-05-16故意伤害轻伤一级已经构成故意伤害罪,如果已与被害人达成谅解并取保候审不能否免于起诉。这些只能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不能免予刑事责任。 取保候审条件: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刑较轻,没有必要逮捕,但有可能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及其他妨碍诉讼顺利进行的,应当采用取保候审。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行较重
-
轻伤害被公安局抓了,取保候审当中可以出去吗澳门在线咨询 2022-07-14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