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故损毁他人财物构成寻衅滋事吗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2-13 16:30:26 426 人看过

无故损毁他人财物不会构成寻衅滋事,这种情况之下是需要按照故意毁坏财物罪处罚。故意毁坏财物与寻衅滋事区分:

1、行为人的犯罪动机和目的不同

寻衅滋事罪的动机是寻求精神刺激、逞强好胜、随心所欲毁坏财物等,其目的是为了发泄不满、炫耀实力、扬名等。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任意”就是

“没有拘束、不加限制,爱怎么样就怎么样”的意思。在寻衅滋事的场合,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一般是不存在某种前因纠纷与矛盾的。在实践中很多寻衅滋事案件就是由于行为人自认为被害人在说自己的坏话或做了不利于自己的事情更有甚者只是纯粹看不惯别人,行为人往往不分青红皂白地找被害人的茬,随意编造理由,借题发挥,挑起事端。而这些所谓的理由往往都不合情理,被害人往往也不知道自己被行为人伤害的真正原因。

故意毁坏财物罪,行为人的心态是以故意毁坏财物、追求他人财物价值贬损为目的。一般来说具有一定原因,或基于对他人的打击报复,或基于嫉妒,或基于其他原因。故意毁坏财物的原因则带有一定的“正当性”或“合理性”,当然无论原因多么正当或合理都是不能用犯罪的方式去解决,只是在一般人看来具有相对正当性或合理性,如果原因力较弱,即社会普遍观点认为“因”不能成为损毁财物的客观理由,应当认定为无事生非,属于寻衅滋事;反之,则可以认定为事出有因,属于故意毁坏财物。

2、行为侵犯的客体不同

从两罪的犯罪客体即侵犯的法益上看,寻衅滋事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对公共秩序的破坏超过经济损失,因此,《刑法》将寻衅滋事罪归入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一章中;而故意损坏财物罪中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人的所有权,《刑法》将其归入侵犯财产罪一章中。

3、行为侵犯的对象不同

寻衅滋事罪的行为人由于不合常理的动机或目的随便毁坏公私财物,其侵犯的对象具有不特定性和模糊性。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的行为人一般与被害人存在纠纷、矛盾,其为了泄愤、报复而实施犯罪,犯罪对象具有明确性和特定性,侵害的是特定人所有、保管或使用的财物。犯罪对象的特定性和不特定性,须将行为人的主观认识和犯罪行为联系在一起,而不能脱离后者单纯谈论前者。

所谓不特定性就是行为人对犯罪对象的选择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意性,而不是指行为之时的不特定。如果因为被告人的行为最终指向了特定的某个人或某些物,就认为犯罪对象是特定的,实际上否定了不特定犯罪对象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4、行为场域不同

寻衅滋事罪的侵害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行为场所具有公开性和非特定性。故意毁坏财物罪的行为人无论是亲自动手还是纠集其他人实施犯罪行为,为避免其行为被阻扰,往往都会选择比较隐蔽的场所和不易被发觉的时间段。

5、入罪标准不同

两罪在成立犯罪的客观标准上也存在差异。寻衅滋事罪中的“任意损毁公私财物”的情形,“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而“情节严重”并不仅以毁坏的财物价值大小作为判断标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情节严重”包括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以上的;任意损毁公私财物,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任意损毁精神病人、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老年人、孕妇、未成年人的财物,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引起他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严重影响他人的工作、生活、生产、经营的;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因此,行为人之行为虽然毁坏了价值较小的公私财物,但如果造成了恶劣社会影响的,也足以成立本罪。但故意毁坏财物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关键因素就是看行为人故意毁坏的公私财物是否属于

“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按浙江省目前规定,包括毁坏公私财物价值5000元以上不满5万元的;毁坏公私财物3次以上的;纠集3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造成财物损失2000元以上不满2万元的;严重情节的其他情形。

一、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处罚规定是什么?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04日 22:5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动机相关文章
  • 损毁他人财物3000元是否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损毁他人财物3000元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因为损毁他人财物3000元没有达到故意毁坏财物罪数额较大的标准,也就是不符合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客观要件。一、损毁他人财物3000元是否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损毁他人财物3000元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损坏他人财物3000元,并没有达到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立案标准。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立案标准是:1.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2.毁坏公私财物三次以上的;3.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的;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二、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判刑是怎样的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判刑是: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
    2023-04-27
    454人看过
  • 任意损毁公私财物型寻衅滋事犯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犯罪的界定
    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故意毁坏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为故意毁坏财物罪,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寻衅滋事罪是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行为,应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从法理上看,前者属《刑法》第五章侵犯财产罪的一个罪名,后者属于《刑法》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扰乱公共秩序罪的一个罪名;前者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后者侵犯的客体是公共秩序。虽然表面上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但由于二罪都是一般主体,都具有侵犯他人财产权利的特征,所以在审判实践中有时会混淆二罪的界限,甚至会因理解不一,造成误判。为此,笔者就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犯罪与任意损毁公私财物型的寻衅滋事犯罪之间的界限谈几点看法。首先,从行为人的主观方面来看,故
    2023-06-11
    103人看过
  • 寻衅滋事罪毁损财物达3万元的如何量刑
    要看具体案情,法院量刑会综合考虑犯罪动机、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是否累犯、有无自首、立功等从轻减轻情节,以及当事人的认罪态度等因素确定。建议及时委托律师,会见当事人,了解案情提供法律帮助,办理取保候审;阅读案卷,调取有利证据,查清案情,尽最大努力争取最低刑期或缓刑,以免错过最佳时机,最大限度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一、寻衅滋事罪如何认定根据刑法的规定,寻衅滋事罪,必须是行为情节恶劣、情节严重或者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才构成犯罪。对于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寻衅滋事行为,只能以一般违法行为论处。在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属于情节严重时应该综合以下几方面的来进行分析:1、行为的方式和手段。在认定情节是否严重时,应该考察行为人是否使用了暴力、威胁等手段,是否采用了公开或者组织的方式等。2、行为的直接危害结果和间接不良后果。直接危害结果是行为人直接的对社会造成损害。间接不良后果是指行为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
    2023-02-27
    467人看过
  • 无故殴打他人可以定为寻衅滋事
    随意任凭自己的意愿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认定为寻衅滋事罪一、犯寻衅滋事罪追究刑事责任的标准是怎样的?寻衅滋事罪追究刑事责任的标准:行为人随意殴打他人造成他人身体伤害或者持械随意殴打他人的;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以上或者三次以上;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等标准。二、强制拆迁是否构成寻衅滋事罪强制拆迁一般不构成寻衅滋事罪。但如果在强制拆迁中,有随意殴打他人、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行为;或者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等情形的,则会构成寻衅滋事罪。三、寻衅滋事是行政处罚还是刑事处罚因为带有“罪”的,都属于刑事案件,所以,关于寻衅滋事属于行政处罚还是刑事案件的回答是寻衅滋事罪属于刑事案件。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
    2023-06-27
    392人看过
  • 寻衅滋事罪中损毁财物的动机影响量刑标准吗
    寻衅滋事罪中损毁财物的动机,并不影响量刑标准,影响量刑标准的是损毁财物的数额大小。根据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一、寻衅滋事案件中损毁财物造成哪些后果会被判刑?(一)强拿硬要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以上,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以上的;(二)多次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精神病人、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老年人、孕妇、未成年人的财物,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四)引起他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五)严
    2023-03-19
    174人看过
  • 几次拦截他人就构成寻衅滋事么?
    我们经常在电视或电影中看到一班人很威风拦下路人要保护费或者是进行报复,然后就扬长而去了。可在现实生活中,恶意拦截他人不让他人转移场所的行为却违法的,严重的构成寻衅滋事。寻衅滋事,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当然如果是朋友之间的嬉戏阻拦的是不构成违法的,更不用说是犯罪的。我们要说的是恶意拦截的行为。一、一般的追逐、拦截一般的追逐、拦截他人虽不构成犯罪,却也是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二、追逐、拦截情节恶劣的这里的情节恶劣是指出于取乐、寻求精神刺激等不健康动机,无故无理或者是以暴力、胁迫等方式进行追赶、拦截,给人的人身、人格或是公私财产造成损害,且严重破坏了公共秩序。因此,无正当理
    2023-03-06
    304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动机是指刺激和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是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驱力。它回答犯罪人基于何种心理原因实施犯罪行为,故动机的作用是发动犯罪行为,说明实施犯罪行为对行为人的心理愿望具有什么意义。... 更多>

    #犯罪动机
    相关咨询
    • 寻衅滋事,只是损毁财物,没造成损害,是否构成犯罪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4-16
      一、寻衅滋事损毁财物不构成犯罪的,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6条处5日以上10日以下的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或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寻衅滋事损毁财物情节严重的,涉嫌构成寻衅滋事罪,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二、依据: 1、《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的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
    • 寻衅滋事罪任意毁损财物有没有可能构成?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8-16
      任意毁坏财物,价值在2000元以上,就可以立案,按照寻衅滋事罪追究责任,这项罪名有两种量刑标准,分别是5年以下有期徒刑,5~10年有期徒刑,具体适用哪种处罚,要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决定。
    • 故意损坏他人财物造成他人损失5万以下的寻衅滋事案件是否构成犯罪
      四川在线咨询 2023-02-13
      当然有可能构成犯罪,有可能涉嫌寻讯滋事罪,如果破坏的数额达到5000元以上的还可能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
    • 故意毁坏财物罪与寻衅滋事罪区别, 寻衅滋事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的区别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3-14
      一、故意毁坏财物罪与寻衅滋事罪区别故意毁坏财物罪(刑法第275条),是指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故意毁坏财物罪与寻衅滋事罪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几点:1、侵害的客体不同。故意毁坏财物罪侵犯的客体只限于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寻衅滋事罪侵害的客体是公共秩序。
    • 在公共场所任意损毁财物、殴打他人,对方构成寻衅滋事罪吗该怎么判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1-23
      在公共场所任意损毁财物、殴打他人,如果能够查明你的怀疑,那么对方涉嫌寻衅滋事罪。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