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开庭时需不需要证据证明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7-29 08:15:41 489 人看过

一、民事诉讼开庭时需不需要证据证明

在民事诉讼中,开庭时需要证据证明。

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人民法院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会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明确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

2.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或者由人民法院指定,但不得少于三十日。

3.当事人应在举证期限内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除非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

因此,在民事诉讼开庭时,通常情况下需要当事人提供已收集并提交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

二、民事诉讼中哪些属于新证据

1.在民事诉讼中,新证据是指在举证期限届满后新发现的证据,或者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的证据。新证据可以包括一审程序中的新证据和二审程序中的新证据。

2.一审程序中的新证据包括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后新发现的证据,以及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经人民法院准许,在延长的期限内仍无法提供的证据。

3.二审程序中的新证据则包括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以及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

需要注意的是,再审程序中的新证据是指原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再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申请再审时提出。

三、民事诉讼新证据如何提交

1.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提供新证据的,应当在一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或者在二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

2.二审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届满后提供的证据不是新的证据的,人民法院不予采纳。

3.如果当事人经人民法院准许延期举证,但因客观原因未能在准许的期限内提供,且不审理该证据可能导致裁判明显不公的,其提供的证据可视为新的证据。

4.在此情况下,当事人可以依法向法院提交新证据,并说明逾期提交的原因和理由。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2日 14:3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2024民事诉讼的证据需要达到哪种证明标准
    一、民事诉讼的证据需要达到哪种证明标准一般而言,我国民事诉讼对案件事实的证明必须达到以下的四项标准:1据以定案的证据已查证属实;2案件事实均有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3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矛盾得到合理的排除;4得出的结论是惟一的,排除了其他可能性。也就是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裁判才是正确的。二、谁是证明标准的主体法学界并没有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从前文所罗列的概念看来,似乎下列人员都可以成为证明标准的主体:司法人员、诉讼主体、证明主体、公安司法人员、负担证明责任的人。显然此种状况是非常不利于证明标准问题的深入研究的。研究证明标准的主体应当从诉讼证明开始,因为诉讼证明是证明标准的上位概念。从广义上的诉讼证明而言,证明活动可分为他向证明和自向证明,相应的,诉讼证明主体自向证明主体和他向证明主体。“自向证明的主体一般是就事实问题作出某种认定或裁定的人,如侦查员、检察官、法官;他向
    2024-04-16
    51人看过
  • 民事诉讼二审要不要开庭,哪些情况不需要开庭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九条审理方式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在本院进行,也可以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
    2023-04-21
    154人看过
  • 民事诉讼釆用刑事证据需要质证吗
    需要。刑事证据是在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行使侦查权的过程中形成的,鉴于刑事程序的威慑力、国家公权力在证据收集方面的强势、刑事侦查范围的广泛性(以侦查笔录为例,接受询问的不仅限于犯罪嫌疑人,还包括“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刑事证据对于民事案件待证事实的证明效果不言而喻。通过检索最高法院及各地高级法院的案例,发现当前司法实践的主流意见是刑事证据原则上可以作为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使用,即刑事证据具备民事证据资格,但前提是经过民事诉讼的质证程序。刑事诉讼中形成的笔录供述原则上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证据使用,笔录供述在本质上属于相关人员对案件事实的陈述,相较于物证而言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而且因涉及刑事侦查中极为敏感的刑讯逼供问题而争议最大。既然最富争议的笔录供述的民事证据资格都已得到认可,刑事诉讼中形成的其他证据包括书证、物证以及鉴定意见(鉴定报告、审计报告)等亦可作为民事诉讼的证据使用。实践中争议较大的是,若
    2023-06-15
    289人看过
  • 一般的民事诉讼需要证据么
    一、民事诉讼需要证据么民事诉讼的过程是非常严格的,必须按照要求提供证据。并且证据要真实合法。二、民事案件中的证据必须提交原件吗一般需要原件,但如果确有困难的,也可以提供复印件。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8条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物证应当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第78条规定:“证据材料为复制件,提供人拒不提供原件或原件线索,没有其他材料可以印证,对方当事人又不予承认的,在诉讼中不得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10条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应当提供原件或者原物。如需自己保存证据原件、原物或者提供原件、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经人民法院核对无异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据此,在原件证据材料丢失的情况,在向法院提供复印件的同时,还应当提供与提供人无利害关系知情
    2023-06-18
    252人看过
  • 民事诉讼开庭两次证据不足如何处理?
    一、民事诉讼开庭两次证据不足如何处理?如果已经开庭了证据还不足那么法院会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因为当事人他如果是想要为自己的主张提出请求,那么他必须要为自己的主张提供相映的证据呈现给法院,由法院进行审理,然后作出判决,但是当事人他自己的证据都不足,那么法院就没办法判决,所以就驳回。在诉讼中,当事人为达成调解协议或者和解目的作出妥协所涉及的对案件事实的认可,不得在其后的诉讼中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应当提供证据加以证明,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在作出判决前,当事人未能提供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的后果。所以当事人最好是在案件开庭之前就准备好证据,或者说当事人最好是在向法院发起上诉的时候,就要准备好
    2024-01-04
    464人看过
  • 民事诉讼需要自己收集证据吗
    先要说明的是,法院实行立案登记制。对于民事案件,只要原告有资格、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依据,属于人民法院管辖,没有证据法院也是会立案的,没有证据不影响立案。立案登记制,只进行形式审查,不进行实质审查。证据只是能决定你官司能否打赢,并且,对于一方当事人没有证据支持的事实和诉讼请求,只要对方当事人认可,法院就可以支持。民事诉讼书是自己写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也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起诉。《民事诉讼法》规定:第四十八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进行诉讼。其他组织由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诉讼。”第四十九条:“当事人有权委托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请,收集、提供证据,进行辩论,请求调解,提起上诉,申请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
    2023-07-21
    170人看过
  • 民事二审开庭是否需要提交新的证据
    一、民事二审开庭是否需要提交新的证据二审开庭后能提供新证据,满足提供的法定条件则可以提供新证据。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第一百六十五条上诉应当递交上诉状。上诉状的内容,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称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原审人民法院名称、案件的编号和案由;上诉的请求和理由。二、民事诉讼二审证据规则有哪些民事诉讼二审证据规则有:1.新证据: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2.提供新证据的时间,应当在二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二审不需要开庭审
    2023-11-09
    376人看过
  • 民事诉讼开庭需要本人到场吗
    一、民事诉讼开庭需要本人到场吗在民事诉讼中,通常当事人无需亲自到场开庭。1.当事人因故无法正常出庭时,可以委托经法院准许的公民或代理律师代替自己出庭参与诉讼。2.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民事诉讼的当事人都可以不出庭。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部分民事案件的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应该亲自出庭。二、哪些民事诉讼当事人须亲自出庭在民事诉讼中,以下几类当事人必须亲自出庭:1.离婚案件中的原、被告。由于离婚案件涉及双方感情和婚姻关系的终结,因此原、被告双方必须亲自到庭,以便法院了解双方的真实意愿和情况。2.抚养、赡养等案件中负有义务的当事人。这类案件涉及对未成年子女或老人的抚养、赡养等法定义务,因此负有义务的当事人必须亲自到庭,以便法院核实其履行义务的能力和意愿。3.其他案件中,不到庭无法查清案情的被告。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果被告不到庭,法院将无法查清案件事实,此时被告必须亲自到庭。三、民事诉讼中拘传的条件
    2024-07-25
    213人看过
  • 民事诉讼证人需不需要亲自出席
    一、民事诉讼证人需不需要亲自出席民事诉讼证人不一定需要亲自出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1.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2.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3.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4.其他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证人是否必须出庭作证需要在具体的案件中由法官根据证人的具体情况决定。二、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流程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流程:1.申请证人出庭作证;2.通知证人出庭作证;3.查明到庭证人身份;证人到庭后,应由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查明证人身份,成年人应向法庭交验身份证。核对是否就是被申请出庭的证人,该证人开庭后是否在法庭内旁听了已经进行的庭审;4.法庭向证人交代权利义务;5.证人保证如实作证;6.证人陈述作证;7.交叉询问质证;8.法庭补充询问;9.证人退庭。三、民事诉讼案件可以进行调解吗民事诉讼案件可以进行调解。民事诉讼
    2023-06-17
    228人看过
  • 民事诉讼开庭时提供的证据应该怎样处理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第二款规定:“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法律对当事人提交证据的期限有明确的规定。如果一方当事人不把案件的所有证据材料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而是把关键证据材料在法院审理时出示,就会使对方当事人措手不及,同时也会使诉讼程度复杂化,拖延诉讼,产生不必要的费用,也使法官无从准备。2、对该证据的采信恰恰是不公平的。如果法官认为一方当事人在开庭审理时提出的证据是关键证据,但该证据又不属于《规定》第四十一条第(一)项规定的“一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法官却仍然将该证据组织质证,甚至予以采信,这样就恰恰导致了程序上的不公正,对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的另一方当事人来说是不公平的。
    2023-08-06
    500人看过
  •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需要证明到什么程度?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有很多种,比较常说的就是证人的证言,犯罪现场的凶器或者是留下的物品等,只要是一件东西能够用来证明这个案子里的一件事或者某件事,这个东西就是证据。案件中检察院会向法院提交各种证据,当事人也会提交各自的证据,那么法院是根据什么来认定某一方的诉求是成立或者不成立的呢?这就会牵扯到一个提交证据的技巧,要求提交的证据有最高的可信度,并且相互之间是助力印证的,这就要求提供的证据充足并且准确,证据能够最大程度的证明犯罪事实,能最好的重现案件的经过,然后由法官来判断犯罪情节、伤害程度以及责任大小。要让法院认定某人的犯罪情节,就需要举出的证据形成一个证据链条,能够把证据串联起来。根据《刑事诉讼法》对于所有案件的审理认定直到作出判决,都需要关注证据,有一个证据识别能力,法官应当是一个中立的人,不能先入为主或者是根据主观判断,不能轻易就去单单相信一个人的口供,如果没有其他证据,只有一个被告人承认
    2023-06-03
    76人看过
  • 民事诉讼需要几个月才能开庭
    一、民事诉讼一般多久开庭民事诉讼开庭时间没有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会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民事案件立案后,开庭时间跟送达和适用程序有密切关系,依据《民事诉讼法》相关关于审限的法条规定及原则,一审一般是立案后5日内移送至审判部门,之后就要看何时送达和适用程序了:1.如果适用的是简易程序,审判部门应当在5日内向当事人送达,法院在当事人在收到应诉材料后15日之后安排开庭;2.如果适用的是普通程序,则需要在30天之后安排开庭;3.如果被告下落不明,则需要公告送达,公告送达的期限是60天,公告送达期满后视为送达,可安排开庭。二、民事诉讼可以撤诉吗民事诉讼可以撤诉,在案件宣判之前原告可以申请撤诉,但是是否准许应当由人民法院裁定。如果人民法院裁定不允许撤诉,而原告经过传票传唤没有正当
    2023-04-25
    102人看过
  • 民事诉讼的证据需要符合哪些要求?
    1、真实性指一份证据本身形成过程是客观真实的,不是出具证据的一方有意伪造的,同时其中的内容是能客观反映待证事实的。2、合法性,具体包括以下要求:(1)该证据符合证据的法定形式,民事诉讼证据有七种法定形式,凡不符合这七种法定形式的都不具有合法性;(2)该证据符合形式上的要件。3、关联性指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联系。一、证据三性是指的什么证据的“三性”是指证据的合法性、客观性和关联性三大特性。具体情况如下:1、证据合法性,侧重于形式,主要解决证据资格也就是证明能力的问题;2、证据真实性,即证据所表达的事实或内容是真实的,不是瞪想或虚构的;3、证据关联性,是指证据与待证事实必须密切相关,具备证明待证事实的属性。证据是指依照诉讼规则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二、医疗事故法庭审理程序1、法庭质证对证据的质证,应紧紧围绕对方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就证据的证明力以及证明力大小进行质疑、说明和
    2023-06-25
    468人看过
  • 民事诉讼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的事实
    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一)众所周知的事实;(二)自然规律及定理;(三)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四)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五)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六)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
    2021-12-14
    331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实现民事诉讼离婚需要哪些证据证明家庭暴力
      湖南在线咨询 2023-03-19
      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方面造成危害的行为。最常见的就是丈夫打老婆。 出现家庭暴力的情况下,可以拨打110报警;受到严重伤害时,一定要注意收集如下证据: 1、被打伤的照片。 2、医院的诊断证明、伤情鉴定。 3、让邻居、熟人或居委会的人等看到伤痕,让他们作证等。 遭受家庭暴力的常是女性,如果对方暴力恶习不改,女方不要为了孩子或者面子隐
    • 开庭的时候需要一些什么证据来证明事实呢?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24
      分居的时候可以通过分居后在居住的地方交纳房租、水电气费、小区的保安,邻居等的证言等来证明你们的分居情况
    • 民事诉讼的证据需要达到哪种证明标准?
      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28
      一般而言,我国民事诉讼对案件事实的证明必须达到以下的四项标准:1据以定案的证据已查证属实;2案件事实均有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3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矛盾得到合理的排除;4得出的结论是惟一的,排除了其他可能性。也就是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裁判才是正确的。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不同于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首先,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比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低些;其次,民事诉讼中追求的不可能是
    • 民事诉讼中如何证明我有错需要证据吗
      江苏在线咨询 2024-11-24
      1. 物证和书证 物证和书证是指基于物品或文字形成的实物证据。它们用于证明犯罪行为及其相关情节,例如作案工具、涉及犯罪资金、血迹、指纹和足迹等。物证通常存在于与犯罪活动或其密切相关的场景中。 2. 证人证言 证人证言是指了解案件真实情况的人向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方面提供的正式陈述。根据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所有认识案件实际情况的人均应出具书面证词。刑事诉讼法则要求了解案件真相的个人在司法机构面前
    •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不需要运用证据加以证明的是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一)众所周知的事实;(二)自然规律及定理;(三)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四)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五)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六)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前款(一)、(三)、(四)、(五)、(六)项,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