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以其他虚假身份怎么处罚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25 09:25:53 93 人看过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行为人实施了招摇撞骗行为。

一、冒充军人招摇撞骗受什么处罚

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的处罚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招摇撞骗罪,是指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的行为。

二、冒充国家公职人员罪怎么判

冒充国家公职人员是违法犯罪行为,冒充国家公职人员具体的罪名属于招摇撞骗罪,是指以主观上出于故意,以谋取非法利益为目的,假冒国家工作人员的身分或职务进行欺骗。侵犯的的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的管理活动。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招摇撞骗罪的规定从重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28日 23:2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冒充虚假身份招摇撞骗治安处罚措施是什么?
    1、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以其他虚假身份招摇撞骗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冒充军警人员招摇撞骗的,从重处罚。2、招摇撞骗数额较大,行为人认罪、悔罪,退赃、退赔,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1)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2)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3)被害人谅解的;(4)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一、触犯敲诈勒索罪会判几年?1、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敲诈勒索数额较大,行为人认罪、悔罪,退赃、退赔,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
    2023-06-20
    213人看过
  • 冒充国家工作人员骗取他人钱财构成诈骗罪吗
    冒充国家工作人员骗取他人钱财构成招摇撞骗罪。根据法律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会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如果是冒充人民警察骗取他人钱财的,还要依照上述的规定从重处罚。冒充国家工作人员是什么罪冒充国家工作人员是招摇撞骗罪。招摇撞骗罪是指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的行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一般是指以下几种情况:1、多次进行招摇撞骗的;2、招摇撞骗所得非法利益巨大的;3、造成被骗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或恶劣政治影响的等等。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者职称,不单是指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包括此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他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者职称,例
    2023-08-03
    316人看过
  • 冒充记者等身份招摇撞骗者将受处罚
    第三次提请审议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对冒充医师、记者、教授行骗以及破坏互联网及计算机信息系统等行为的处罚作了规定。冒充医师记者教授等行骗将受处罚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坤仁23日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作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时表示,草案曾对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罚作了规定。有些常委会委员提出,对社会上出现的冒充医师、记者、教授等身份进行招摇撞骗的行为,也应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法律委员会经同国务院法制办、公安部研究,建议将这一条修改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以其他虚假身份招摇撞骗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公安部提出,对煽动、策划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的,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以将这类危害社会稳定的非法活动制止在萌芽状态。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增加规定:煽动、策划非法集会、游行、示威,不听劝阻的,处十日
    2023-04-24
    418人看过
  •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叛逃境外的处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叛逃境外,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叛逃罪既遂怎么处罚量刑?叛逃罪既遂应按下列标准处罚量刑:1、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可以并处没收财产;2、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如果是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叛逃,危害了国家安全的,从重处罚。二、境外窃取情报罪处罚标准最新《刑法》规定的为境外窃取情报罪的量刑标准是:1、构成为境外窃取情报罪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2、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3、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三、为境外剌探情报罪的处罚标准是什么为境外刺探情报罪的处罚标准: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
    2023-02-22
    496人看过
  • 员工利用他人虚假身份的后果是什么
    员工利用他人虚假身份的后果是什么?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6条和《劳动法》第18条的规定,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如果另一方以欺诈、胁迫或利用他人危险的手段违背其真实意图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无效劳动合同自订立之日起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劳动者提供劳动并取得相应劳动报酬的,双方仍构成劳动关系。当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五款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员工欺诈导致劳动合同无效为由解除劳动关系员工入职后多久签订劳动合同公司应在员工入职后一个月内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在签订合同时约定试用期如果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员工从第二个月起应获得双倍工资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后果是什么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将给原有的劳动用工制度带来一些重大变化。企业要及时转变用人观念,理顺劳动用工制度,避免不必要的纠纷。过去,企业往往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如果雇主自雇佣之日起超过一个
    2023-05-07
    358人看过
  • 冒充假记者身份算招摇撞骗吗
    冒充假记者身份不算招摇撞骗,招摇撞骗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的行为,记者不是国家工作人员。如果是假冒记者招摇撞骗的话是有可能会构成诈骗罪的,《刑法》第266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的证明标准是什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七十二条规定,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是指以谋取非法利益为目的,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的行为。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穿戴军人服饰行骗,使用伪造的军人证件行骗,等等。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军队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这是本罪同侵犯财产权利的诈骗罪的主要区别之一。近年来,假冒军人的违法犯罪活动屡有发生,且有发展趋势。一些不法分子利用
    2023-08-05
    341人看过
  •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如何处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处罚如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上述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玩忽职守罪是怎样判的玩忽职守罪判决如下: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给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二、怎么举报警察玩忽职守警察玩忽职守情节不严重的可以向督察进行举报。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向检察院报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
    2023-04-12
    216人看过
  •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身份实施的犯罪有哪些
    一、刑法分则第八章规定的贪污贿赂犯罪及其他章中明确规定依照第八章相关条文定罪处罚的犯罪案件:1、贪污案(第382条,第183条第2款,第271条第2款,第394条);2、挪用公款案(第384条,第185条第2款,第272条第2款);3、受贿案(第385条,第388条,第163条第3款,第184条第2款);4、单位受贿案(第387条);5、行贿案(第389条);6、对单位行贿案(第391条);7、介绍贿赂案(第392条);8、单位行贿案(第393条);9、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第395条第1款);10、隐瞒境外存款案(第395条第2款);11、私分国有资产案(第396条第1款);12、私分罚没财物案(第396条第2款)。二、刑法分则第九章规定的渎职犯罪案件:1、滥用职权案(第397条第1款);2、玩忽职守案(第397条第1款);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案(第397条第2款);4、故意泄露国
    2023-06-11
    385人看过
  • 假冒其他厂家生产食品如何处罚
    假冒其他厂家生产食品的,是属于侵犯商标权的行为,对生产者处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处相应罚款,情节严重追究刑事责任。一、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四)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五)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六)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七)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第六十条有本法第五十七条所列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之一,引起纠纷的,由当
    2023-02-21
    193人看过
  • 在国家行政机关辱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在国家行政机关辱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辱骂或者诽谤他人都是属于违法的行为,不管是国家公职人员还是其他人。辱骂他人违反的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可以对当事人处行政拘留。如果是在执行公务的时候被辱骂、恐吓、要挟,可能对方涉嫌妨害公务罪。如果不是执行公务期间,则可以追究对方侮辱罪。不构成犯罪的,可以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第二百七十七条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
    2023-03-07
    487人看过
  • 劳动者假冒他人身份,该如何支付工伤保险
    一、社保机构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对于这部分损失,法院按照过错责任来划分。如,在浙江龙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诉张青尚等劳动争议纠纷案([2015]嘉秀民初字第88号)中,法院经审理后认为:由于张乾祥进入龙腾公司工作时未提供本人真实身份信息,而是使用周百万的身份证,导致龙腾公司不能以张乾祥本人的名义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而是以周百万的名义缴纳了工伤保险,因此,过错责任在于张乾祥本人,造成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法律后果应由两被告承担,但原告龙腾公司作为用人单位在录用员工时对员工的情况亦有谨慎审查的义务,其未尽审查义务,应对工伤保险损失承担一定的责任。持此类观点的裁判还体现在贺春香与娄底市国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工伤保险待遇纠纷案([2015]娄中民一终字第292号)、李加玉诉浙江点金照明有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案([2015]绍柯民初字第2601号)中,这无疑是目前司法实践中的主流做法。二、社保机构不支付工伤保
    2023-03-15
    360人看过
  • 员工利用他人身份虚假入职会有什么后果?
    使用他人身份证虚假入职的具体会有这些问题:一、虚假入职的后果: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6条及《劳动法》第18条,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但是,如果劳动者提供了劳动并且取得了相应的劳动报酬,双方仍然构成劳动关系。当然,单位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5项,以劳动者欺诈导致劳动合同无效为由解除劳动关系。二、使用虚假身份证入职的员工在工作中受伤,可能带来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如果该员工在发生工伤时已年满16周岁,则属于已经与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可认定为工伤。如果该员工未满16周岁,则单位属于非法用工,此时应该按照《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来处理。1、如果属于工伤,能否享受工伤待遇?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劳动者的工伤待遇,实际上分为两
    2023-04-29
    220人看过
  • 其他人虚假出资的怎么处理
    根据有关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这类现象也是存在的。国务院颁布的《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七条第三项规定,申请企业法人登记的单位,应当具备符合国家规定并与其生产经营和服务规模相适应的资金数额;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的《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第七项也规定,申请企业法人登记,应当有符合规定数额并与经营范围相适应的注册资金。这表明,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之外的其他企业法人的设立,同样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注册资本(只是在这里称为注册资金),申请企业法人登记的人同样必须真实出资,而不得虚假出资。《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四十一条还规定,企业法人实有资金比原注册资金数额增加或者减少超过20%时,应持资金信用证明或者验资证明,向原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实践中,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或者股东之外的其他人在申请公司之外的企业法人登记时,同样存在虚假出资的可能,比如在实
    2023-03-23
    313人看过
  • 假冒他人身份行为无效
    张丽是某著名学府的一位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因应聘时留下的身份证复印件被他人利用虚假注册成立公司而成为公司股东。公司因为他人提供担保而被告上法庭,法院追加了这位女大学生为共同被告,但最终没有判决其承担赔偿责任。此案涉及民法上的主体真实和居民身份证的功能问题。民法上的主体是指依法律享有民事权利能力,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人。民法上,要求民事主体必须真实,不是虚构或假冒的。如果虚构主休,由实际行为人承担法律后果;如果假冒主体,在假冒人与被假冒人之间,应适用过错原则确定责任。在与第三人之间,如果是交易关系,则应从保护善意第三人的交易安全出发来确定法律关系的有效与否。本案中,还涉及身份证功能问题,即,身份证是身份证明,还是行为证明?所谓居民身份证,就是拥有一国国籍的公民,依照法律领取的记载其个人基本信息资料、表明其合法公民身份的有效证件。根据这一定义,居民身份证只是证明
    2023-06-08
    251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公务员、警察、警察参与虚假诉讼罪构成要件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3-07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这是本罪同侵犯财产权利的诈骗罪的主要区别之一。尽管行为人的撞骗行为也可能骗取财物,但由于行为人采用的是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手段致使人民群众以为这些不法行为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所九 因而直接破坏了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的活动。这也是本罪特殊的、实质的危害所在。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的行
    • 刑法上的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罪是怎么来的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1-21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 冒充国家工作人员私闯民宅有什么处罚
      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08
      是指违背住宅内成员的意愿或无法律依据,进入公民住宅,或进入公民住宅后经要求退出而拒不退出的行为。《宪法》第3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第二百四十五条: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或者。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几种常见的非法侵入住宅的行为1、为实施其他犯罪而将侵入住宅作为手段2、由矛盾纠纷引
    • 什么是冒充国家公职人员和其他党员罪
      四川在线咨询 2023-07-19
      1、冒充国家公职人员亲戚涉嫌诈骗罪。如果是单纯的冒充国家公职人员亲戚,比如向人吹嘘自己是某某机关的领导,可能是出于行为人的虚荣心,这种行为并不会在刑法上构成犯罪。 2、如果冒充国家公职人员亲戚骗取他人财物的,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的,构成诈骗罪。
    • 身份被他人冒充吸毒怎么处理
      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30
      如果自己没有吸毒,却被警方纳入吸毒人员动态管控系统,当事人可以向居住地公安机关提出异议,由警方对相关事项进行核实。如果确实出现错误,就应该取消。相关规定:《公安部关于对吸毒人员动态管控系统信息能否作为认定吸毒史证据问题的批复》公复字[2012]1号浙江省公安厅:你厅《关于吸毒人员动态管控系统信息是否能作为认定吸毒史证据问题的请示》(浙公请[2012]36号)收悉。现批复如下:公安机关查获吸毒人员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