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债务人擅自离开住所地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债务人的有关人员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定,擅自离开住所地的,人民法院可以予以训诫、拘留,可以依法并处罚款。
《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二十九条
债务人的有关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擅自离开住所地的,人民法院可以予以训诫、拘留,可以依法并处罚款。
二、离婚共同债务和个人债务的界定是什么
离婚共同债务和个人债务的界定是是否是为家庭生活所必须欠下的债务。
个人债务具体包括:
1、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与其没有抚养义务人所负的债务。
2、夫妻一方没有经过对方同意,私自筹资、并去投资,且投资以后的取得也没有用于共同生活的,那么该借款也是个人借款。
3、一方根据遗嘱所得一笔财产,且明确赠与该方,但因所得财产的也附加一部分债务,那么该债务就是个人债务。
4、原为夫妻共同债务,婚后双方可约定该债务属于个人债务。如果是债权人不知道这个约定的,对债权人是无效的。夫妻一方因个人不合理的开支形成的债务,比如说赌博、吸毒、酗酒等,这样构成的债务是一方债务。
5、一方违法犯罪,或者侵权行为或违章罚款,该类情况如果另一方不愿意承担,可认定为一方的债务。
夫妻共同债务包括:
1、家庭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2、从事生产、经营所负的债务;
3、因医疗费用所负的债务;
4、因履行抚养、赡养义务所负的债务;
5、为支付孩子的教育、培训费用所负的债务;
6、夫妻协议约定为共同债务的债务。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
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家庭关系 第一节 夫妻关系 第一千零六十四条 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n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
擅自持有他人车辆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432人看过
-
个人擅自离开隔离区与恶意离开武汉,会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481人看过
-
擅自公开发行证券的法律责任
474人看过
-
工厂擅自离职应付什么法律责任
451人看过
-
债务人擅自转移债务,担保责任是否仍需承担?
327人看过
-
未经许可擅自批准土地征收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219人看过
-
合伙人擅自退伙要负什么法律责任湖北在线咨询 2022-05-051.出资违约责任。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出资方式、数额和缴付出资的期限投资,是合伙法人的义务。如果合伙法人未按合伙协议的约定依期如数按约定的方式缴付出资,即构成出资违约,应依法承担违约责任。如约定的违约金不足补偿实际经济损失的,由赔偿金补足。如合伙协议既未订明违约金数额或比例,又未订明赔偿金计算方法的,过错方应赔偿实际经济损失。 2.擅自退伙的民事责任。合伙法人不符合合伙协议约定的条件而中途退出的,退
-
个人擅自离开隔离区与恶意离开武汉,会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台湾在线咨询 2023-11-0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有关传染病的查询; 检验、调查取证以及预防、控制措施。被隔离人员应当自觉遵守规定,服从管理,不得擅自离开隔离地点;其他人员不得擅自进入被隔离场所。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39条的规定: 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
-
擅自篡改病历的法律责任江西在线咨询 2022-07-0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222条之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存在篡改病历资料的行为,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同时《八民会纪要》对上述规定予以细化,即因当事人采取篡改、涂改等方式改变病历资料内容,致使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或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过错无法认定的,改变病历资料一方当事人应承担相应的不利后果。但病历仅存在错别字、未按病历规范格式书写等形式瑕疵的,不影响对病历资
-
债务人擅自发行企业债券,是什么罪安徽在线咨询 2021-12-22擅自发行企业债券罪的处罚: 1、违反本罪的,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募集资金1%-5%的罚金; 2、单位犯本罪的,应当按照个人犯罪的规定判处罚金和直接责任人员。
-
有自然人住所地是哪个法律浙江在线咨询 2023-11-23自然人住所地以户籍信息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居住地为准,法律规定自然人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居所为住所;经常居所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所视为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