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关系中的其中一方可以以配偶在婚前隐瞒家族性精神病史导致夫妻感情破裂为由提出离婚, 但这并非法院允许离婚的法定理由。此外, 根据《民法典》规定, 如果一方患有重大疾病, 另一方在结婚登记前应当如实告知另一方, 否则另一方可以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
婚姻关系中的其中一方可以以配偶在婚前隐瞒家族有精神病史导致夫妻感情破裂为由提出离婚,但这并非法院允许离婚的法定理由。此外,根据《民法典》规定,如果一方患有重大疾病,另一方在结婚登记前应当如实告知另一方,否则另一方可以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
【 婚 前 必 读 】 精 神 病 史 隐 瞒 , 离 婚 风 险 大 揭 露 !
问题:根据素材2,隐瞒精神病史的可以结婚吗?
分析和解答:根据素材2的内容,我们可以得知,在正常情况下,精神病人在未治好前是不宜结婚的。但是,间歇性的精神病人,依法“可以进行与他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而依照法律规定婚姻自主,在不隐瞒不欺骗,对方自觉自愿的情况下,特别是不常犯病且病情不严重的,是可以结婚的。
然而,如果隐瞒婚前病史并且婚后尚未治愈,如果另一方起诉离婚,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夫妻感情破裂,从而判决准予双方离婚。这也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第三条之规定: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的,可以认定夫妻感情破裂。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特殊情况下,隐瞒精神病史的人也可以结婚,但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婚姻关系中,一方可以以配偶在婚前隐瞒家族有精神病史导致夫妻感情破裂为由提出离婚。然而,根据民法典规定,另一方在结婚登记前应当如实告知另一方。如果一方患有重大疾病,另一方在结婚登记前也应当如实告知另一方。否则,另一方可以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在正常情况下,精神病人在未治好前不宜结婚。但是,间歇性的精神病人,依法可以进行与他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如果隐瞒婚前病史并且婚后尚未治愈,另一方起诉离婚,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夫妻感情破裂,从而判决准予双方离婚。这也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规定。因此,在特殊情况下,隐瞒精神病史的人也可以结婚,但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二条
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
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第一千零五十三条
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
-
伴侣精神病 离婚
372人看过
-
考虑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所需考虑的因素
152人看过
-
孩子是否是离婚的考虑因素?
294人看过
-
判决精神病人是否应该考虑其病情?
480人看过
-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应考虑的因素
101人看过
-
婚前隐瞒精神病病史是否可以判决离婚
265人看过
夫妻感情破裂的标准具体是指: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等情形之一存在。 判断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应当从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离婚原因、夫妻关系的现状和有无和好的可... 更多>
-
精神病伴侣是否可以离婚?青海在线咨询 2023-07-16可以。《民法典》规定: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视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经调解无效,可依法判决准予离婚。
-
如何决定要否离婚抚养费需要考虑的因素重庆在线咨询 2022-11-14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以依据当年总收入或者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有特殊情况的,可以适当提高或者降低上述比例。
-
精神病伴侣可以离婚吗海南在线咨询 2022-11-08精神病伴侣可以离婚。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视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经调解无效,可依法判决准予离婚。但要安排好患者的监护、生活、治疗等问题。 《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
-
老伴有精神病史一定要离婚吗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1-051、老伴有精神病可以离婚。 2、夫妻共同生活期间一方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造成夫妻感情破裂的,一方可以提出离婚。法院收到离婚案件之后,经调解无效,夫妻感情无法挽回的,可依法判决准予离婚。如果对方是间歇性精神病人,可以在其具有行为能力时向民政局申请协议离婚或者直接向法院起诉离婚。
-
家暴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考虑哪些因素天津在线咨询 2022-06-13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3、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4、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5、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6、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