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拆违法用地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是什么
强拆违法用地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是:一是国家赔偿责任,二是行政处罚责任,三是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九条无权批准征收、使用土地的单位或者个人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超越批准权限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不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批准用地的,或者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批准占用、征收土地的,其批准文件无效,对非法批准征收、使用土地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应当收回,有关当事人拒不归还的,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
非法批准征收、使用土地,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二、强拆诉讼多长时间
强拆诉讼时间是六个月,自被拆迁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强拆行政行为之日起算。被拆迁人应当在诉讼时效范围内提出诉讼请求,超过二十年的强拆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三、非法强制拆迁应该怎么起诉
非法强制拆迁应该起诉流程如下:
1.确定非法强制拆迁的行为机关;
2.收集非法强制拆迁的证据,如照片、视频等证据;
3.准备起诉状,到人民法院起诉。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条的规定,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出具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n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
报警是否存在违法风险?
116人看过
-
可能存在法律风险的工资发放形式
462人看过
-
存在违法强拆可以监察吗?
271人看过
-
委托贷款存在什么法律风险?
305人看过
-
转按揭存在的法律风险
457人看过
-
民间借贷存在什么法律风险,法律上的标准是什么
133人看过
-
违法解雇存在什么法律上的风险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26其实说到公司面临怎样的风险,这要看公司的做法是否合法,如果公司对该部门经理是合法解雇,则没有风险。如果是违法解雇,那就面临败诉的风险。从来信看,你公司解雇该部门经理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是公司部门优化整合,其二是该部门经理有过失。但这两点无论是扯在一起还是分开来看,都存在问题,一般情况下的部门优化整合不是解雇职工的理由,如果仅此理由,那公司可能就是违法解雇;从第二个原因看,如果该部门经理的过失符合法律
-
贷款可能存在的风险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6-251、不能正常还贷 不能还贷指商业银行在贷款款项拨出后,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法律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其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的一部分。不能还贷款大多是因关系贷款或政府性指令拨款或工作人员违规放款造成的,是最严重的不良贷款,往往是银行款项拨出时就注定呆帐的贷款,应坚决予以杜决。 2、抵押不能变现 抵押不能变现即抵押权的不能实现,是指抵押财产所担保的债权已届清偿期而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由于抵
-
搬迁期限强拆是法律风险北京在线咨询 2022-06-121、在搬迁期限内强拆违法。被拆迁人在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可以依法提起诉讼,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行政机关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前应当事先催告被拆迁人履行搬迁义务,被拆迁人拒绝搬迁的行政机关可以予以强制拆除。 2、法律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第二十八条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
-
购房不过户存在什么法律风险山东在线咨询 2022-07-23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由于房屋属于不动产,因此,在房屋买卖中,如果没有及时办理房屋过户手续,仍然会承担一定的法律风险。 (1)房屋遭恶意出售在目前房地产市场交易活动中,房屋价格上涨较快,房屋所有权人感觉自己以前卖亏了,往往利用买主没有办理过户登记手续的漏洞,将已出售但仍在自己名下的房屋再次出售给第
-
是否存在打电话兼职的法律风险陕西在线咨询 2024-11-28仅提供心理安抚等实质陪伴服务,且无违反法律的行为发生,则不构成任何违法事实。若被害者通过微信等社交媒体工具邀请他人参与合法工作,则这些活动不算是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但若在此过程中涉及违法或犯罪行为,行为人将需为自己的不当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