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一千零八十四条的规定,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因父母婚姻解除而解除,父母双方均享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在离婚的时候,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由离婚夫妻双方协商解决。若未达成协议,当事人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此时就由当地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父母双方的具体情况进行判决。
一般来说有家庭暴力的一方在婚姻判决中将会被认定为过错方,属于《民法典》中明确规定的过错情形,在离婚判决中通常会被法院认为有影响子女身心健康,且不利于子女成长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只要可以提供详细的证据加以证明,那么无过错方获得子女抚养权的机会会很大。
有家暴行为离婚时子女抚养权的判决,根据《民法典》一千零八十四条第三款规定,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例如:
1、子女长时间随其生活,对子女的生活及教育倾心关注的证明;
2、对方有其他子女的证明;
3、医疗机构出具的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的诊断证明;
4、对方有吸毒、赌博、酗酒等恶习,或有虐待等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证明;
5、有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的证明;
在遵循以上原则的情况下,面对年满10周岁的小孩,法院会单独进行问询,很大程度上会尊重孩子的意见。但是无论如何,法官在对未成年子女抚养问题作出处理的时候,其实还是会坚持一切有利于孩子健康发展的原则。
-
家暴离婚孩子判给谁,家庭暴力有哪些特点
343人看过
-
家暴离婚孩子判给谁,家庭暴力离婚如何获得赔偿
427人看过
-
一方离婚孩子判给另一方了也是家暴怎么办
119人看过
-
婚内家庭暴力一次会判离婚吗,因家庭暴力离婚孩子归谁
340人看过
-
男人家暴离婚小孩判给谁孩子可以要回来
422人看过
-
起诉离婚男有家暴有坐过牢两孩子会判给谁
471人看过
离婚判决一般是看夫妻双方感情是否确已破裂,若是夫妻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相反,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中,无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一般是不会准予双方离婚的。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 更多>
-
家暴对方带孩子离婚判给谁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1-091、家暴后丈夫起诉离婚孩子归没有施暴的一方,即女方。因为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列,在确认子女抚养权属时,一方有家暴’行为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另外,还需要结合夫妻双方的学历、工作、年龄、家庭环境、子女的年龄等其他方面来考虑,最大程度的保护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
-
离婚孩子判给谁?孕期家暴离婚了孩子归谁广西在线咨询 2023-06-28孕期离婚后孩子生下来是属于在哺乳期的孩子,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家暴属于过错方,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
-
哺乳期男方家暴,起诉离婚,孩子归谁,如果男方家暴,孩子会判给谁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2-261、在哺乳期女方可以提出离婚,法院认为确有必要,或者男方有家暴行为的,可以判决离婚。建议你积极收集男方家暴的证据材料提起诉讼,2、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具有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情形的,
-
离婚后,男方有家庭暴力,孩子可以判给谁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25双方可以协商,若不能达成一致的话,由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的,若双方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但子女单独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可作为子女随父或母生活的优先条件予以考虑。
-
家暴离婚孩子判给谁,家庭暴力有哪些特点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2-24家暴离婚孩子孩子如果在两周岁以内法院一般会判给女方,除非女方有重大不能治愈的疾病,不尽抚养义务或者没有抚养能力,孩子由谁抚养还是要考虑父母的各方面条件,但是因家暴离婚的过错方在分得孩子抚养权上不占优势。 家庭暴力的特点: 1、普遍性和严重性; 2、反复性发作; 3、形式多样; 4、暴力发生隐蔽; 5、反复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