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需实施隐私保护的公民个人信息有哪些
需实施隐私保护的公民个人信息有身体隐私、行动隐私、行为隐私、身份隐私、名誉隐私、肖像隐私、个人收入隐私、个人经历隐私。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二、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什么
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公开、透明等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五条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
三、提出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重要性
1.一些国家机关和电信、金融等单位在履行公务或提供服务活动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被非法泄露的情况时有发生,对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构成严重威胁。对这类侵害公民权益情节严重的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2.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个人信息的搜集变得越来越容易。对此类信息的不当使用或予以公开会给个人造成财产、精神上的损失。因此,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不能只停留在所谓独处权的保护上,而应该朝着保护个人信息的方向发展。
3.刑法修正案专门就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作出规定,无疑对于那些非法出售、提供或者以窃取、收买等方式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的不法之徒是一种威慑。因为,在所有的法律责任中,刑事法律责任的惩处和威慑是最严厉的。我国以修改刑法的方式介入个人信息保护,表明了国家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重视的程度,同时也证实了国家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力度。
4.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订也将更全面更完整地保护网络上的个人隐私和信息,同时对互联网企业加强行业自律方面起到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
-
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后,隐私权如何得到保障?
251人看过
-
个人信息保护法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298人看过
-
公民怎样保护个人隐私
431人看过
-
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有哪些,什么是隐私
302人看过
-
何为个人隐私权,公民有哪些隐私权
147人看过
-
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措施
234人看过
-
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哪些内容, 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信息包括哪些内容?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05关于依法惩处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的通知》中对个人信息的界定为“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公民的姓名、年龄、有效证件号码、婚姻状况、工作单位、学历、履历、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或者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信息、数据资料”。《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扩大了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将公民个人信息从身份识别信息扩大到身份识别信息和活动情况信息,
-
保护个人隐私包含哪些方面?任何保护个人隐私的?贵州在线咨询 2022-07-07个人隐私包括:身体隐私、行动隐私、行为隐私、身份隐私、名誉隐私、肖像隐私、个人收入隐私、个人经历隐私。个人隐私包括内容: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
-
对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保护有哪些?青海在线咨询 2023-06-13根据2012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保护包括: (一)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二)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 (三)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
-
手机实名制如何有效保护公民隐私台湾在线咨询 2023-11-01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的具体做法: 明确主要立法原则。包括收集限制原则——资料收集需以合法公正手段与方式并尽到告知义务;限制披露原则——不得将所收集的资料对第三人做收集目的之外的披露; 安全保护原则——对收集到的个人资料必须进行合理安全的保护; 个人参与原则——个人有权对自己的资料行使了解、消除、更新等权利;责任原则——资料库控制着应对其管理的资料负完全责任; 使用限制原则——个人资料不应供作收集目的之
-
隐私信息被法律保护,法律上有哪些规定海南在线咨询 2023-10-14法律保护所有的隐私信息。合法隐私信息收保护,同时按照通说观点,违法隐私信息也受一定程度的保护。例如卖淫嫖婚违法,但是擅自公开或者国家机关超越合理范围予以公开,也成立对隐私权的侵害,擅自公开他人出轨的信息,也成立对他人隐私权的侵害。所以不要擅自公开他人的隐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