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征管知识——账簿、凭证管理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7 14:41:41 456 人看过

1.账簿、凭证的概念

(1)账簿。账簿,亦称“账册”,是由具有一定格式而又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的,用以全面、系统、连续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是编制报表的依据,也是保存会计资料的重要工具。

账簿可分为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总账按形式可分为订本账、活页账和卡片账。

日记账,也叫序时账,是指对各项经济业务按其发生或完成的先后顺序进行登记的账簿。明细账,也叫明细分类账,是根据总账科目所属的二级或明细科目开设账户,用来分类登记某一类经济业务,提供明细核算资料的分类账簿。总账,也称总分类账,是根据总账科目开设的账户,用来分类登记全部经济业务,提供各种资金占用、资金来源、费用成本和收入成果等总括核算的分类账簿。

(2)凭证。凭证,是指会计凭证,它是记载经济业务发生、明确经济责任和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

会计凭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时所取得或填制的凭证,它是发生会计事项唯一合法的书面凭证,又是整个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和基础。

合法的原始凭证,包括套印税务机关发票监制章的专用性票据和财政部门管理的行政性收费收据以及经财政、税务部门认可的其他凭证。记账凭证是由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其内容应用会计科目和复式记账方法,加以归类整理,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和登记账簿的凭证。记账凭证按其所反映经济业务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按其填列的科目不同,可分为单式记账凭证和复式记账凭证。

2.账簿、凭证的管理

(1)账簿的设置。账簿是指总账、明细账、日记账以及其他辅助性账簿。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应按照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15日内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进行核算。扣缴义务人应当自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10日内,按照所代扣、代收的税种,分别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

生产经营规模小又确无建账能力的个体工商户,可以聘请注册会计师或者经税务机关认可的财会人员代为建账和办理账务;聘请注册会计师或者经税务机关认可的财会人员有实际困难的,经县以上税务机关批准,可以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建立收支凭证粘贴簿以及进货销货登记簿等。

(2)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报送备案。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5日内,将其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报送税务机关备案。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国务院或者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有关税收的规定抵触的,依照国务院或者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有关税收的规定计算纳税。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采用计算机记账的,应当在使用前将其记账软件、程序和使用说明书及有关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会计制度健全,能够通过计算机正确、完整计算其收入或者所得的,其计算机储存和输出的会计记录,可视同会计账簿,但是应当打印成书面记录并完整保存;会计制度不健全,不能通过电子计算机正确、完整计算其收入或者所得的,应当建立总账和与纳税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有关的其他账簿。

(3)账簿、凭证的保管。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按照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保管期限保管账簿、记账凭证、完税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账簿、记账凭证、完税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的保管,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以及《私营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办理。如《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规定:①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要立案装订成册,并移交本单位的档案部门保管。②对会计档案必须进行科学管理,妥善保管,做到存放有序,查找方便,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③保管期限分为3年、10年、15年和25年等四种,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1天算起。永久保存的主要是各级财政总决算报表和有关的涉及外事的凭证、账簿和报表,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的年度决算报表。④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时,要编制销毁注册,经批准后方可销毁。

3.法律责任

(1)纳税人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或未按照规定将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报送税务机关备查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2)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设置和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记账凭证及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3)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涂改、隐匿、擅自销毁账簿、发票或其他凭证,在账簿上虚增成本,多报费用,减少利润,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或者不报,谎报应纳税项目、数量、收入额,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都是偷税行为。若偷税额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并且数额在10000元以上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两次行政处罚后又偷税的,除税务机关追缴其偷税款外,可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以偷税数额5倍以下的罚款。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30%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以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额5倍以下的罚金。偷税额不满10000元或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不到10%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偷税款,并处以偷税额5倍以下的罚款。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04日 00:5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复式记账相关文章
  • 私营公司账簿、凭证的管理
    (一)设置账簿根据《税收征管法》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15日内设置账簿;扣缴义务人应当自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10日内,按照所代扣、代收的税种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同时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5日内,将其财务、会计制度报送税务机关备案。(二)账簿的登记1.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根据合法有效的凭证进行记账核算。2.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报送主管国家税务机关备案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财务、会计处理办法,真实序时逐笔记账核算。纳税人使用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具体的财务、会计处理方法与有关税收方面的规定不一致时纳税人必须依照税收规定计算纳税。(三)账簿保管账簿作为公司重要的经济业务记录,是进行财务、税务检查、审计检查的重要资料。下表列出了目前我国有关法律规定的会计账簿保管期限。会计账簿保管期限备注1.日记账15年其
    2023-06-07
    500人看过
  • 新手办税指南之账簿凭证如何管理
    一、账簿设立(一)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在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十五日内按照规定设置总账、明细账、日记账以及其他辅助性账簿,其中总账、日记账必须采用订本式。生产经营规模小又确无建账能力的个体工商业户,可以聘请注册会计师或者经主管国家税务机关认可的财会人员代为建账和办理账务;聘请注册会计师或者经主管国家税务机关认可的财会人员有实际困难的,经县(市)以上国家税务局批准,可以按照国家税务机关的规定,建立收支凭证粘贴簿、进货销货登记簿等扣缴义务人应当自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十日内,按照所代扣、代收的税种,分别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二)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采用电子计算机记账的,对于会计制度健全,能够通过电子计算机正确、完整计算其收入、所得的,其电子计算机储存和输出的会计记录,可视同会计账簿,但应按期打印成书面记录并完整保存;对于会计制度不健全,不能通过电子计算机正确、完
    2023-05-03
    392人看过
  • 会计工作中账簿凭证如何管理
    1、账簿包括哪些种类?纳税人应当在什么时间内设置账簿?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以及其他辅助性账簿,其中总账、日记账必须采用订本式。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在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15日内按照规定设置账簿。2、对无法建立账簿的纳税人,应采取什么样的建账措施?对生产规模小且确实无建账能力的纳税人,在建立账簿的处理上,可采取以下措施:(1)可聘请注册会计师或者经主管国家税务机关认可的财会人员代为建账和办理账务;(2)聘清注册会计师或者经主管国家税务机关认可的财会人员有实际困难的,经县(市)以上国家税务局批准,可以按照国家税务机关的规定,建立收支凭证粘贴簿、进货销货登记簿或者使用税控装置等;(3)扣缴义务人应当自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10日内,按照所代扣、代收的税种,分别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纳税人应当注意,建立账簿是国家法律、法规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纳税人
    2023-04-16
    206人看过
  • 违反账簿、凭证管理的法律责任
    1.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经主管国家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国家税务机关处以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两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1)未按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的;(2)未按规定将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报送国家税务机关备查的。2.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记账凭证及有关资料的,经主管国家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国家税务机关处以两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两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2023-04-24
    65人看过
  • 纳税筹划法律知识——税务行政赔偿
    1.税务行政赔偿的特点所谓税务行政赔偿是指因税务机关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给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伤害,由行政机关承担以赔偿为形式的法律责任。行政赔偿是国家赔偿的一部分,税务行政赔偿有如下特点:(1)损害是由税务机关造成的。(2)造成损害的原因是行政机关执行公务时违法或不当。(3)由税务行政机关担负赔偿责任。(4)税务机关的行政行为对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5)税务行政机关对工作人员故意或过失给管理相对人造成的损失有赔偿责任,对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人造成的行政损害先行承担责任,然后依法追究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人的责任。(6)税务行政赔偿以金钱赔偿为主,以行政机关承认错误、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返还权益等其他赔偿为辅助形式。2.请求税务行政赔偿的程序请求行政赔偿是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我国宪法第41条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
    2023-06-07
    326人看过
  • 纳税人要知道哪些避税筹划意识
    纳税人为减轻自身税负,获取经济利益,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应用避税筹划,而不是采取其他非法的手段。我们认为,纳税人应该具备的避税筹划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价格筹划意识所谓价格筹划意识,就是要求纳税人在进行经济活动时,要具有运用转让定价进行避税筹划的意识。转让定价是避税筹划的基本方法之一,特别是对于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生产产品的品种和数量都较多的企业来说,更是如此。一个微小价格的变动,都会引起企业利润很大的变动。转让定价虽然被列为税务局重点稽查的对象,但由于转让定价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隐蔽性,特别是在专利技术、商标使用权等无形资产的转让方面,具有更大的弹性空间。因此,利用转让定价进行避税筹划,是纳税人应该而且必须具备的筹划意识之一。二、优惠筹划意识所谓优惠筹划意识,是指纳税人在进行经济活动时,要具有充分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意识。税收优惠政策是国家为了一定的目的,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
    2023-05-04
    111人看过
换一批
#会计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复式记账
    相关咨询
    • 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的,应当如何处理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1-23
      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
    • 什么是纳税筹划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6-02
      税务筹划的主体应该涉及征纳双方,其内涵最广、范围最大,包括所有的涉税事务,是同时站在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角度对税收的立法、征管以及纳税人的纳税事项进行全方位的策划,以期达到相对的征税效果最好、征税成本最低和纳税成本最小化、税负最小化,以及涉税零风险的效用总和,实质上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应该包括纳税筹划和税收筹划两方面的内容。它有利于促进公平的市场竞争和经济的良性发展,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和普法意识,是
    • 什么是纳税筹划
      河北在线咨询 2023-04-12
      一、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是指税收事务参与主体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而就税制设计、税收立法和税收征收管理事务及税款缴纳事务等所进行的筹谋、策划。它包括征税筹划和纳税筹划两个部分。通过税务筹划,一方面使国家依法将应收的税款尽可能及时、足额收上来;另一方面使纳税人尽可能在法律、法规和规章允许的范围内不缴或少缴税款以减轻税收负担,防范和化解纳税风险,以及使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纳税筹划主要是站在纳税人角度
    • 企业怎样纳税筹划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5-30
      企业要做好税收筹划,有以下几个切入点:选择税务筹划空间大的税种、符合税收优惠政策、改变纳税人构成、影响应纳税额的基本因素、重视财务管理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条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
    • 企业如何纳税筹划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5-27
      企业要做好税收筹划,有以下几个切入点:选择税务筹划空间大的税种、符合税收优惠政策、改变纳税人构成、影响应纳税额的基本因素、重视财务管理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条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