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名誉损失费一般赔偿多少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7-03 19:59:57 356 人看过

一、民法典中名誉损失费一般赔偿多少

关于赔偿金额的具体标准并无明文规定,而是要由个案审理的法院依据具体案件的实际状况并参照相关法规来审定。

赔偿额度的具体构成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点:

(1)加害人的过错程度,并不受其他法律法规特殊规定的影响;

(2)侵犯权益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手段、场所及行为模式等细节性事宜;

(3)侵犯行为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4)加害人在该侵权事件中所获取到的利益;

(5)加害人履行赔偿责任的经济实力;以及

(6)作为诉讼地的法院所在地的社会平均生活水平。

对于因残疾或死亡而要求赔偿的事项,若已有明确的法律或行政法规加以规范,则应遵照相应法律、行政法规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每个民事主体都享有名誉权。

任何机构组织或是个人均不应通过歪曲事实、恶意中伤等不当方式损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权是对民事主体的道德品质、社会声誉、才华能力、商业信誉等方面的综合社会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第一千零二十五条

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实;

(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二、朋友圈诋毁他人名誉怎么处理

遇造谣可先报案或进行民事维权。

散布虚假信息属违法,必受法律追责。

人人随身携带手机,每日依赖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在此畅所欲言。

若遭恶意诋毁,恪守不当言行,维护自身权益。

朋友遇到此类问题,或许会疑惑微信朋友圈诽谤污蔑应由何部门监管,以保障个人安全。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1日 18:0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损害名誉权可以报警吗,损害名誉权赔偿多少
    损害名誉权可以报警,公民的名誉权受到不法侵害的,受害人是可以向当地的公安机关报警的。损害名誉权赔偿,数额应综合考虑侵权人的侵权状况、侵权人的经济水平以及受诉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予以确定。一、损害名誉权可以报警吗损害名誉权可以报警,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公民的名誉权受到非法侵犯的,受害人是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的。根据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行为人用以下的方式来侵犯公民权利的,情节较轻的会被拘留五日以下,或者会被罚款五百元以下;对于情节较为严重的,会被拘留五日到十日,还可能被处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具体情形有:(一)行为人用写恐吓信或者是用其他的一些方法来威胁他人的人身安全的;(二)以公开的方式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来诽谤他人的;(三)用捏造的事实来诬陷他人,目的是为了让他人受到治安处罚或是刑事处罚;(四)以威胁、侮辱或是打击报复证人的;(五)以发送恐吓、侮辱或淫秽
    2022-05-28
    257人看过
  • 精神损失费最高能赔多少,一般赔多少
    精神损失费最高能赔偿的金额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当受害者的心理或者精神上受到一定损害的时候,就需要给予相对应的赔偿。其一般赔偿的标准为一千元到三千元。一、精神损失费最高能赔多少精神损失费最高的金额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精神损失费即受害人依法律之规定,就无形损害请求金钱救济的制度。应注意的是,对精神损害金钱救济是必要的,但只有在金钱赔偿对于受害人受到侵害的精神和心理状况恢复正常的确有必要时,才应当考虑金钱赔偿,在任何具有精神损害的损害后果的案件中,侵权人首先应当承担的是停止侵害、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只有在上述民事责任不能起到救济作用的情况下,才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二、精神损失费一般赔多少精神损失费一般赔偿标准为一千元到三千元。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
    2022-08-31
    267人看过
  • 侵犯名誉权的精神损失费赔偿标准2024年是多少
    一、侵犯名誉权的精神损失费赔偿标准是多少?侵犯名誉权的精神损失费赔偿标准不是法定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数额确定应当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六)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实际操作中,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供参考,因为各个地区,当事人的经济状况及相关的地方性条例的规定不一致。因此目前为止关于数额的确定只能依据以上的几点因素法官主观裁量确定。二、名誉权侵权纠纷的民事诉讼状怎么写?民事起诉状原告:名称: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电话:___法定代表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职务:___委托代理人:姓名:________性别:_____年龄:___民族:___职务:___工作单位:________住
    2024-01-22
    100人看过
  • 民法典中关于出租车停运损失费是多少
    一、民法典中关于出租车停运损失费是多少参考最高人民法院于1990年发布之《关于交通事故中的财产损失是否包括被损车辆停运损失问题的批复》中明确注明,营运车辆在交通事故中所受到的损失,如产生的停车中断,相应的受损方有权提出赔偿其停运期间所产生的经济损失。同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文规定了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均有义务依法对己方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失的行为负责,予以赔偿。为期妥善处理此类纠纷,以下汇总介绍营运车辆停运损失的几个关键点:首先,停运损失费的金额设计,会充分考虑到营运车辆停运持续的时间以及该营运车辆在平时正常运行情况下大致能获得的营收。其次,作为受害方,贵司必须有充分证据用以证实所陈述的停运期间的实际损失情况(比如收入流向、合同约定等)。若在车辆停运期间,您无法拿出强有力的证据证明自身的损失,那么根据司法实践规律,法庭将会依据常理进行一定程度的推测并决定赔偿事宜。因此,在损失
    2024-04-16
    240人看过
  • 因名誉受损而构成的损害名誉罪,赔偿金额是多少?
    关于损害名誉权赔偿标准是严重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数额分为5万元、4万元、3万元、2万元和1万元五个等级般性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数额分为8000元、6000元、4000元和2000元四个等级。名誉权是人格权的一种。这些被维护的名誉是指具有人格尊严的名声,是人格的重要内容,受法律的保护。损害名誉罪内容:1、我国《刑法》中有对贬低、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行为规定的罪名,即侮辱罪和诽谤罪。但前者是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进行,后者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但认定两者罪的关键之处是情节达到严重的标准。反之不认为构成罪。2、不构成罪的,可以民事侵权起诉侵权人。可以要求其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如果造成财产人身损失的,可以要求其赔偿损失,对精神造成一定损害的,可以要求其进行精神赔偿。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2023-07-11
    318人看过
  • 损毁他人的商业信誉一般会赔偿多少
    被侵权方需承担赔偿责任的内容为实际损失,这主要体现在因为侵犯者的不当行为而引发的真实经济损耗。该赔偿责任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受害企业的实际利润减少方面,同时也包含了受害企业在本应获得但却未能实现的预期收益部分。所以,对于商业机密而言,损失既包括有形的直接损失,也涵盖无形的间接损失。具体来说,直接损失即是由于侵权行为所导致的产品销售量降低以及利润下滑等情况。《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
    2024-05-03
    332人看过
  • 个人名誉损失费最高多少钱,损坏个人名誉应如何处理
    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个人名誉损失费最高多少钱,实际与侵权行为造成的名誉损失为准,一般法院会根据造成的精神痛苦程度作为计算依据。损坏个人名誉处理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恢复名誉等。一、个人名誉损失费最高多少钱个人名誉损失费最高多少钱没有明确的规定,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的,是否造成了实际损失,以精神痛苦程度为计算依据,法律没有标准。因侮辱行为引起的民事赔偿责任,主要是指的精神赔偿。但对于精神赔偿,全国没有确定的的标准与数额,主要由法官根据一定的原则、参考多种因素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二、损坏个人名誉应如何处理损坏个人名誉处理方式:可以要求对方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条人格权是民事
    2022-09-09
    88人看过
  • 名誉损失费赔偿标准2024是怎样的
    关于名誉损失费的赔偿标准,原则上,只要相关行为侵犯了当事人的名誉权,无论是对于具体损失金额的认定,还是对于一系列侵权责任的承担,均未在法律层面设定统一且明确的准则;因此,当遭受名誉权被侵案例时,当事人有权向侵权方提出请求,要求侵权人立即停止侵害行为,恢复受损的名誉权益,消除不良影响,向当事人表达真诚的歉意,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兼具实质性与象征性的经济补偿。值得重视的是,名誉权作为公民及法人所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其核心内容在于,个人或组织应当享有对自身社会评价的自主决定权,不受任何第三方的非法干涉或侵害。这其中既包含了对自身良好社会评价的保护,也涵盖了通过积极努力改善或转变负面评价的权利,同时还包括了维护自身名誉权免受侵害的权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
    2024-08-07
    111人看过
  • 名誉损失费赔偿标准标准:5万元
    没有具体的金额标准,审理案件的法院应当根据案件情况和有关规定决定赔偿金额。赔偿金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二)侵权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三)侵权造成的后果;(四)侵权人的利润;(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六)被诉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法律、行政法规对残疾赔偿、死亡赔偿等有明确规定的,适用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名誉损失费赔偿标准2021名誉损失费赔偿标准是:1、侵犯了当事人的名誉权,相关的损失费金额,法律没有统一的标准,当事人可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以及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等;2、名誉权是指公民和法人对其应有的社会评价所享有的不受他人侵害的权利。包括:保护自己的社会良好评价或改善、改变不好评价的权利和维护名誉权不受侵害的权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精神损害
    2023-08-18
    178人看过
  • 开发商名誉权纠纷让赔偿一般有多少
    在涉及到名誉权侵害赔偿金额方面,具体的赔偿要求如下:首先是财产赔偿部分,这一款项的计算依据将以被侵害人因该侵权行为而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为基础进行核算;其次是从精神层面进行赔偿,这部分的赔偿金额则将结合下述三个因素来综合评估:第一,侵权方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但需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对于特定情况的特殊处理方式;第二,侵权行为的具体实施目的、手段以及发生场所等细节信息;第三,侵权行为所导致的实际后果等多重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2024-05-11
    335人看过
  • 民事案件中精神损失费一般法院判多钱
    一、民事案件中精神损失费一般法院判多钱关于民事责任赔偿问题,并无一个统一明确的标准金额,而是需要根据受害者所遭受的实际伤害程度以及精神损失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通常而言,对于非重大性的精神损害,法律可能会赋予数千元的赔偿额度;然而,若是涉及到较为严重且给人身心带来较大创伤的案例,赔偿金额则有可能达到数万元之多。当然,无论赔偿金额高低,只要双方能够达成共识并签署协议,便无需再承担额外的补偿责任。《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二、民事案件中的举证责任倒置情形有哪些(一)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由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承担举证责任;(二)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加害人就
    2024-03-30
    204人看过
  • 民法典规定轻伤和解一般赔偿多少
    民法典规定轻伤和解一般赔偿精神抚慰金、交通费、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经法医鉴定或治疗医院证明,确需补充营养食品作为辅助治疗的,其费用可以酌情赔偿。如果赔偿金额无法确定的,可以申请法院确定具体赔偿数额。一般侵占已和解还有罪吗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案件在判决前进行和解的,法院会要求起诉人撤诉或者作出不起诉的决定,所以被告是不会被判有罪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二条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本法第二百一十条第三项规定的案件不适用调解。第二百八十九条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第二百九十条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
    2023-08-12
    260人看过
  • 民法典损害名誉权怎么处理
    一、民法典损害名誉权怎么处理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受害人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还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行为人停止有关行为的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第九百九十六条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损害对方人格权并造成严重精神损害,受损害方选择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不影响受损害方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第九百九十七条民事主体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害其人格权的违法行为,不及时制止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行为人停止有关行为的措施。二、侵害名誉权立案标准有哪些1、行为人实施了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
    2023-04-19
    130人看过
  • 民法典中的最多赔偿多少倍
    《民法典》对违约赔偿数额没有具体的规定,只规定不能过分超过违约所造成的损失。法律具体规定是,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民法典》中的相关规定: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四十六条对已满两周岁的未成年子女,父母均要求直接抚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一)已做绝育手术或者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二)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三)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
    2023-07-29
    436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民法典侵害名誉权赔偿多少精神损失费最新解答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4-29
      因名誉诽谤造成受害人损害的,导致受害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 民法典中关于名誉损害赔偿责任有哪些
      浙江在线咨询 2023-09-02
      如果对方歪曲事实,恶意诽谤,可以侵犯名誉权为由提起诉讼,如果后果严重,还可以追究其诽谤罪的刑事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 名誉损失费用一共要多少钱
      湖北在线咨询 2021-11-20
      名誉损失赔偿应根据影响实际情况确定,没有具体规定。赔偿金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二)侵权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三)侵权造成的后果;(四)侵权人的利润;(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六)被诉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名誉权本身不是财产,没有可以交换的经济利益。但由于这种权利直接关系到公民和法人财产权的取得和丧失,侵犯名誉权也会影响公民和法人的
    • 名誉损失赔偿金最高可以赔偿多少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1-08
      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的,是否造成了实际损失,以精神痛苦程度为计算依据,法律没有规定赔偿标准。因侮辱行为引起的民事赔偿责任,主要是指的精神赔偿。但对于精神赔偿,全国没有确定的的标准与数额,主要由法官根据一定的原则、参考多种因素确定。
    • 民法典离婚赔偿精神损失费是多少?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6-18
      一、对方要存在法定的可以请求精神损失赔偿的情形。 二、无过错方因为过错方的行为产生了实质性的精神伤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 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这里规定的“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物质损害赔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