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事故后帮助交通肇事者逃逸
赵xx因运输树木需两辆车,自己驾驶一辆农用车拉树木在前方行使,另雇用刘xx一辆无牌农用车并由刘xx自己驾驶在后面行使。赵xx、刘xx驾驶的车上装载树木并超宽行使至天下第二路处,与对面许xx驾驶一辆摩托车相遇。许xx与前面赵xx驾驶的车辆会车后,与后面刘xx驾驶的农用车相撞,使许xx当场撞在地上。赵xx在前方发现后面车发生交通事故后,便停车来到出事地点。刘xx告诉赵xx将人撞死。后王将许xx驾驶的摩托车和许xx本人移到路边,并开车先走,刘xx随后也驾车逃逸,离开现场。当地群众发现交通事故后追赶两人,并将赵xx、刘xx扭送到公安机关。案发后赵xx和刘xx接受询问时,均不承认是谁先提出离开现场。在此案处理中,对于刘xx驾驶车辆,造成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定性无可非议,但对赵xx如何定性存有争论。
二、行为人构成何种犯罪
本文认为,被告人的行为应构成窝藏罪。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而作为本案,被告人刘xx交通肇事的行为是过失犯罪,被告人赵xx窝藏的行为是故意犯罪,显然二者主观上没有共同故意,客观上也没有共同行为。因此二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共同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的规定,刘xx在本案中的行为是交通肇事的过失犯罪,应按交通肇事罪论处;赵xx实施的行为是窝藏的故意犯罪,应按窝藏罪论处。
(二)窝藏罪是指为犯罪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与帮助其逃匿之间不是列举与概括的关系,更不是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的关系,而是并列关系,是指为了避免司法机关发现,逮捕而提供藏匿的场所、资金,协助其逃走的一切方法。换言之,帮助犯罪人的逃匿的方法行为,不限于为犯罪人提供隐藏处所或财物。窝藏行为的特点是增加司法机关开展有效司法活动的难度,妨碍司法机关发现犯罪的人。赵xx客观方面实施了帮助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刘xx逃跑的行为;主观方面赵xx目睹了交通事故全过程,明知刘xx是交通肇事的犯罪人,出于怕承担法律责任的动机,为达到使刘xx逃避法律责任,从而其本人作为雇主企图逃避民事责任的目的,以自己的行为帮助刘xx逃跑,其行为完全符合窝藏罪的构成要件。至于赵xx不承认自己言语上指使刘xx逃逸,不影响本案的定罪。因为指使肇事逃逸内容不仅语言,还有行为。结合本案,刘xx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赵xx将许xx驾驶的摩托车和许xx本人移到路边,并开车先走。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由此认定赵xx的行为已具有怂恿肇事刘xx逃逸的条件;二是尽管司法机关找其谈话,赵xx不承认是自己言语上指使刘xx逃逸,事实上赵xx将许xx驾驶的摩托车和许xx本人移到路边,并开车先走等行为,可以认定赵xx以自己的行为指使刘xx逃逸。
(三)本案赵xx不属于《解释》中确定主体适用范围,不应对《解释》中适用的主体做扩大解释。《解释》的相关规定,特别是对主体仅限制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有不合理的地方。在具体交通肇事的情况下,对于其他人指使或帮助他人逃逸的人完全没有办法处理,不利用对这方面犯罪行为的打击,应对赵xx以窝藏罪追究其法律责任。
-
哪些行为构成交通肇事逃逸?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标准
496人看过
-
交通肇事后弃车逃逸算是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吗
241人看过
-
帮助交通肇事者“出谋划策”构成何罪
322人看过
-
这种情况下的逃逸行为构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112人看过
-
交通事故目击者追赶交通肇事逃逸人的行为如何定性?
170人看过
-
交通事故未构成犯罪逃逸
499人看过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构成共同犯罪,需要参加人的犯罪意思互相沟通,而加功于他人犯罪的,即使没有与他人沟通也能成立某种共犯,... 更多>
-
交通事故后何种行为构成交通肇事逃逸,法律有哪些规定陕西在线咨询 2023-12-17交通事故后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要件具体如下: (1)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 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 (2)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 (3)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
-
帮助朋友交通肇事逃逸,有关帮助交通肇事者逃逸该怎么处罚贵州在线咨询 2022-07-04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第二款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2.有共同故意犯罪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对交通肇事罪的规定有故意犯罪内容。其中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结果加重行为,就是故意犯罪。发生交
-
交通肇事逃逸帮助犯如何判刑?浙江在线咨询 2022-06-05交通肇事逃逸帮助犯会受到处罚。《刑法》第三百一十条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
-
交通肇事后逃逸以行为人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前提条件是?福建在线咨询 2021-09-28《解释》中“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指的是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情形,是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前提条件。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发生了交通事故,但情节轻微,或负次要责任、同等责任、无人员伤亡、无重大财产损失等,则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这种情况下,行为人若主观上认为后果严重,自己已构成犯罪,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不应认定为“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因为刑法仅处罚那些具有严重社会
-
交通肇事逃逸构成肇事逃逸吗,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及行为是怎样的福建在线咨询 2022-02-05不构成肇事逃逸。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 1、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 2、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3、交通肇事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的,属于交通肇事罪的情节加重犯。构成该情节加重犯,首先要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