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矛盾触点多、燃点低、处理难。化解社会矛盾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治本之策,也是检察工作的根本任务,社会矛盾纠纷的广泛性、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不可能依靠一个部门或一种工作机制就能全面有效地解决。检察机关要在化解社会矛盾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就要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手段,不断创新调处化解工作机制。
一是构建主办责任机制。严格落实矛盾纠纷首问首办责任制,按照谁分管、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要求,采取规定办案时限,明确质量标准和化解调处办法,落实办案责任制,力求把矛盾纠纷解决在首办环节。对办案不负责任,造成矛盾纠纷扩大,以及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重视,查处不力,效果不好,造成越级上访的,要对照《检察人员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条例》严肃追究责任。对涉检信访案件,实行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领导包案的三定一包责任制,力争将涉检信访积案在一两年内基本消化解决。
二是构建矛盾排查机制。建立健全维稳形势和社情民意调查工作机制。坚持每月对社会矛盾纠纷、不安定因素和潜在纠纷隐患排查一次,及时发现并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妥善处理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建立健全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针对可能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加强风险评估和预先处置,防止因执法不当引发涉检信访特别是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建立健全检察环节应急处理机制。完善突发事件快速反映、应急预案和组织保障体系。确保对重大、突发性涉检社会矛盾发现得早、处置得了、化解得好,防止和克服排查机制查不出,预警机制不预警,应急机制不应急的情况发生。
三是构建检调对接机制。树立和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宽严相济的理念、恢复性司法的理念、调解也是执法的理念,更加注重把调解优先的原则贯彻到执法办案始终。构建轻微犯罪刑事和解、涉法民生诉求和解、民事申诉息诉和解三位一体的检调对接机制。探索和规范刑事和解、附条件不起诉等新的办案方式,推行不批捕、不起诉、不抗诉答疑说理制度。同时从参与调解向监督调解延伸,深层次化解社会矛盾,借力解决涉检信访中的出口问题、依法加强法律监督、督促有关司法执法部门依法搞好大调解工作。
四是构建办案服务机制。推行被害人救助机制。对那些拟作存疑、相对或绝对不起诉的案件中,被害人因犯罪嫌疑人无力履行赔偿义务而得不到民事赔偿的,则帮助其争取救助资金或通过社会保障体系予以妥善解决,缓冲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对被害人造成的伤害,着力把社会矛盾化解的成果落实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推行延伸办案服务机制。对办案中发现的个体性矛盾和当事人面临的实际困难,通过释法说理、心理疏导、帮扶救助等工作,积极引导和帮助当事人特别是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应对困境,化解积怨,消除深层次隐患,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对办案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消除隐患、强化管理、预防犯罪的检察建议,切实促进社会管理水平提高。
五是构建源头防范机制。从严治检促源头防范。围绕提高法律监督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舆情应对引导能力,加强全员教育培训;把检察职业道德要求融入执法办案流程、岗位职责和办案质量标准之中,以公开和信息化为手段,通过细化执法标准、严密执法程序、加强执法监督、完善执法考评,实现对执法办案的动态管理、实时监督和科学考评;建立职业道德奖惩机制,形成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不敢为的惩戒机制、不能为的监督机制。坚决防止因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文明、不廉洁,引发新的社会矛盾。检力下移促源头防范。开展检察六个走进活动,即:走进项目,确定专人跟进监督民生工程的实施;走进企业,建立检企联系卡制度,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走进单位,开展系统预防、个案预防和专项预防;走进乡村,提供法律援助,依法保护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的权益;走进社区,开展检察官接待日活动,实施检民连心工程;走进党校,有针对性地开设法制课和职务犯罪预防课,增强基层干部的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尽可能减少和避免引发社会矛盾的人为因素。
六是构建协调配合机制。对内建立完善控申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矛盾纠纷处理互动机制,每个业务部门确定一至两名业务精通、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警兼任矛盾纠纷调处联络员,加强相互间的及时沟通、配合和协作,避免信息不畅,造成误解甚至激化矛盾,影响执法公信力。对外积极融入全社会大调解格局,协助配合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妥善处理群体性、综合性事件,化解平息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此外,要建立信访申诉工作信息网络系统,通过检察系统内部纵向的和同级相关信访单位横向的信息联网,接受和分流信访申诉,实现信访申诉情况的纵横对接,努力克服因信访申诉人盲目投诉、反复投诉、多方投诉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国家机关公信力降低,引导群众理性信访、合理诉求。
七是构建舆情应对机制。高度重视涉检网络舆情,加强日常舆情分析处理、重大舆情监测预警和突发事件舆论应对工作,加强涉检网络信息沟通,坚持重大、重要事项一事一报、急事急报制度,完善联动工作机制。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规范正在办理案件的宣传报道工作。加强涉检舆论引导,充分利用网络传播快速便捷的优势,采取各种灵活有效地方式,努力营造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舆论环境。加大对检察工作和检察人员的正面宣传,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形象和执法公信力。无论是办案子、用车子、下馆子,还是干警个人八小时内外许多小事,都要有效防止和避免因处置不当,而被迅速放大为全社会关注和评论的焦点,继而小事炒大,大事炒炸的情况发生。
-
阜南法院创新审判模式及时快捷化解社会矛盾
160人看过
-
滨海新区化解社会矛盾难事不出区
328人看过
-
北京化解社会矛盾的行家里手
213人看过
-
行政复议: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法律制度
407人看过
-
责任保险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发展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
282人看过
-
建立健全拆迁安置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174人看过
职务犯罪指的是国家工作人员、公司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开展违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破坏国家职务管理职能的总称。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 常见的职务犯罪包括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 更多>
-
-
积极调解矛盾纠纷报警会立案吗(社区矛盾纠纷调解)河北在线咨询 2023-08-31调解矛盾纠纷既要坚持依法调解,又要贯彻以德感化。道德教化具有弃恶扬善的无形力量。很多情况下,道德伦理教育更容易使当事人心悦诚服地接受调解意见,可以减少其抵触心理,主动履行义务,这种情况在婚姻家庭与遗产纠纷中表现尤为明显,因为感情因素在这类纠纷中起着相对决定的作用。 法律的局限性和民事行为以及道德调整的广泛性,决定了在调解矛盾纠纷时,要重视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我们知道,民事行为的特点是:法律没有明确规
-
关于法治化解征地拆迁社会矛盾的争议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8-02目前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是化解拆迁社会矛盾的主要方法,具体分为: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严格执法,让权利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基层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水平,做到心中有法,言必合法,行必循法,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 二、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强化基层群众的法治意识,弘扬法律的权威。法律的权威在于人民的信仰,要加强对基层群众的法律宣传和教育力度,通过多种方式推进法
-
工作矛盾纠纷甘肃在线咨询 2022-03-28工作纠纷:发生争议之后,建议先协商,协商不成,可以搜集证据,去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除非当事人是因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当理由,否则超过法律规定的申请
-
如何发挥律师群体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22尊重律师,发挥律师的专业特长,律师具有群众信任的基础,征求律师的意见,依法办事,为律师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及费用。你可以从网上搜一下,我写过这方面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