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间借贷中的违约金合同标准是多少
民间借贷中的违约金合同标准在法律上没有统一,应当由双方协商来进行认定,并签订合同来具备效力。违约金是指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或者法律直接规定,一方当事人违约的,应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违约金的标准是金钱,但当事人也可以约定违约金的标的物为金钱以外的其他财产。违约金具有担保债务履行的功效,又具有惩罚违约人和补偿无过错一方当事人所受损失的效果,因此有的国家将其作为合同担保的措施之一,有的国家将其作为违反合同的责任承担方式。
二、继续履行与违约金并用符合规定吗
继续履行与违约金并用可以并存。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三、民间借贷利息上限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十条出借人与借款人既约定了逾期利率,又约定了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出借人可以选择主张逾期利息、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也可以一并主张,但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合同违约金按照民间借贷是多少
165人看过
-
《民法典》中违反借贷合同违约金数额是多少
234人看过
-
民间借贷合同中既约定利息又约定违约金的
133人看过
-
合同违约金诉讼时效是多久?合同违约金的标准是多少?
164人看过
-
民间借款违约金最高不能超过多少,民间借贷违约金是否需要纳税
212人看过
-
合同正常违约金是多少钱,合同违约金的标准是什么?
175人看过
违约金是指合同一方或双方违反合同约定的义务或责任时,应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或金钱替代物。在合同违约的情况下,违约金通常是一种违约的惩罚,用于弥补对方因违约行为而遭受的损失。 需要注意违约金的具体金额和支付方式,以及是否符合合同条款和相关法律法... 更多>
-
担保合同中的民间借贷律师费标准是多少天津在线咨询 2023-10-201、律师的收费标准各地,每个人等不太一样,提供法律咨询一般收费200-2000元不等。 2、律师收费的方式及收取多少律师费用都是由律师与委托人在一定范围之内协商确定的。具体某一个案子如何收费以及收取多少律师费,都应该与律师个人协商确定。 3、一般来说律师服务收费可以根据不同的服务内容,采取计件收费、按标的额比例收费和计时收费、风险代理收费等方式。
-
民间借贷约定违约金是多少?你知道吗?广东在线咨询 2022-08-126%部分无效,但如果借款人支付的利息已经超过年利率24%不足36%的部分,借款人已经支付了的无权要求返还,支付的利息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可以要求返还; 其次,当事人在借款合同中约定了利息又约定了违约金的,利息与违约金的总额以不超过年利率24%为限,超过的部分按照上一点处理; 最后附法律规定: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 第二十六条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
-
借贷抵押合同违约金标准是多少,怎么规定湖南在线咨询 2023-09-21一、借贷抵押合同违约金标准是多少 借贷抵押合同违约金标准是当事人自行协商确定的,双方可以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为基础,参照逾期罚息利率标准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违约金】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
-
民间借贷合法标准,民间借贷利率是多少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4-29法律保护的固定利率为年利率24%。也就是说,年利率在24%以内的,当事人起诉到法院,法院都要给予支持。 年利率在24%—36%之间的是自然债务区,这类债务如果当事人依据合同,向法院起诉要求保护这个区间的利息,法院不予法律保护。但如果约定利率以后,借款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偿还了利息,这个偿还是有效的,法院予以认可;如果偿还以后又反悔,向法院起诉要求返还超过24%部分的利息,法院不能支持。 值得关注的是,
-
建筑合同违约金标准合同大全违约金是多少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1-051、建筑合同违约金的上限是实际损失的30%。建筑工程合同的违约金一般按照合同约定的数额比例确定,由双方协商约定,同时可以根据违约情形判断实际损失,造成的损害比较大时违约金可以适当上浮。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五百八十四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