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开庭后是否可以申请再开庭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20 10:51:51 349 人看过

法院多次开庭的情况也还是有的,但多半是有些事实法院认为没有查明或是其他一些原因。有了新证据能否开庭很难讲,因为按照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规定,超过举证期限之后是不能再提交证据的,而且对于所谓的新证据也作了严格的限制规定。

一、刑诉法的取证原则

1、审判机关取证原则

刑诉法第43条、45条以及《解释》第54、55、56条分别规定了审判机关收集、调取证据的权利义务和一些具体的操作程序。前文已经提到,我国现行诉讼模式具有较强的职权主义特征,我国现行的庭审方式并非典型的对抗制,而是仍然存在较大程度的法官职权运用。在这里姑且不论法官积极运用职权收集证据、查明案情对于实现司法公正和效率这对矛盾统一体的利弊,至少现有立法已经明确了收集调取证据既是审判机关的权力,也是审判机关的义务。这与当事人中心诉讼模式下法官居中裁判、不负有收集证据义务的原则完全不同,也是学术界争议颇多的规则之一。

2、最佳证据规则

按照法学理论界的通说,最佳证据规则适用于书证,是指原始文字材料的效力优于复制件,因而是“最佳证据”。随着复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这一原则也发生了一些变通,在法律规定的一些例外情况下,复制件的效力等同于原件。最高法院《解释》第53条规定:“收集、调取的书证应当是原件。只有在取得原件确有困难时,才可以是副本或复印件。收集、调取的物证应当是原物。只有在原物不便搬运、不易保存或者依法应当返还被害人时,才可以拍摄足以反映原物外形或内容的照片、录像。……”这表明我国刑事诉讼法律所规定的最佳证据规则不仅适用于书证,而且适用于物证。

3、非法言词证据排除原则

言词证据是指以人的语言表述为存在和表现形式的证据。在法定的证据种类中,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以及鉴定结论都属于言词证据。当代各国刑事证据法普遍禁止将采取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等方法非法获取的口供作为证据使用,我国刑诉法第43条和《解释》第61条明文禁止了以非法手段收集证据,并明确了非法取得的证言、被害人陈述和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4、口供补强规则

限制口供的证明能力,不承认其对案件事实具有独立完全的证明力,禁止以被告口供作为有罪判决的唯一依据,而要求提供其他证据予以“补强”,这就是刑事证据学上的“补强规则”。我国刑诉法第46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轻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有罪和处以刑罚,就是对这一规则的明确规定。

5、证人作证规则

证人证言是证人就其所感知的事实向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是刑事诉讼中最常见的证据种类之一,证人证言是否客观真实对于司法机关查明事实、了解案情有很大的影响,事实上在司法实践中同一案件里同时存在内容部分矛盾甚至完全矛盾的证言也是屡见不鲜的,给司法机关查明案情、判断事实带来不少困惑,这既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不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因此,对证人作证设立严格、具体的规定就十分必要。我国刑诉法第48条明确规定了证人的作证义务,此外,在刑诉法、最高法院《解释》和六部委《规定》中,还分别就证人的权利保障、证人必须具备的条件、证人证言的收集方式、质证程序和采信要求等作出了较为具体的规定。

6、认证规则

对某一证据能否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进行审查判断,即为认证。我国刑诉法第42条第二款规定,“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最高法院《解释》第58条进一步明确,“证据必须经过当庭出示、辨认、质证等法庭调查程序查证属实,否则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这就从立法上明确了庭前认证是一种非法认证,未经法庭程序查证属实的证据,即使本身是客观真实的,也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使用。

我国刑诉法第43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这就立法上确立了我国现行诉讼模式具有较强的职权主义特征。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法官在对证据进行审查认定时往往只注意到该证据所产生的结论是否真实可信,而对其来源是否合法、能否采用却很少关注,总体来说是重实体轻程序的。从实体法的角度看,只要有助于发现和查明案件真实的事实和材料都必须得到承认和运用,否则就谈不上实体公正,而程序法则要求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和材料必须符合证据规则的要求,否则就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从实质来说也就是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矛盾,正是通过制定一系列具体的诉讼证据规则来加以平衡的。

二、提交答辩状的期限是多久?

一般情况下,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在受到起诉状之日起15日内提交答辩状,但如果因为自身原因无法准备或案件事实清楚、没有争议,当事人也可在开庭过程中进行口头答辩,即无论被告有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交答辩状,均不影响案件的审理。

三、欠条起诉流程

一、立案受理原告向法院起诉,应递交起诉状和有关的证据材料,并按照被告人数递交起诉状副本和证据副本。经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即受理,并办理相关立案手续。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在收到诉状之日起七日内向原告送达不予受理裁定书。二、庭前准备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五日内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举证通知书、开庭传票。被告应诉后,向原告送达开庭传票。法院在依法传唤双方当事人的同时,应做好开庭的各种准备,如通知必须共同诉讼的当事人参加诉讼,调查必要的证据,向当事人告知合议庭的成员,主持庭前交换证据等。对当事人而言,首先,当您或您单位被起诉后,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您或您单位应当依法应诉,并应在收到起诉状后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答辩状及副本,在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间内提交相关证据。其次,应做好出庭参加诉讼的各种准备,依照人民法院的传唤,按时参加庭审。三、开庭审理开庭审理时,首先由书记员宣布法庭纪律,由法官查明当事人到庭情况并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开庭分为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法庭调解或判决。法庭调查主要是在法官的主导下,查明案件的事实,当事人在此阶段应当充分的举证、质证。法庭调查结束后法官根据案件情况归纳本案的焦点,审理即转入辩论阶段。当事人在辩论阶段可以围绕本案焦点阐述自己的观点,充分行使辩护权。法庭辩论结束后,在法官主持下调解,双方当事人可以自愿达成调解协议,无法达成调解协议的一般由法官当庭作出判决。如果案件复杂不适宜当庭宣判的,则定期宣告判决。四、上诉当事人不服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或者裁定,可以在法定期间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当事人不服民事、行政判决的上诉期间为十五日,裁定为十日;不服刑事判决的上诉期间为十日,裁定为五日。五、申请再审和申诉当事人、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或有利害关系的案外人认为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和调解确有错误时,可以申请再审。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两年内提出。当事人、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及其近亲属认为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可以申诉。申诉期限为从裁判生效之日起至被告人刑罚结束之日后两年。申请再审或申诉应当向作出生效裁判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再审或者申诉,应当提交再审申请书或者申诉书,并附原裁判文书,有新证据的,应当一并提交。依照法律规定,申请再审或者申诉不影响已生效判决或裁定的执行。六、申请执行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支付令发生法律效力后,债务人未按照上述文书所确定的期间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申请执行的期限,双方或一方当事人为公民的为一年,双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六个月。一方当事人未履行仲裁机构的裁决、公正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行政机关的处理或处罚决定的,对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4日 13:4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刑事诉讼法相关文章
  • 再审一般立案后不一定开庭
    一、再审一般立案后不一定开庭申请再审后需要审查,审查通过了予以再审立案后才能到排期开庭的步骤,一般要1-2个月。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二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一审的审限为6个月,二审的审限为3个月。再审案件的审理和普通案件的审理程序上基本相同,要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审理的期限规定也应该按照通常的规定。对民事案件不得提出再审申请的几种情形:1、人民法院依照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案件;2、人民法院裁定撤销仲裁裁决和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案件;3、人民法院判决、调解解除婚姻关系的
    2023-03-15
    422人看过
  • 再审案件受理了是否一定会开庭
    上级人民法院指令下级法院再审案件、人民检察院抗诉的再审案件是一定会开庭审理的。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八条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在作出提审、再审决定之日起三个月以内审结,需要延长期限的,不得超过六个月。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判抗诉的案件,审理期限适用前款规定;对需要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的,应当自接受抗诉之日起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下级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期限适用前款规定。
    2023-06-13
    345人看过
  • 庭审中判缓刑后是否可以离开?
    判缓刑通常不能够当天就走。缓刑是对构成犯罪、应受处罚的罪犯实行的暂缓执行处罚的措施。在缓刑的考验期间,只要罪犯不再犯法,法院就不会再追究刑责任。一、判缓刑的条件如下:1、犯罪情节较轻;2、有悔罪表现;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二、判缓刑后需要办理的流程如下:1、带着材料,复印件先去司法局报道,备案;2、然后去司法所报道备案;3、当事人按时报道就可以了,直到缓刑结束。总之,判缓刑通常不能够当天就走,一般判缓刑需要具备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等条件。判缓刑是否就没事犯罪后经法院宣判缓刑,因为是缓期执行刑事处罚,犯罪分子不用在监狱服刑,相当于恢复自由,所以有些人便以为自己已经没事了。不过,被法院判处缓刑还要遵守缓刑管理规定,违反的将要执行原判刑罚。首先,被法院判处缓刑,意味着缓期执行刑罚,不用立即执行。但是,被判处缓刑并
    2023-07-06
    88人看过
  • 离婚开庭后休庭等再开庭多久
    法律没有规定开庭次数,因此两次开庭之间没有时间间隔。在司法实践中,在大多数情况下,法院只审理一次案件。庭审的目的是查明案件事实,准确适用法律。根据案件和庭审的实际情况,对事实不清的,法院可以选择再次开庭。经审理查明案件事实的,法院将作出判决,送达双方当事人。因此主审法官决定休庭后和何时是否再次开庭。当事人可以在第一次开庭时与法官沟通,看是否需要再次开庭。需要提醒的是,无论开庭次数是一次还是两次甚至更多,法院都需要遵守民事诉讼法关于案件审理期限的规定,即案件采用简易程序审理的,需要在三个月内结案。如果按普通程序审理,需要在六个月内结案。只有在特殊情况下,经审查批准,才能延长听证期限。一、借钱不还立案后多久开庭立案后开庭没有时间限制,由法院自行决定。对于民事诉讼,根据法院适用的审判程序不同,开庭审理时间有所不同:1、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法院需要在三个月内审理结案,一般在受理案件后一个月左右
    2023-03-09
    440人看过
  • 二审开庭后申请调查令
    一、二审开庭后申请调查令可以,在审理阶段申请调查令。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二、二审调查程序(1)由上诉人宣读上诉状或不服原审判决的主要理由;(2)被上诉人答辩(3)合议庭会根据上诉方与被上诉方控辩双方的争议点,来总结二审法庭调查的重点,总结出后,法庭调查将围着法庭调查焦点进行理实陈述和举证、质证。你在这一阶段,只要把你所认可的事实陈述一下,要有二审新证据可提一下,也可以就原审证据法院认证情况等进行陈述等。2、法庭辩论,该阶段一般是根据法庭调查的事实和重点,从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各方面来论述不服原审判决的主要论点和二审法院应如何适用法律等等。3、合议庭征求当事人是否同意
    2023-03-27
    89人看过
  • 再审询问是开庭吗
    刑事诉讼法
    一、再审询问是开庭吗1、案件进行再审的时候,如果是对当事人进行询问的,是有可能已经开庭对案件进行审理。2、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七条人民法院决定再审的案件,需要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决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再审案件,需要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的,由人民检察院依法决定。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判的案件,可以决定中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二、再审询问是开庭吗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七条人民法院决定再审的案件,需要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决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再审案件,需要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的,由人民检察院依法决定。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判的案件,可以决定中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第二百五十八条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在作出提审、再审决定之日起三个月以内审结,需要延长期限的,不得超过六个月
    2023-06-17
    425人看过
  • 仲裁可以开庭再请律师吗
    法律并没有强制规定劳动仲裁要请律师,可以委托律师代理,也可以自己申请法律援助。当事人在仲裁庭这个法定的、封闭的场所内就案件事实进行调查了解、质证、辩论、调解。仲裁委员会根据仲裁庭调查的事实进行法律适用,作出裁决。一、劳动争议仲裁制度规定的仲裁过程是什么1、案件受理这一阶段包括两项工作:一是当事人在规定的时效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请求仲裁的书面申请;二是案件受理。仲裁委员会在收到仲裁申请后一段时间内要做出受理或不受理的决定。2、调查取证调查取证的目的是收集有关证据和材料,查明争议实施,为下一步的调解或裁决做好准备工作。调查取证工作包括撰写调查提纲,根据调查提纲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取证,核实调查结果和有关证据等。3、调解仲裁庭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首先要做调解工作,努力促使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对达成协议的仲裁庭还需制作仲裁调解书。4、裁决经仲裁庭调解无效或仲裁调解书送达前当事人反悔,调解失
    2023-03-07
    137人看过
  •  开庭审理盗窃罪:是否一定需要开庭?
    这段内容描述了涉嫌盗窃罪的行为人最终被检察院提起公诉后,通常会被安排进行庭审。根据《刑法》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因此,庭审是盗窃罪案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若涉嫌盗窃罪的行为人最终被检察院提起公诉,那么通常会被安排进行庭审。根据《刑法》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盗窃罪是否需要开庭?盗窃罪是否需要开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盗窃罪需要开庭。在盗窃罪案件中,如果案值较大或者被告人数较多,法院认为有必要开庭审理,则会开庭审理。此外,如果当事人提
    2023-08-30
    255人看过
  • 行政诉讼申请再审开庭前程序
    一、行政诉讼申请再审开庭前程序1、原审人民法院院长提起审判监督程序,必须报经审判委员会决定。2、上级人民法院提起审判监督程序,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3、人民检察院抗诉,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具体程序: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法律效力的裁判向最高人民法院抗诉;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向同级人民法院抗诉;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报请上级人民检察院,由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抗诉。对于人民检察院的抗诉,人民法院应当再审,开庭审理抗诉案件时应通知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二、行政诉讼证据采信规则证据采信规则,就是法院在已经提供的一系列证据中认定、采用具有证明
    2023-06-06
    100人看过
  • 彩礼官司可以再审在哪开庭?
    一、彩礼官司可以再审在哪开庭一般是在上一级法院开庭审理;《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六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二、二审审理的原则有哪些1、原判决认定事实正确,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抗诉,维持原判。2、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第二审法院应当撤销原判,重新判决,并在判决中阐明改判的根据和理由。3、原判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由二审法院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4、发现一审法院有下列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1)违反法律有关公开审判的规定的。(2)违反回避制度的。(3)剥夺
    2023-04-20
    327人看过
  • 开庭可以申请媒体公开吗
    可以。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审理的案件,旁听人员应当经过安全检查进入法庭旁听。因审判场所等客观因素所限,人民法院可以发放旁听证或者通过庭审视频、直播录播等方式满足公众和媒体了解庭审实况的需要。一、起诉离婚开庭家属可以去吗起诉离婚开庭家属可以去。除强奸、未成年人犯罪等涉及个人隐私等案件不公开开庭审理的案件不能旁听以外,其他刑事案件,旁听人员符合相关规定及遵守相关规定都可以旁听,只需带上本人的身份证件登记即可。诉讼离婚,指夫妻双方就是否离婚或者财产的分割、债务的分担、子女的抚养等问题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而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经审理后,通过调解或判决解除婚姻关系的一种离婚制度。调解不适用于婚姻关系、身份关系确认案件;但涉及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的,可以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另行制作调解书。二、行政检察院开庭如何申请旁听根据实践,法院旁听是不需要写申请书的,只要是公开审理的案件,带上身份证就可以去旁
    2023-02-16
    182人看过
  •  被判无罪后多久可以再次开庭审理?
    该条规定了公安机关在拘留后三天内向人民检察院提出审查批准的要求,拘留期限一般为14天,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三十日。人民检察院应在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根据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如果公安机关认为需要逮捕被拘留的人,则应在拘留后的三天内向人民检察院提出审查批准的要求。对于一般的拘留期限,为14天,最长期限为37天。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
    2023-10-03
    252人看过
  • 想判缓刑在开庭后申请还是开庭前?
    缓刑要在法院判决之前申请。缓刑可以在公安侦查阶段、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和法院审判阶段提出,但是一定要在法院做出判决之前。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后,除非被告人不服上诉可以继续要求缓刑,否则一审法院做出的判决即生效,二审法院做出的判决是即可生效的。一、判缓刑前走哪些程序和流程?判缓刑前要走的流程有:法庭开庭审理,公诉人、被告人、辩护人参加调查和审理等程序。需要法院开庭审理,公诉人、被告人、辩护人,参加法庭调查,审理完毕,法庭合议后决定判刑的结果。1、如果是一审法院宣判缓刑,宣判完了后,应该办理取保候审手续,先放出来;2、待过了上诉期判决生效则进入执行手续,定期到派出所报到即可。二、哪些人能适用缓刑?1、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这里的3年以下并非指法定刑,即法条规定的刑罚,而是指法院实际宣告的刑罚。2、犯罪分子不是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这是因为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和累
    2023-06-29
    215人看过
  • 刑事再审是否应当开庭审理
    根据中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案件的再审需要在法庭上进行。如果是一审案件,《刑事诉讼法》的再审程序适用于第一审审判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56条:“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由原审人民法院再审的,应当组成合议庭。原审人民法院按照第一审程序审判的,应当作出判决、裁定可提出上诉或抗议;原是第二审案件或者上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人民法院再审的案件,判决、裁定为终审判决、裁定,同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到庭
    2023-05-07
    98人看过
换一批
#刑事诉讼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 更多>

    #刑事诉讼法
    相关咨询
    • 再审申请立案后是否要开庭
      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16
      一般应该开庭审理。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零三条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但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有特殊情况或者双方当事人已经通过其他方式充分表达意见,且书面同意不开庭审理的除外。符合缺席判决条件的,可以缺席判决。
    • 开庭一个月以上的案件是否可以申请再审
      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24
      不可以。再审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必须满足对一审裁判不服,可以上诉,也就是常说的二审,对二审不服可以申请再审,再审必须是有新的证据才可以受理。中国司法是二审终审制,二审是对一审的把关,有问题二审可以纠正,可以发回重审。再审属于救济形式,法院一般为了维护既判力再审很难纠正不影响案件的瑕疵。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受理审查民事申请再审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六条申请再审人提出的再审申请符合以下条件的,人民法院
    • 民事诉讼开庭一次以后可不可以申请再次开庭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06
      民事诉讼开庭一次还是两次,决定权不在于当事人,庭审后法官认为未审理清楚的就会开庭;审理清楚的就会直接开庭或不开庭判决。更有甚者,对于二审事实清楚的,没有新证据的直接书面审理后,直接开庭或不开庭判决,这是民事诉讼二次(一审、上述后二审)终审的司法流程。
    • 再审开庭后证人是否还可以出庭作证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7-22
      已经申请过的,能否再次申请,需要跟二审法官沟通,看是否还需要开庭。
    • 二审已开庭可以要求再开庭一次吗
      湖北在线咨询 2022-10-29
      通常是否需要再开一次庭,由合议庭根据第一次庭审情况决定。如果还没有宣判,你可以把“再开一次庭”理由向二审合议庭反映。是否再开一次庭,由合议庭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