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对欺诈发行债券罪既遂的判刑标准,是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条【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证券市场的管理制度以及投资者(即股东、债权人和公众)的合法权益。
(二)客观要件
1、行为人必须实施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的行为。
2、行为人必须实施了发行股票或公司、企业债券的行为。如果行为人仅是制作了虚假的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而未实施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的行为,不构成本罪。必须是既制作了虚假的上述文件,且已发行了股票和公司、企业债券的才构成本罪。
3、行为人制作虚假的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债券募集办法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的行为,必须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即达到“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才构成犯罪。
根据司法实践,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诉:
(1)发行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
(2)伪造、变造国家公文、有效证明文件或相关凭证、单据的。
(3)利用募集的资金进行违法活动的。
(4)转移或者隐瞒所募集资金的。
(5)其他后果严重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主要是单位。自然人在一定条件下也能成为犯罪的主体。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上只能依故意构成,过失不构成本罪。即行为人明知自己所制作的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债券募集办法等不是对本公司状况或本次股票、债券发行状况的真实、准确、完整反映,仍然积极为之者。因而本罪行为人的罪过实质是诈欺募股或诈欺发行债券。
-
法院一般会判几年的擅自发行股票债券罪?
463人看过
-
法院对有价证券诈骗罪既遂一般会判多久?
284人看过
-
欺诈发行债券罪既遂案例分析
163人看过
-
认定欺诈发行债券罪既遂后会被怎样判刑?
359人看过
-
欺诈发行债券罪判多少年?
329人看过
-
关于欺诈发行债券罪既遂的刑法规定?
337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2022年法院对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如何裁判辽宁在线咨询 2022-11-14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裁判: 1、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条规定,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罚金。 2、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
-
如何定性欺诈发行债券罪的既遂?青海在线咨询 2024-12-06在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存托凭证或者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时,若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等文件中隐瞒重要事实或编造重大虚假内容,且发行数额巨大、严重后果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条,上述行为将受到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以或单处罚金;若数额特别巨大、后果特别严重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则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以或单处罚金。 而单位若
-
有价证券诈骗罪既遂一般判几年山东在线咨询 2023-09-12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擅自发行公司债券罪既遂法院一般怎么判刑?江苏在线咨询 2023-09-03擅自发行公司债券罪既遂法院一般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罚金。擅自发行公司债券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发行股公司债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属于既遂犯罪吗浙江在线咨询 2023-09-30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既遂一般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罚金。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是指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