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再婚、离婚后继承是否仍受保护离婚后,夫妻之间的继承关系将不受保护。配偶享有继承权的法律条件是双方的婚姻关系受到保护,离婚后,双方不再承担任何责任和义务。离婚后,遗产的第一继承人是子女和父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
第1127条[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继承按下列顺序进行:
(1)第一顺序:配偶,子女和父母
第二顺序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和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第一顺序的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的继承人不继承;第一顺序没有继承人的,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本部分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收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本部分所称养父母和有赡养关系的继父母,包括同一父母的兄弟姐妹、同一父母或不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第一百一十二条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其子女的直系后裔代位继承,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一般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人只能继承代位继承人有权继承的遗产。
第1129条(丧偶儿媳、丧偶女婿的继承权)丧偶儿媳尽了赡养岳父的主要义务,女婿尽了赡养岳父的主要义务赡养他的岳父、岳母一级视为继承人
二、如何规定丧失继承权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1月1日起施行,第1125条(继承权的丧失与恢复)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二)为争夺继承权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三)遗弃、遗弃的情形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
(四)伪造、篡改、隐匿、毁灭遗嘱,情节严重的
(五)以欺诈、胁迫的手段,强迫或者阻碍遗嘱的订立、变更、撤回,情节严重的
继承人有前款第三项至第五项行为,悔改的,被继承人表示原谅或者以后在遗嘱中将其列为继承人的,继承人不丧失继承权受赠人有本条第一款行为的,应当丧失遗赠权,离婚与继承无关,因为离婚意味着丧失对方遗产的继承权。但对于再婚夫妻,如果已经与继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离婚后继子女的继承权仍受保护。不希望继子女继承遗产的人可以立遗嘱,遗嘱继承的顺序和比例是多少法定继承人
-
遗嘱继承人离世后,其继承权是否仍受到法律保护?
329人看过
-
婚前财产在离婚后能否仍然继承
102人看过
-
再婚后未登记,是否仍有继承权?
297人看过
-
子女成年后父亲再婚继承权是否受保护
407人看过
-
离婚后仍然需要承担债务吗
67人看过
-
继承权如何保护再婚继子女
166人看过
-
离婚后小孩仍然能继承父母的财产吗?海南在线咨询 2022-07-10父母离婚后,小孩也能继承父母的财产。子女属于继承遗产的第一顺序人员,并且这里的子女可以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根据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
婚前协议离婚后仍然有效吗贵州在线咨询 2021-12-31离婚后,婚前财产协议有效。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零六十五条的规定,男女双方可以同意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和婚前财产属于各自、共同或者部分。 第一百四十三条婚前财产协议有效的前提是双方自愿签订。 婚前财产协议是婚前签订的财产合同。婚姻关系的建立是其特殊的可适用于离婚,但夫妻对财产关系的协议只通知对方,对对对方有法律约束力。
-
生前有过继子,离婚后再婚,有继承权吗广东在线咨询 2021-11-09继子女不一定有继承继父母遗产的权利。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除非双方形成教育、照顾、抚养关系。之后,即使离婚解除了继父母的子女关系,实际继子女也有继承继父母遗产的权利。《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本编辑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抚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
再婚的话和丧偶之后有继承权吗?安徽在线咨询 2022-11-08有的。公民的遗产,由配偶、子女、父母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配偶是法定继承人,有继承权。如果该公民留有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除配偶外其他人继承,则另当别论。夫妻一方死亡后另一方再婚的,不影响其继承权,并有权处分所继承的财产,任何人不得干涉。如果有遗嘱按遗嘱分,没有遗嘱在几个第一顺序继承人之间分。这个时候配偶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是有继承权利的。 《民典法》第一千一百三十四条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
-
婚内继承权女方再婚后还能争到抚养权吗四川在线咨询 2023-04-28可以。孩子抚养权的归属与父母再婚与否无关,因此女方即使再婚同样可以争取孩子的抚养权。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