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与民事执行都是保证债权人利益实现的程序。但普通民事执行程序是为个别债权人利益而进行的,破产程序作为概括的执行程序,目的是保护全体债权人的利益。两种法律程序的立法目的、调整作用均有所区别,不能相互取代。
最高人民法院在其司法解释《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中针对具有多数债权人的债务执行问题,规定了强制执行中的参与分配制度。根据这一制度,在已经取得执行依据的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财产开始执行程序后至执行所得移交债权人之前,债务人的其他已取得金钱债权执行依据的债权人发现债务人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或其他财产不能清偿全部债权时,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对被执行人的财产参与分配。参与分配案件中可供执行的财产,按照各个案件债权额的比例进行分配。
参与分配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个别执行中的不公平现象,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债务人丧失清偿能力时对全体债权人的公平清偿问题,更不可能取代破产制度。首先,可以参与分配的主体范围有限,必须是对被执行人已经取得金钱债权执行依据的债权人,其他债权人无权参加。而且由于其没有公告、通知制度,有权参与分配的债权人也往往由于不能及时得知消息而无法参加。其次,可参与分配的财产有限,只能是被执行人已被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财产,不包括其他财产,更不能纠正债务人的欺诈逃债和偏颇性清偿行为,追回被非法转移的财产。所以,参与分配制度对债权人的公平保护作用仍然十分有限。此外,参与分配程序结束后,对于未受偿的债权,债权人仍可随时申请强制执行。债务人的债务不可能被免除,更不可能为债务人提供重新再生的制度机会。在司法实践中,因为普通民事执行与破产两种法律程序目的不同,又涉及到当事人的巨大利益,在如何适用问题上便难免发生冲突,需要依法协调解决。
破产法第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有关债务人财产的保全措施应当解除,执行程序应当中止。依据法理,在同一财产之上不能同时并存两种性质冲突的执行程序,故破产程序启动后,有关债务人财产的其他执行程序应当中止。这一立法规定确立了破产程序优先于民事执行程序的原则,目的是保障对全体债权人的公平清偿。被中止只限于有关债务人财产的执行程序,对债务人行为等无关财产的执行如赔礼道歉、停止侵害、恢复名誉等执行不受其限。为了维护债权人的利益,对有关债务人财产应当作广义理解,只要是与债务人有关的财产且该财产的执行会对债权人利益造成影响的,均应包括在内,如共有财产等。
我国新旧破产法均对此问题作有规定,但不同的是旧破产法规定应当中止的,是对债务人财产的其他民事执行程序;而新破产法则将所有有关债务人财产的执行程序全部中止,不仅包括民事执行,也包括行政执行和刑事执行。
据上述规定,第一,对已提起的执行程序应当中止;已经审结但尚未申请或移送执行的,不得再提起新的执行程序。债权人凭生效的法律文书向受理破产案件的人民法院申报债权。但对于已执行终结的程序以及已部分执行完毕的财产,该规定无溯及力。第二,如前所述,应当中止的仅限于以财产为标的的执行程序,对债务人提起的非财产性执行程序可继续进行。第三,有物权担保的债权人即别除权人就担保物提起的执行程序,不应受中止效力的约束,除非当事人申请的是重整程序。
立法规定中止个别执行的目的,是为保障对全体债权人的公平清偿。别除权人就担保物享有优先受偿权,这种优先受偿权不仅是就担保物的价款优先受偿,而且包括不受破产与和解程序对债务清偿所作的各种限制优先受偿。中止别除权人就担保物提起的执行程序,并不能起到保障普通债权人公平清偿的作用,所以,中止执行的效力自然也就不应及于别除权人就担保物提起的执行程序。但是,如果管理人预计新破产法颁布前发生的职工债权可能从无担保财产中不足清偿,别除权人在对担保物执行时,需要事先预留出对职工债权清偿的部分财产加以提存,以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在此需注意,有关债务人财产的执行程序,是专指债权人对债务人财产的执行程序,即债务人为被申请人的案件。至于债务人对自己的债务人申请的财产执行程序,即债务人是执行申请人的执行程序,不属于破产法第十九条规定的调整范围,因为其执行的对象根本不是债务人财产,与法律规定完全不符。不过根据破产法第二十条规定的原则,破产案件受理后,在管理人接管债务人财产之前,此类执行程序也将被暂时中止,这是因为破产案件的受理使债务人丧失了对财产的管理、处分权利,继续执行的工作应当由管理人进行。所以,在管理人接管债务人财产后,应当立即请求人民法院恢复民事执行程序,以维护债权人的权益。
在债务人的财产被债权人申请执行的情况下,根据破产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中止对债务人财产的执行程序。但是,在对债务人财产的执行程序被中止后,在随后进行的各种不同性质的破产程序活动中,原被中止的对债务人财产的执行程序最终应当如何处理,破产法中并没有具体规定。笔者在此根据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破产程序因为情况不同而进入不同的具体程序,对法院驳回破产申请、法院裁定重整、和解及宣告破产四种情况下,原被中止的对债务人财产的执行程序最终应当如何处理进行分析:
人民法院驳回破产申请
根据破产法第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至破产宣告前,经审查发现债务人不符合本法第二条规定情形的,可以裁定驳回申请。申请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区分下列三种情形分别做出相应处理:
1.人民法院驳回破产申请后,申请人在上诉期内未上诉的,在上诉期满后,应当恢复执行。
2.人民法院驳回破产申请后,申请人在上诉期内上诉的,如果上一级法院裁定维持原裁定,应当恢复执行。
3.法院驳回破产申请后,申请人在上诉期内上诉的,如果上一级法院裁定宣告破产,则应当按照下文中法院宣告破产的情形处理。
人民法院裁定债务人重整
根据破产法的规定,自人民法院裁定债务人重整之日起至重整程序终止,为重整期间。在重整期间内,所有债权包括物权担保债权的个别执行全部终止。在重整计划草案获得债权人会议通过、以及人民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之后,便进入了重整计划的执行阶段,这时应当由人民法院裁定终结原针对债务人财产的民事执行程序。因为重整计划对全体债权人均有约束力,债务人应依重整计划的内容向债权人清偿,原民事执行程序自然应当终结。
法院裁定和解
这是指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在宣告债务人破产前,债务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和解并提出和解协议草案,人民法院接收其申请,裁定和解。和解程序和民事执行程序的衔接可以参照重整程序的操作模式,即在和解协议被债权人会议通过和法院裁定认可之前,执行程序仍然处于中止状态。和解协议在债权人会议通过并经法院裁定认可后,应当终结民事执行程序,债权人依和解协议向全体债务人公平清偿。
法院宣告债务人破产
在人民法院宣告债务人破产后,明确进入清算程序,所以,应当终结普通债权的民事执行程序,债权人依据破产法的清算分配程序获得清偿。
-
执行程序与破产程序衔接制度的完善
378人看过
-
督促程序与诉讼程序的衔接
346人看过
-
检察机关与民事执行程序有什么关系
261人看过
-
破产宣告与破产程序终止的关系
487人看过
-
【特别清算】公司清算制度与破产程序的衔接
96人看过
-
关于公司清算程序与破产程序衔接中若干具体问题的处理问题
58人看过
破产程序因当事人申请而开始,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可以提出破产申请。提出申请时,必须讲明破产原因。 破产案件一般归债务人营业所所在地的法院管辖,无营业所的归债务人普通审判籍所在地的法院管辖,无营业所与普通审判籍的,归债务人不动产所在地的法院管辖。... 更多>
-
-
民事执行程序如何对抗破产程序?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23《企业破产法》第11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对债务人财产的其他民事执行程序必须中止。可以说,企业破产程序是优先于普通民事执行程序的,普通民事执行程序谈不上“对抗”破产程序的问题。从你所说的情况来看,你们的债务人肯定已经是资不抵债了,就算他本人不申请破产,其他债权人发现该债务人财产即将被你们执行走,肯定也会按照《企业破产法》第7条“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申请宣告债务人破产”的
-
简易程序与简易程序的关系新疆在线咨询 2022-05-031、律师的责任根据您的委托代理合同而定; 2、建议从简易程序的特点入手,法官由偏袒对方的嫌疑,建议上述要求举证有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相比较,适度放宽了当事人当庭举证的条件,而不是给与更严格的限制。 在民事简易程序中,如果将当事人的举证期限一律限定在举证期限届满之前,将会使双方当事人一起到庭或者被告一方经简便方式传唤
-
程序性法律关系与执行性法律关系的区别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17如果是理解的话,那我举个例子,程序性法律关系就像一个框架结构,而执行性法律关系就是实际上的操作。也就是说前者是法律规定必须怎么做的,而后者则是主观性和实践性比较强,让你选择怎么做的。如果你是要答题的话,我就没有那么精炼的语言了,呵呵,不管怎么样。
-
民事诉讼中再审与一审程序的关系新疆在线咨询 2022-03-14不得提起上诉,包括对二审程序审理的案件进行的再审,不包括对一审程序审结的案件进行的再审,就是说,对按照一审程序审理的再审案件,可以提起上诉。r《民事诉讼法》:r第二百零七条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二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