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程序与民事执行程序的关系与衔接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6 09:53:30 368 人看过

破产与民事执行都是保证债权人利益实现的程序。但普通民事执行程序是为个别债权人利益而进行的,破产程序作为概括的执行程序,目的是保护全体债权人的利益。两种法律程序的立法目的、调整作用均有所区别,不能相互取代。

最高人民法院在其司法解释《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中针对具有多数债权人的债务执行问题,规定了强制执行中的参与分配制度。根据这一制度,在已经取得执行依据的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财产开始执行程序后至执行所得移交债权人之前,债务人的其他已取得金钱债权执行依据的债权人发现债务人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或其他财产不能清偿全部债权时,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对被执行人的财产参与分配。参与分配案件中可供执行的财产,按照各个案件债权额的比例进行分配。

参与分配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个别执行中的不公平现象,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债务人丧失清偿能力时对全体债权人的公平清偿问题,更不可能取代破产制度。首先,可以参与分配的主体范围有限,必须是对被执行人已经取得金钱债权执行依据的债权人,其他债权人无权参加。而且由于其没有公告、通知制度,有权参与分配的债权人也往往由于不能及时得知消息而无法参加。其次,可参与分配的财产有限,只能是被执行人已被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财产,不包括其他财产,更不能纠正债务人的欺诈逃债和偏颇性清偿行为,追回被非法转移的财产。所以,参与分配制度对债权人的公平保护作用仍然十分有限。此外,参与分配程序结束后,对于未受偿的债权,债权人仍可随时申请强制执行。债务人的债务不可能被免除,更不可能为债务人提供重新再生的制度机会。在司法实践中,因为普通民事执行与破产两种法律程序目的不同,又涉及到当事人的巨大利益,在如何适用问题上便难免发生冲突,需要依法协调解决。

破产法第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有关债务人财产的保全措施应当解除,执行程序应当中止。依据法理,在同一财产之上不能同时并存两种性质冲突的执行程序,故破产程序启动后,有关债务人财产的其他执行程序应当中止。这一立法规定确立了破产程序优先于民事执行程序的原则,目的是保障对全体债权人的公平清偿。被中止只限于有关债务人财产的执行程序,对债务人行为等无关财产的执行如赔礼道歉、停止侵害、恢复名誉等执行不受其限。为了维护债权人的利益,对有关债务人财产应当作广义理解,只要是与债务人有关的财产且该财产的执行会对债权人利益造成影响的,均应包括在内,如共有财产等。

我国新旧破产法均对此问题作有规定,但不同的是旧破产法规定应当中止的,是对债务人财产的其他民事执行程序;而新破产法则将所有有关债务人财产的执行程序全部中止,不仅包括民事执行,也包括行政执行和刑事执行。

据上述规定,第一,对已提起的执行程序应当中止;已经审结但尚未申请或移送执行的,不得再提起新的执行程序。债权人凭生效的法律文书向受理破产案件的人民法院申报债权。但对于已执行终结的程序以及已部分执行完毕的财产,该规定无溯及力。第二,如前所述,应当中止的仅限于以财产为标的的执行程序,对债务人提起的非财产性执行程序可继续进行。第三,有物权担保的债权人即别除权人就担保物提起的执行程序,不应受中止效力的约束,除非当事人申请的是重整程序。

立法规定中止个别执行的目的,是为保障对全体债权人的公平清偿。别除权人就担保物享有优先受偿权,这种优先受偿权不仅是就担保物的价款优先受偿,而且包括不受破产与和解程序对债务清偿所作的各种限制优先受偿。中止别除权人就担保物提起的执行程序,并不能起到保障普通债权人公平清偿的作用,所以,中止执行的效力自然也就不应及于别除权人就担保物提起的执行程序。但是,如果管理人预计新破产法颁布前发生的职工债权可能从无担保财产中不足清偿,别除权人在对担保物执行时,需要事先预留出对职工债权清偿的部分财产加以提存,以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在此需注意,有关债务人财产的执行程序,是专指债权人对债务人财产的执行程序,即债务人为被申请人的案件。至于债务人对自己的债务人申请的财产执行程序,即债务人是执行申请人的执行程序,不属于破产法第十九条规定的调整范围,因为其执行的对象根本不是债务人财产,与法律规定完全不符。不过根据破产法第二十条规定的原则,破产案件受理后,在管理人接管债务人财产之前,此类执行程序也将被暂时中止,这是因为破产案件的受理使债务人丧失了对财产的管理、处分权利,继续执行的工作应当由管理人进行。所以,在管理人接管债务人财产后,应当立即请求人民法院恢复民事执行程序,以维护债权人的权益。

在债务人的财产被债权人申请执行的情况下,根据破产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中止对债务人财产的执行程序。但是,在对债务人财产的执行程序被中止后,在随后进行的各种不同性质的破产程序活动中,原被中止的对债务人财产的执行程序最终应当如何处理,破产法中并没有具体规定。笔者在此根据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破产程序因为情况不同而进入不同的具体程序,对法院驳回破产申请、法院裁定重整、和解及宣告破产四种情况下,原被中止的对债务人财产的执行程序最终应当如何处理进行分析:

人民法院驳回破产申请

根据破产法第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至破产宣告前,经审查发现债务人不符合本法第二条规定情形的,可以裁定驳回申请。申请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区分下列三种情形分别做出相应处理:

1.人民法院驳回破产申请后,申请人在上诉期内未上诉的,在上诉期满后,应当恢复执行。

2.人民法院驳回破产申请后,申请人在上诉期内上诉的,如果上一级法院裁定维持原裁定,应当恢复执行。

3.法院驳回破产申请后,申请人在上诉期内上诉的,如果上一级法院裁定宣告破产,则应当按照下文中法院宣告破产的情形处理。

人民法院裁定债务人重整

根据破产法的规定,自人民法院裁定债务人重整之日起至重整程序终止,为重整期间。在重整期间内,所有债权包括物权担保债权的个别执行全部终止。在重整计划草案获得债权人会议通过、以及人民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之后,便进入了重整计划的执行阶段,这时应当由人民法院裁定终结原针对债务人财产的民事执行程序。因为重整计划对全体债权人均有约束力,债务人应依重整计划的内容向债权人清偿,原民事执行程序自然应当终结。

法院裁定和解

这是指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在宣告债务人破产前,债务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和解并提出和解协议草案,人民法院接收其申请,裁定和解。和解程序和民事执行程序的衔接可以参照重整程序的操作模式,即在和解协议被债权人会议通过和法院裁定认可之前,执行程序仍然处于中止状态。和解协议在债权人会议通过并经法院裁定认可后,应当终结民事执行程序,债权人依和解协议向全体债务人公平清偿。

法院宣告债务人破产

在人民法院宣告债务人破产后,明确进入清算程序,所以,应当终结普通债权的民事执行程序,债权人依据破产法的清算分配程序获得清偿。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7日 17:0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破产程序相关文章
  • 民事执行程序的常识与流程
    问1、民事执行程序的特点是什么?民事执行就是执行机关根据生效的法律文书,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债务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以满足或实现债权人民事权利的行为。执行程序是一种形式化的司法活动,基本不涉及实体问题,依照生效的裁判文书主文采取执行行为,不听取债务人对实体问题的申辩;具有不平等性,是执行机构针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责任采取强制性措施的活动;在执行程序中法官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强制性,以用国家强制力保障债权人的权利完全实现为主要目的。当然,随着近年来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实现,现在法律也规定了执行程序中有若干问题需要通过与诉讼程序相类似的裁决程序来解决,如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变更追加被执行人等问题。中国司法界在传统上存在“重审判,轻执行”的错误认识,但执行程序是保障当事人民事权利得以顺利实现的最后一道屏障,这一重要性近年来已经成为司法界的共识。执行业务也正日益成为律师的重要业务之一,具有广
    2023-05-31
    327人看过
  •  一审与二审:民事诉讼程序中审判环节的衔接与互动
    本文介绍了民事诉讼中的第一审程序和第二审程序的联系和区别。第一审程序是第二审程序的前提和基础,适用第二审程序和适用第一审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是相同的。第一审程序与第二审程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发生的原因、适用的审判机关、审判对象和法律后果等方面。民事诉讼中的第一审程序和第二审程序有以下联系:1.第一审程序是第二审程序的前提和基础;2.适用第二审程序和适用第一审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是相同的。第一审程序与第二审程序具有以下区别:1、发生的原因不同。第一审程序是基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的起诉而发生。第二审程序是基于第一审程序中当事人的上诉而发生。2、适用的审判机关不同。适用第二审程序的审判机关是适用第一审程序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3、审判对象不同。第一审程序的审判对象是被起诉的具体行政行为,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第二审程序的审判标的是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裁定,其所要解决的问题
    2023-09-11
    247人看过
  • 破产程序与债务人财产执行、保全程序的协调
    新破产法第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有关债务人财产的保全措施应当解除,执行程序应当中止。在法律适用上存在如下疑问,需要妥善解决:1.破产法第十九条规定的溯及力该条规定是否对新破产法施行前受理的破产案件适用?笔者认为,为了统一协调处理债务人的财产,及时进行重整、和解或破产清算,无论新旧破产案件,应一体适用该条规定。2.解除债务人财产保全措施的具体操作程序依照破产法第十九条的规定,似乎只要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有关债务人财产的保全措施就应无条件地自动解除,相关执行程序自动中止。但是,事情远没有如此简单,有关债务人财产的保全措施并不能自动解除。因为,这涉及到受理破产申请信息的获知、保全措施的法律效力以及解除保全措施后财产的交接等诸多法律程序与问题。对保全措施的法律效力,在民事诉讼法及《税收征管办法》等行政法中均有规定,依法应由实施保全措施的主体解除保全措施,否则,国土、房产、工商、证监
    2023-04-23
    147人看过
  • 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及仲裁与民事诉讼衔接
    文书推荐:装饰公司员工劳动合同范本非全日制劳动合同兼职合同范本个人劳动仲裁申请书范本劳动合同解除协议范本样本劳动争议仲裁的概念劳动争议仲裁,是指法律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将劳动争议提交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根据事实与法律法规规章等,对劳动争议作出具有约束力的调解或裁决的行为。
    2024-03-23
    61人看过
  • 保险公司“管制性破产”程序与司法破产程序衔接中的法律问题-王巡生律师
    关键词:保险公司管制性破产程序司法破产程序内容提要:我国现有立法中对保险公司的“管制性破产”程序与司法破产程序的衔接方面的规定尚存在不明确、不合理的问题。为了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在控制保险公司经营的“管制性破产”程序中已经申报的债权应当由管理人予以登记确认并公示,有关争议应当通过债权确认之诉解决;在监管机构指定行政清理组时,同时指定托管组和清算组,则既可以分工协作快速地处理相关问题,又可以把清算组指定为管理人。在控制保险公司资产的“管制性破产”程序中,其清算组如果被指定为管理人,则应当包含编入管理人名册中的中介组织和监管机构委派的人,以避免利益冲突问题;在解决有关保险保障基金的代位债权争议问题上,应当设定监管机构的争议解决渠道,同时设定司法程序中的解决渠道。一、问题的提出按照我国现行立法,主管保险公司破产是司法职能,即保险公司的破产程序是法院管辖下的司法程序制度。但是,这种司法破产程序制度
    2022-04-16
    143人看过
  • 破产程序与相关诉讼、执行程序发生冲突如何处理
    新《破产法》第十九条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有关债务人财产的保全措施应当解除,执行程序应当中止。第二十条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已经开始而尚未终结的有关债务人的民事诉讼或者仲裁应当中止;在管理人接管债务人的财产后,该诉讼或者仲裁继续进行。第二十一条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有关债务人的民事诉讼,只能向受理破产申请的人民法院提起。这些规定主要体现了破产程序的优先效力,同时体现了破产程序与某些相关程序的并行和启动关系。破产程序是一种法定的特殊还债程序,因此破产程序与一般民事诉讼程序必然存在某些冲突,但由于破产程序注重对所有债权人达到一种公平清偿的状态,因此法律赋予其相对于普通诉讼程序的一种优先性。具体来说,“破产程序优先”原则在新破产法的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案件管辖,当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受理破产案件的法院便拥有对关于该债务人的普通民事诉讼的优先管辖权,这意味着在此之后的关于该债务人
    2023-04-23
    302人看过
  • 破产程序与债务人财产诉讼、执行程序的协调一、破产程序与债务人财产诉讼、仲裁程序的协调
    企业破产清算,必然伴随着诸多的财产争议需要处理,故除了破产案件外,还会出现很多的债务人财产争议与纠纷案件。如何协调处理债务人的破产程序与债务人财产诉讼和仲裁程序,不无疑问。从中外破产立法例和司法实践看,主要区分为以下两种处理方法:(一)吸收合并审判主义所谓吸收合并审判主义,是对债务人破产程序与债务人财产诉讼程序,采取合二为一的吸收处理方法,将债务人财产诉讼程序吸收于破产程序,在破产程序中予以一并处理。这以我国旧破产法和司法实践为代表。虽然旧破产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将债务人财产纠纷处理程序吸收于破产程序,但是,在具体操作上,我国以往司法实践实质上排除了普通民事诉讼审判程序在债务人财产纠纷案件的适用,除了债务人系从债务人的财产纠纷案件及已处于二审阶段的案件继续审理外,其他无一例外地被合并吸收于破产程序,在破产程序一并处理,即由破产法官直接作出裁定。吸收合并审判主义,具有缩短债务人财产纠纷的审理周期
    2022-04-26
    119人看过
  • 执行程序中执行权与审判权关系研究
    一、执行权与审判权的区别:(一)二者的权力性质不同执行程序是法官行使执行权的过程,执行权在本质上是一种强制权,民事执行权的行使发生在实体权利义务得到确定之后,目的在于通过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以实现权利人的权利。法官的价值判断具有预设性,首先是基于一方当事人不自觉履行法律义务而引起的,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从审判中的平等较量到执行中的一方追偿,法官的角度往往站在申请人方。执行权的主要内容是执行实施权,亦即采取各种强制措施以达到执行目的的权力。这些强制措施不仅体现在对财产的强制,也体现在对被执行人人身和意志自由的强制。在执行程序中,被执行人不仅要接受和容忍执行机关的执行行为,而且还须应执行机关的要求为某些特定的行为,如接受询问、申报和交付财产等。执行权作为一种保护民事权利的手段,强制性是其最突出和最本质的特征。而审判权本质上是一种判断权。在我国很多学者发表了关于审判权即判断权的论断,在目前的司法
    2024-03-23
    394人看过
  • 潍坊专业律师:公司清算程序与破产程序衔接若干实务问题探讨
    引言公司解散后,依法应当组织清算组对公司进行清算,而当公司资不抵债的情况下,债权人、公司可以申请破产保护,公司解散后至清算完毕前,发现公司资不抵债时,便发生了公司清算程序和破产程序衔接的问题。《公司法》、《企业破产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以下简称《公司法解释二》)对此进行了规范,但在细节之处仍有待进一步的完善。由于公司清算组的组成可以由公司的股东、高管或股东大会指定,这与法院指定的破产管理人存在差异。这一差异使得公司清算组在处理公司解散事宜上与破产管理人在处理公司破产事宜上产生原则性的冲突。公司清算组更多的代表了公司股东的利益,破产管理人更多的保护了公司债权人的利益。由于原则性上存在冲突,加上立法的不完善,实践中,公司清算组与破产管理人在衔接公司清算工作和破产工作上产生了一些问题。一、公司清算组申请宣告破产义务的完善公司清算组拖延向法院申
    2023-06-14
    230人看过
  •  抗诉刑事诉讼程序与原有程序的关系
    这段内容讲述了当事人对法院判决或裁定不满意时可以进行上诉,而抗诉则是由人民检察院向上一级法院提出的。从中可以看出,该段内容强调了司法公正和司法制度的保障作用,即在法律框架下,当事人可以通过上诉和抗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司法机关则有责任保障司法公正和依法行政。被告、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如果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或裁定不满意,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抗诉的提起: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时候,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被 告 、 自 诉 人 和 法 定 代 理 人 对 判 决 不 服 时 如 何 上 诉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被告、自诉人和法定代理人对判决不服时,他们可以采取上诉的方式寻求救济。对于行政案件,被告对一审判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判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也可以向人民法
    2023-09-13
    275人看过
  • 行政处罚与刑罚处罚在程序上的衔接问题
    对偷税罪的行政处罚与刑罚处罚应该分别由税务机关和司法机关按行政处罚程序与刑事诉讼程序予以适用,这就会出现行政处罚程序与刑事诉讼程序的交叉牵连状况,就需要将二种程序有机地协调、统一起来,以避免程序上冲突和由此产生实体法上的错误,从而影响处罚功能的有效发挥,使违法行为人得不到应有的制裁或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1、偷税刑事案件的移送规定在行政处罚与刑罚处罚并合的情况下,在适用程序上应遵循刑事优先原则。即原则上应先由司法机关按刑事诉讼程序解决行为人的刑事责任问题,再由税务机关依行政处罚程序解决行为人的行政处罚责任。税务机关在查处税务行政违法活动过程中,认为行为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或者可能构成犯罪的,应及时主动地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先行处理,受移送的司法机关应依法及时、积极地立案、侦查和处理。司法机关对税务机关正在查处的税务行政违法案件,可以主动介入和监督检查,认为行为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或者可
    2023-06-07
    59人看过
  • 参与分配与破产程序
    法律综合知识
    一、参与分配与破产程序参与分配制度是一个早已成型化的法定制度,它不仅在中国存在,在国外也存在,它与破产法是一个并行的制度,这个制度的核心就是资不抵债的统统按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进行清偿,这实际上是实体法中债权平等原则在诉讼程序法中的体现,也是宪法规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体现。二、破产程序适用范围破产法第2条规定,破产法的适用范围为企业法人,这其中不仅包括国有企业法人,同时包括承担有限责任的其他所有制的企业法人。与企业破产法(试行)相比较,破产法将适用主体范围扩大到所有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再区分是否为全民所有制企业,这其中包括具有法人资格的集体企业、民营企业以及设在中国领域内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此外,破产法附则中对于国有企业破产、金融机构破产和非法人组织破产还有特别规定。三、破产终结程序结束破产案件的法律程序。结束破产案件的原因是分配、强制和解与破产
    2021-11-15
    83人看过
  •  保全执行程序的规则与程序
    这段内容描述了人民法院在处理诉讼案件时,根据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其他原因导致判决难以执行或给当事人带来其他损失时,可以采取保全措施等。如果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人民法院也可以在必要时采取保全措施等。人民法院在处理可能因为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其他原因导致判决难以执行或者给当事人带来其他损失的案件时,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强制当事人作出一定行为或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如果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采取保全措施等。 当 事 人 申 请 财 产 保 全 的 程 序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准备相关材料:当事人应准备与案件相关的证据、申请保全的书面请求和其他相关材料,以便在保全申请书中详细阐述其主张。2. 向人民法院申请:当事人应向受诉法院提出保全申请,书面提出申请保全的请求,并签名或者盖章。3. 缴纳申
    2023-09-13
    419人看过
  • 浅谈民事执行程序中的参与分配
    [论文关键词]民事执行程序;参与分配;参与分配申请资格[论文摘要]我国设立参与分配制度的目的在于弥补破产主体有限性及其功能发挥上的缺陷,但由于其与破产制度在功能和价值目标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参与分配制度在实践中存在诸多的弊端,并未完全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试对目前学术界关于参与分配的方案进行评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参与分配制度的具体设想。一、参与分配制度的功能参与分配制度是在强制执行程序中,申请执行债权人以外的对同一债务人享有债权的其他债权人,因债务人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各债权人的全部债权,其他债权人申请加入已开始的执行程序,并请求平均受偿,以实行自己债权的一种制度。根据各国的立法例进行分析,设置参与分配制度是为了配合现行破产制度,弥补破产制度功能发挥上的空白与不足。例如,在英美国家,参与分配的优先原则是与一般破产原则相配合;而在法国、意大利。参与分配的平等原则是与商人破产原则相配合。我国的破
    2023-06-06
    413人看过
换一批
#破产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破产程序因当事人申请而开始,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可以提出破产申请。提出申请时,必须讲明破产原因。 破产案件一般归债务人营业所所在地的法院管辖,无营业所的归债务人普通审判籍所在地的法院管辖,无营业所与普通审判籍的,归债务人不动产所在地的法院管辖。... 更多>

    #破产程序
    相关咨询
    • 论“破产程序与民诉程序的关系”有什么相关的参考书目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1-02
      这个建议咨询高校的专业老师给你指导。
    • 民事执行程序如何对抗破产程序?
      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23
      《企业破产法》第11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对债务人财产的其他民事执行程序必须中止。可以说,企业破产程序是优先于普通民事执行程序的,普通民事执行程序谈不上“对抗”破产程序的问题。从你所说的情况来看,你们的债务人肯定已经是资不抵债了,就算他本人不申请破产,其他债权人发现该债务人财产即将被你们执行走,肯定也会按照《企业破产法》第7条“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申请宣告债务人破产”的
    • 简易程序与简易程序的关系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5-03
      1、律师的责任根据您的委托代理合同而定; 2、建议从简易程序的特点入手,法官由偏袒对方的嫌疑,建议上述要求举证有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相比较,适度放宽了当事人当庭举证的条件,而不是给与更严格的限制。 在民事简易程序中,如果将当事人的举证期限一律限定在举证期限届满之前,将会使双方当事人一起到庭或者被告一方经简便方式传唤
    • 程序性法律关系与执行性法律关系的区别
      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17
      如果是理解的话,那我举个例子,程序性法律关系就像一个框架结构,而执行性法律关系就是实际上的操作。也就是说前者是法律规定必须怎么做的,而后者则是主观性和实践性比较强,让你选择怎么做的。如果你是要答题的话,我就没有那么精炼的语言了,呵呵,不管怎么样。
    • 民事诉讼中再审与一审程序的关系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3-14
      不得提起上诉,包括对二审程序审理的案件进行的再审,不包括对一审程序审结的案件进行的再审,就是说,对按照一审程序审理的再审案件,可以提起上诉。r《民事诉讼法》:r第二百零七条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二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