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川成都城市低保标准
成都中心城区居民低保标准由家庭月人均收入500元提高至550元;
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县、郫县和龙泉驿区500元;
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和崇州市450元。
二、办理条件
1).城市居民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2).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三、办理材料
相关材料:
1.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有效的家庭成员收入及赡养、抚(扶)养义务人收入证明;
3.已缴纳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的,应出具相应的原件和复印件。
四、分类保障标准
城市低保按照重点倾斜一类、强化三类管理的原则推进分类保障:
1.一类保障对象
(1)“三无人员”在全额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100元。
(2)二级以上(含二级)残疾人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者,其本人在享受全额保障的基础上再增加20%的补助。
(3)大病患者家庭,患者本人全额享受城市低保待遇。
(4)子女未成年或子女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单亲家庭,其子女享受全额保障。
2.二类保障对象
(1)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中65周岁以上的老人,在差额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基础上再增加20%的补助。
(2)重点优抚对象、劳动模范,其本人在差额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基础上再增加20%的补助。
3.三类保障对象
劳动和社会保障机构应积极为在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提供就业岗位,鼓励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开展劳动自救。对无正当理由在一年内两次拒绝就业介绍的,取消其低保待遇。
-
2023四川成都市城市低保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303人看过
-
四川成都都江堰市城市低保标准是如何规定的2023
405人看过
-
四川成都崇州市城市低保标准是如何规定的2023
261人看过
-
2023四川成都崇州市城市低保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280人看过
-
四川成都彭州市城市低保标准是如何规定的2023
273人看过
-
2023四川成都都江堰市城市低保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436人看过
低保是指家庭成员有重度残疾和疾病失去劳动力,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家庭。其住宅和收入明显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居民。 城市低保是在城市已建立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三条保障线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实行最低生活保障的... 更多>
-
四川成都市最低工资标准山东在线咨询 2023-04-11一、成都市最低工资标准 1、全省月最低工资标准: (一)第一档每月2100元(每日97元); (二)第二档每月1970元(每日91元); (三)第三档每月1870元(每日86元)。 2、全省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一)第一档每小时22元; (二)第二档每小时21元; (三)第三档每小时20元。 二、成都市最低工资标准的主要特点 1、最低工资保障范围,不仅包括劳动者本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且
-
申请2023城市低保标准是什么广东在线咨询 2023-02-07没有直接的经济来源,丧失劳动能力,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人均月收入低于本地低保标准,可以申请低保经济,如果低保户没有固定的居住地,并且在本地生活满5年,还可以申请廉租房,需要准备相应的材料。
-
城市低保的标准又该如何确定香港在线咨询 2023-04-25要申请低保,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以及虽有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但其无赡养、扶养或抚养能力的城市居民。 2、尚有一定收入,但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城市居民。 3、持有本市东城等八城区或其他郊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非农业户口城市居民,与具有本市农业户口或外地户口的人员结婚,并在上述地区定居,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
-
2023四川成都市人才安居申请的要求是什么山西在线咨询 2023-04-25人才安居工程是使用财政资金、国有资产或提供优惠政策为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提供的安居服务。人才安居工程的适用对象包括符合《成都市急需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目录》的各类人才、产业新城工业园区就业的产业高技能人才。 人才安居方式包括人才购房支持、人才公寓租赁和购买、产业新城工业园区配套住房租赁、自建人才公寓或倒班房租赁等方式。 申请条件 1、符合《成都市急需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目录》中A、B、C、
-
成都申领低保是如何规定的资料海南在线咨询 2023-03-171.书面申请承诺书; 2.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的户口簿(或户籍证明)原件和复印件(含户主首页及个人信息页); 3.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由18周岁以上的家庭成员提供); 4.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的近期工资、经营、服务等收入证明; 5.银行存款、证券、投资性保险等金融性收入凭证原件和复印件; 6.社保窗口出具个人基本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查询结果(由法定劳动年龄内人员提供,在校学生除外)或离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