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段内容讲述了中国现行法律尚未明确规定离婚名誉损失费,但存在离婚损害赔偿。主要思想是离婚损害赔偿存在,但无明确的标准,需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来确定,且仅适用于无过错的一方提起。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的情形包括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或有其他重大过错。
现行法律尚未明确规定离婚名誉损失费,但存在离婚损害赔偿。具体规定如下:
1.目前尚未建立明确的赔偿标准,赔偿金额将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2.离婚损害赔偿仅适用于无过错的一方提起,且只能在离婚诉讼或离婚后一年内提出。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
3.若无过错方作为原告提起离婚诉讼,必须同时提出损害赔偿请求;
4.若无过错方作为被告同意离婚,则被告可在提出离婚的同时提出损害赔偿请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1、重婚;
2、与他人同居;
3、实施家庭暴力;
4、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5、有其他重大过错。
无 过 错 方 如 何 申 请 离 婚 损 害 赔 偿 ?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具体来说,无过错方因本法规定的事由或者无法确定事由为由主张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可以予以支持。因此,无过错方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申请离婚损害赔偿。
在申请离婚损害赔偿时,无过错方应提供证据证明其遭受了损失,如财产损失、人身伤害等。如果无过错方无法提供证据,可以申请法院委托相关机构对损失进行评估。
另外,无过错方申请离婚损害赔偿时,需要明确赔偿的金额和方式。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协商或者调解,达成赔偿协议。如果无法协商或者调解,可以通过诉讼解决。
总之,无过错方在申请离婚损害赔偿时,需要提供相关证据,明确赔偿的金额和方式,并依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虽然现行法律尚未明确规定离婚名誉损失费,但无过错方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申请离婚损害赔偿。无过错方在申请时需要提供相关证据,明确赔偿的金额和方式,并依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无过错方还需注意离婚损害赔偿的适用条件和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
名誉损失费赔偿标准标准:5万元
178人看过
-
名誉损失费赔偿标准2024是怎样的
111人看过
-
离婚赔偿名誉损失费用有什么规定
269人看过
-
名誉权赔偿标准是什么,什么是名誉权
433人看过
-
最新名誉损害赔偿标准,名誉损害怎么起诉
224人看过
-
损坏名誉赔偿标准是什么,损坏名誉权可以构成犯罪吗
133人看过
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离婚诉讼的完整流程: 1、有二审:起诉→受理→审理→调解→判决→上诉→二审→判决立即生效 2、... 更多>
-
名誉损失费赔偿标准标准:5万元山东在线咨询 2021-11-13没有具体的金额标准,审理案件的法院应当根据案件情况和有关规定决定赔偿金额。赔偿金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二)侵权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三)侵权造成的后果;(四)侵权人的利润;(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六)被诉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法律、行政法规对残疾赔偿、死亡赔偿等有明确规定的,适用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
2022年企业名誉损失的赔偿标准是多少河北在线咨询 2022-11-301、从侵害情节来考虑,侵害情节较重,造成较严重的后果的,可以予以赔偿。 2、从受害人的谅解程度考虑。如果责令加害人承担非财产责任后,受害人能够谅解,就说明受害人的精神创伤已经平复,可以不予以赔偿。 3、从加害人认错态度考虑。如果受害人谅解而加害人仍不认识错误,则不能因为受害人精神创伤的平复而对违法行为不予以制裁,仍应责令加害人承担赔偿责任。
-
名誉权计算损失标准台湾在线咨询 2022-07-21(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六)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
名誉损失该不该赔偿台湾在线咨询 2023-07-21侵害情节较重,造成较严重的后果的,可以予以赔偿。如果责令加害人承担非财产责任后,受害人能够谅解,就说明受害人的精神创伤已经平复,可以不予赔偿。如果受害人谅解而加害人仍不认识错误,则不能因为受害人精神创伤的平复而对违法行为不予以制裁,仍应责令加害人承担赔偿责任。
-
该不该赔偿名誉损失?海南在线咨询 2023-07-21侵害情节较重,造成较严重的后果的,可以予以赔偿。如果责令加害人承担非财产责任后,受害人能够谅解,就说明受害人的精神创伤已经平复,可以不予赔偿。如果受害人谅解而加害人仍不认识错误,则不能因为受害人精神创伤的平复而对违法行为不予以制裁,仍应责令加害人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