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包括法律规则与法制秩序在内的传统中国的人间秩序,是因应中国人的人生态度而来的外在措置,服务于这个族群的人世生活,并随其人生态度的因革而损益。这里所说的中国人的人生态度,是指中国人基于对于人性的基本预设和预期而抱持的人生价值与人生理想,对于合理的人世生活与人间秩序的期盼,乃至对于天人关系的理解等等涉关存在本身的终极意义的诸端。若从中国社会被迫卷入世界性的所谓现代化这一长程历史来看,近代百年中国移用西式法理与法制所导致的法律规则与中国固有的人间秩序不可避免的内在紧张,而形诸广泛、严重的所谓有法不依现象,造成中国人世生活与人间秩序的失范,可以说,症结即在于法律规则背后的人生态度的捍格。因此,在规则与秩序重建的意义上,新的法律规则和法制秩序与中国人的人生态度的适度调适,乃为一个正在持续中的历史过程。
那么,究竟中国人固有的人生态度呈现何种取向?其与中国的法制秩序具有什么关系?本文选择梁漱溟先生的阐释作为一个切入点,这不仅是因为梁先生对于人生态度与法律规则的关系曾做过丰富深刻的阐发,更因为在中国问题上西方话语一百年来一直占压倒性统治权的情境下,重温独能生命化了孔子而与中国文化生命智慧接起来[1]的梁先生的心思,实乃重建包括法制秩序在内的整个中国人世生活与人间秩序的安身立命的需要。
本文分三个部分,首先,综述梁氏所阐发的中国人的人生态度的主要方面,特别是对于人性的预设和人类理性的阐释;其次,揭示在此人生态度下因应性的传统中国法律规则与法制秩序的基本特征;最后,探讨此人生态度与法制秩序在中国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与中国社会现代性语境中的困境和可能发展前景。
人性、理性与法
依梁漱溟先生,中国人所憧憬的合理的人世生活与人间秩序的最高价值,一言以蔽之,曰和谐。不仅是人际的和谐,更重要的是人类生命自身的内在和谐,直至以人为中心的天人和谐。而和谐之所以可能,根本即在于人性本身存在善端,或者说设定其为善,而具备特禀的理性能力。法律在此总体安排下,一以维持和谐为最高原则。而这一价值取向,来自中国人世生活中伦理本位,职业分立(途)这一社会构造的基本格局。[2]
伦理本位,职业分立(途),是梁漱溟概述传统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时所创用的一个著名论断,也是历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论者与西化论者所着力驳论的重点。从梁氏的思想谱系来看,一九三七年出版的《乡村建设理论》是传主对于中国社会性质与社会形态的一次全面系统检讨。在这部对于漱溟本人思想带有阶段性总结性质的名著中,梁氏在与以个人本位,阶级对立、权利本位,法律解决以及个性伸展,社会性发达为特征的这一近世西方社会格局、人生形态相比照的框架中,以伦理本位,职业分立状述老中国社会构造的基本事实、基本格局与人生形态。继1930年的《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断论中国人自经孔子的教训,就在社会上蔚呈一大异彩,以道德代宗教;或更深切确凿地说,以是非观念易罪福观念,[3]十二年后出版的《中国文化要义》,对此更详予伸说,而在以伦理代宗教的中国人生终极意义的层面反复致意。而终其一生,不改其说,反复阐述,构成梁漱溟认识包括法律规则与法制秩序在内的传统中国人世生活与人间秩序的基本立论点。
就本文主题所涉及的伦理本位来说,它表现为自家庭而社会,进而至于整个天下的层层伦理序级,最终将中国构成一文化共同体,而不是国家,正如康德的永恒和平憧憬下的德国其实只是一个世界性理念的幻象。[4]因此,传统中国自社会、经济而至政治领域,一切无不为伦理本位的展延与扩张。举整个社会各种关系而一概家庭化之,务使其情益亲,其义益重。[5]即以家庭恩谊推准于其他各方面,如经济生活上之东伙关系、教学生活上之师生关系、政治生活上之官民关系。[6]在此类如费孝通所说的差序格局中,[7]社会中每一个人对于其四面八方若远若近的伦理关系,负有若轻若重的义务,同时其四面八方与有伦理关系的人也对他负有义务,全社会之人,不期而辗转互相连锁起来,无形中成为一种组织。由此形成人际格局中时则彼此顾恤,互相保障;时则彼此礼让,力求相安的本乎人情反身自求的伦理取向与礼治秩序,而经由法律规则所编织的法制秩序,被涵容于并表现为所谓的礼法秩序,而在官民两极的上下结构中,更出诸为礼俗这一与传统中国社会的人生与人心极相慰贴的人世规则。[8]这里,从现象面而言,本诸情义与自反、无对精神的彼此礼让,力求相安,实道尽了一般中国民众的日常人生态度。也正因此,人际之间的权利义务──如果可用权利义务对举来说明的话,则如梁漱溟所言,此其分际关系自有伸缩,全在情理二字上取决,但不决定于法律,[9]或者说,此时无需用其法治,抑且非法所能治。[10]
在此格局下,中国人世俗层面的人生,遂呈现一种无对的向里用力的取向。其为人处事,一言以蔽之,曰不争,曰谦让,曰无对,曰诚敬礼信,曰相信对方、以对方为重的性善的人性论。人际关系以形成各自消极节制,而彼此调和妥协的安分守己,所谓自天子以至庶民皆以修身为本的向内用力格局为进路。因而,中国人处己有以自得,处人仁让谦礼。[11]在漱溟看来,此种形态,看似消极,而实则为更需要精神上努力自强之一种人生。虽若邻于消极,正非不用力──其用力弥大而不形。而通常所谓中国人的消极怕事、忍辱偷生、猥陋驯懦等负面价值者,正是个中人力不逮于是而不能不敷衍乎是,乃不免为下等习气之流行。[12]较诸中世以后西洋往外用力、辗转于彼压迫此反抗、各以一己为核心而争求的人生态度,传统中国乃不象国家的国家,不要政治的政治,而诸如具体所谓人权保障至今无有而自古却未始不比任何国民为多,正道出了其特殊所在,而不得不顾虑者。因此,中国人的温恭撙节,顺序就理之致,与西人血脉愤兴迸力活跃之妙恰相对照。[13]
-
拘留所中的生活状态
163人看过
-
我国法律对大学生结婚是怎样的态度
484人看过
-
入党是否会影响生活态度?
161人看过
-
生活不应被房子困住租房一种别样的生活态度
370人看过
-
中国保险代理人的真实生存状态
328人看过
-
优雅生活中的法律法律问题
135人看过
-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的同居生活湖北在线咨询 2021-12-02同居者一般没有法定继承权。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按照法定继承的规定进行。法定继承人包括第一继承人和第二继承人。第一继承人是指配偶、子女、父母,这里的配偶是指法定配偶,即合法配偶。男女虽然以夫妻名义长期生活在一起,但没有结婚证,属于同居关系,不是法律婚姻,所以没有法定继承权。
-
生态资源无偿使用费的收取标准与生态补偿制度浙江在线咨询 2022-03-22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是指国家以自然资源所有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为实现所有者权益,保障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向使用自然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收取自然资源使用费的制度。对自然资源的无偿使用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范围和条件,发挥对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有益补充作用。生态补偿制度是以防止生态环境破坏、增强和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发展为目的,以从事对生态环境产生或可能产生影响的生产、经营、开发、利用者为对象,以生态
-
生活中的法律责任重庆在线咨询 2022-02-01一场千秋繁梦,碎落皆满凄凉,伴着回忆匆别无息的略微,在不安定的情绪里,不停地寻找找生命的的烛光。而生命的宽度在长短不简的段落里,无数次和年华错落。我们随着远逝的光阴,不停地悲观现实的无奈,时光的匆匆,早已忘记了自己还在停留,人生如此短暂,在短暂的年华里,我们又能用自己的一生留什么呢?是悲观主义的思想吗?还是那些沉浮现实繁华的浮躁?
-
与婚外人生活是不是违法的陕西在线咨询 2022-04-19这个问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是有配偶的人与婚外的第三人不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那么是一种违法但不犯罪的行为;如果是有配偶的人与婚外的第三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那么不单违法而且是一种犯罪的行为;如果均没有配偶的两个成年人,在1994年2月1日之后,无论是否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既不违法,更不犯罪,只能说是一种不适法的行为;如果是一个成年男子与一个未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同居,那就涉嫌强奸了。未办理结婚登
-
外国人可以在中国生活和结婚吗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28外国人可以在中国领结婚证。 《婚姻登记工作暂行规范》第二十八条规定:外国人办理结婚登记应当提交: (一)本人的有效护照或者其他有效的国际旅行证件 (二)所在国公证机构或者有权机关出具的、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或者该国驻华使(领)馆认证的本人无配偶的证明或者所在国驻华使(领)馆出具的本人无配偶证明。 与中国无外交关系的国家出具的有关证明,应当经与该国及中国均有外交关系的第三国驻该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