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造谣的具体情况,分为诽谤罪、诬告陷害罪等。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散布虚构事实,足以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行为。捏造事实诬告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上述都要求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如果只是对他人名誉造成不良影响,就是侵犯名誉权,不构成犯罪。
网络造谣传谣行为规定有哪些
网络造谣传谣行为规定有哪些
对于网络上散布谣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分为三种责任。
1、民事责任
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誉,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
2、行政责任
如果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尚不构成犯罪的,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1)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2)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3)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所以说,若散布谣言,公安机关可以依据上述规定对行为人进行处罚,派出所会依据规定,用传唤证对行为人进行传唤、查证、处罚。
3、刑事责任
如果散布谣言,构成犯罪的要依据《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291条之一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综上所述,关于网络造谣传谣行为规定,主要包括有三个层面,首先在民事责任层面,造谣传谣者要给予受害人应有的名誉赔偿和经济赔偿,其次在行政责任层面,对情节相对较轻,还没有达到犯罪标准的造谣传谣行为人,给予行政拘留和罚款等处罚,在刑事责任层面,如果由于造谣传谣导致严重事故后果将判处三年以下或三至七年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
网络造谣传谣的惩罚有何刑期规定
372人看过
-
怎么定网络造谣民事罪,网络造谣罪的刑事处罚
217人看过
-
网络造谣会犯法吗,网络造谣需要什么证据
100人看过
-
网络造谣列入失信,网络造谣罪如何认定
186人看过
-
网络谣言制造的责任是什么
69人看过
-
网上造谣的刑事惩罚规定有哪些
499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网络传播造谣惩罚山东在线咨询 2021-12-16在网上发布谣言对他人进行诽谤的,受害人可以向发布信息的网络平台进行举报,要求网络平台删除不实的报告,情节严重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就是说向谣言发布网络平台的的运营商进行投诉,比如qq、微信,新浪博客,论坛等有在线投诉的网页,直接根据他们的规则进行投诉就可以。
-
-
网络诈骗惩戒的规定有哪些山东在线咨询 2022-11-24利用电信网络诈骗的,全国有统一规定,根据两高一部发布的《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有关规定,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所以网络诈骗60万,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法律依据】
-
网络造谣传谣行为规定有哪些江西在线咨询 2023-09-24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誉,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网络造谣罪”相关法律规定浙江在线咨询 2023-06-1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13〕21号,2013年9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89次会议、2013年9月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9次会议通过) 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规定,对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