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第二次入职和离职的补偿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02 17:02:53 473 人看过

如何结算第二次入职的遣散费

1。一般来说,补偿是根据第二次进入的时间来计算的。第二次入职后,您不能申请以前年度的补偿。

2。第二个条目也是一个新条目。一般按新入职日期计算相关福利,首次入职的相关补偿金无法收回。经济补偿的月薪按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月数计算平均工资。对劳动者按照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和每年一个月的工资给予经济补偿。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六个月以下的,给予劳动者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的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上一年度当地劳动者月平均工资三倍的,经济补偿标准为劳动者月平均工资的3倍,经济补偿期限最长不超过12年。

6。一般情况下,工资和报酬在离职当日办理手续后即可结清,但也有可能在下一个发薪日由用人单位一并移交给员工。在什么情况下工人离职可以得到补偿?

1。雇主不续约?

2。雇主解雇拒绝签约的雇员?

3。雇主在完成任务后解雇雇员?

4。雇员被迫离职?

5。雇主提出终止合同?

6。用人单位依法裁员?

7。用人单位无过失解除合同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9日 15:5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货币相关文章
  • 辞退二次入职赔偿金应该如何进行补偿
    一、劳动者被用人单位辞退(或称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与否,分为三种情形:1、劳动者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情形被解除劳动合同的,没有经济补偿。2、用人单位按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二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3、用人单位违反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
    2023-04-29
    240人看过
  • 第二次入职的职工试用期是否有效?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同一合同的,或者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重新签订的劳动合同与原劳动合同内容没有实质变化的,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第二次劳动合同为双方设定了新的权利义务,对劳动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理应赋予该公司设定新的试用期的权利。单位违法约定试用期怎么办《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这一规定明确了有关试用期的法律责任。《劳动合同法》的这一规定有两个方面:一是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所规定的有关试用期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即劳动行政部门应当责令用人单位按照试用期的有关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或不得约定试用期,按照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工资标准,按照规定不得在试用期解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等。二是用
    2023-08-06
    287人看过
  • 二次入职公司裁员如何赔偿2024
    一、二次入职公司裁员如何赔偿员工二次入职公司的,公司进行裁员时,要依据二次入职后,工作年限确定。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半年的,支付半个月工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二、公司可以裁员的情形(1)用人单位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实践中用人单位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裁员条件举证相对容易,提供人民法院出具的关于重整的裁定书即可,无法院出
    2024-03-31
    461人看过
  • 第一次入职的就业证如何办理?
    一、第一次入职的就业证怎么办理?很多毕业生在校园招聘季并不能及时找到自己所想要的工作,而是到了毕业后一段时间才实现就业。因为各企业的制度不同,有些企业可能需要新入职人员出示就业证。那么,就业证该如何办理呢?在办理就业证之前,首先应当确认自己的户口档案是否在就业所在地的人才市场。如果是应届毕业生学校会把你的档案发到当地的人才市场托管。如果不是,需要缴纳一定的挂靠费用,就是把档案中转存放在当地人才市场。如果不是毕业生,同样首先需要确认你的户口和档案在哪里然后再进行相应的调动。在确认过你的户口档案后,如果是毕业生,那么需要去人才市场拿一份档案接收函(档案联系函),然后带着这个接收函,以及一寸照片,身份证,户口簿到你所在的区社保所办理就业证。如果不是毕业生,可以事先咨询单位的人事以及所居住地的街道办事处,需带着签订的劳动合同的复印件,劳动合同备案表,户口本,身份证,照片等到所属区的社保所办理。二、
    2023-03-23
    105人看过
  • 第二次入职有没有试用期
    第二次入职不得约定试用期。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试用期是用人单位通过约定一定时间的试用来检验劳动者是否符合本单位特定工作岗位工作要求的制度。如果劳动者二次入职的工作岗位与第一次入职时相同,则在第二次入职时不应当再约定试用期。反之,如果两次入职的工作岗位不同,则用人单位可以再次约定试用期。一、新员工试用期可以入职吗新员工的试用期一般不是正式入职,经过试用期转正后才能入职。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二、二次入职需要重新签劳动合同吗劳动者第二次进工厂和新员工入职是一样的,与新员工的区别是重新进入用人单位不能再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法》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劳动者重新进入工厂上班起的一个月内,用人单位需要和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三、二次入职间隔半年是否需
    2023-03-16
    66人看过
  • 第一次试用期合同和第二次入职合同是否同样有效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二项规定,同一用人单位和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试用期。从立法目的看,试用期的规定,在于给予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一个双向选择的机会;从利益权衡看,法律对试用期进行严格规定,是为了防止处于强势地位的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但同时也不能过于加重用人单位的义务,剥夺其自主用工的权利。因此,该款项应当缩小如下限度:使用者与劳动者签订同一合同的,或者同一使用者与同一劳动者重新签订的劳动合同与原劳动合同内容没有实质性变化的,只能约定试用期。劳动者第二次进入同一家公司,前后合同约定的职场、工作责任、工作报酬等不同。第二次劳动合同为双方设置了新的权利义务,对劳动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应该给该公司设置新的试用期权利。因此,如果是新合同约定试用期合法有效的,公司不需向劳动者支付违法约定试用期的赔偿金。是不是入职前都要签试用期合同不是。劳动法规定是在员工入职一个月之内需要签订劳动合同,没有规定必须签订
    2023-08-06
    166人看过
  • 离职以后多久可以二次入职
    离职,是指职工离开原职务和原工作单位的劳动法律制度。1、员工离职之后,一般情况下需要在离职后的次月才能再次入职。2、如果员工非正常离职,那么就不一定。2、如果员工当月还有工资和考勤计算,那么当月入职会覆盖掉当月前面的考勤记录,所以当月内是无法再次入职的,也就是说离职两个月后是可以再次入职的。一、主动离职不合同可以仲裁吗可以要求单位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单位和员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公司应在员工入职起一个月内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若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从第二个月起支付员工双倍工资。因为单位违法在先,书面提出离职后可以随时辞职,并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双倍工资、支付加班工资等。首先是没有签订合同的双倍补偿,一般计算11个月的工资。二、月中离职公司社保需要员工承担一部分吗离职当月社保一般是由单位缴纳。一般来说,月初
    2023-02-20
    430人看过
  • 离职证明能开第二次吗
    可以。离职证明是可以开多份的,只要原公司同意即可。离职证明必须有原公司的盖章。离职证明,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书面证明,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后必须出具的一份书面材料。一、三天旷工离职要开离职证明吗劳动者离职时,用人单位开具离职证明,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离职证明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书面证明,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后必须出具的一份书面材料。作用主要是:证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经解除劳动关系。二、解雇员工需要带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吗?用人单位在解雇员工时需要出示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解除劳动合同证明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书面证明,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后必须出具的一份书面材料,单位须依法向劳动者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并为其办理离职手续。三、离职申请书和离职证明一样么离职证明和离职申请不是一样的。离职证明,是用人单位按照法律规定,为劳动者出具的解
    2023-06-29
    60人看过
  • 如何在第二次离婚中起诉未判决的第一次?
    第一次离婚没判第二次起诉,还是起诉到基层人民法院,然后写明自己的诉讼请求和事由,然后如果请求离婚的话,要有明确的证据证明夫妻双方感情确已破裂,无法修复。在法院开庭之前会安排调解。如果调解不成,法院则会开庭审理,然后根据双方提供的证词,来下判决,如果确定双方感情确已无法修复,则依法判处离婚。第二次起诉离婚需要第一次的判决书吗第二次起诉离婚的流程跟第一次是一样。法院确认感情破裂的,最短会在三个月内判决离婚,最长十五个月离婚。实践中法院要确定离婚诉讼双方当事人夫妻间感情是否完全破裂,多会从当事人双方的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离婚原因、夫妻关系的现状和有无和好的可能等方面统合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
    2023-07-02
    394人看过
  • 刚入职一天第二天离职可以吗
    一、刚入职一天第二天离职可以吗初入职场仅短短两天亦可申请离职。根据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劳动者有权提前30个自然日内,通过书面方式向用人单位提交辞职申请,从而解除与之签订的劳动合同。而对于处在试用期阶段的劳动者而言,只需提前3个工作日向用人单位发出书面通知,便可顺利解除劳动合同。辞职,顾名思义,即是指劳动者主动放弃其在用人单位所担任的职务,进而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与其之间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关系的行为。《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二、签了自愿离职还能劳动仲裁吗签署了自愿离职协议后仍然有权发起劳动仲裁。对于已签署并批准此类协议的劳动者来说,其是否能够提起劳动仲裁主要取决于其是否在发现自身合法权益遭受损失之时尚未超过法律规定的仲裁时效。只要满足上述条件,劳动者即可依法向相关机构提出劳动仲裁申请
    2024-04-27
    50人看过
  • 工作二十年离职如何补偿
    工作二十年离职补偿是不一定有的,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辞职)分三种情况:如果是劳动者提前30天(试用期3天)通知用人单位,则不需要任何理由,也不用单位批准,但用人单位不承担经济补偿。如果是无故被辞退需要补偿。一、合同未到期提前解约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所以合同未到期辞职也是可以的,只要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了,至于赔偿问题,一般来说是不用赔偿的,在下面的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要承担违约责任。二、临时工能否想走就走临时工不能想走就走。如果劳动者想要辞职,需要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到期后自然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还在试用期内,那么只需要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即可。 如果是试用期的话,只需要提前三天提交辞职信就可以了,但如果是转正之后的话,那么便需要提前一个月提交辞职信才行。提交完辞职
    2023-03-20
    81人看过
  • 入职两个月即被辞退,补偿问题如何解决?
    入职两个月被辞退有补偿如下:1、如果是过失性的辞退,是不给补偿的。过失性辞退是劳动者违法受到刑事处分等,以及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造成公司经济损失等;2、如果单位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支付赔偿金;3、如果有关赔偿事宜无法与单位达成一致意见,可以在被辞退一年内申请劳动仲裁要求;4、应当在离职的当天结清所有的报酬赔偿金补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刚过试用期被辞退有没有补偿刚过试用期被辞退有补偿。相关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没有任何合法理由,也没有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不存在违反规定的情形,可以认定该用人单位行为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情形,应该支付赔偿金。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
    2023-07-22
    231人看过
  • 如何补偿第二次医疗延误
    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规定,第二次医疗误工费的支付标准根据受害人的时间和收入确定。延迟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继续旷工的,旷工时间可以计算到伤残认定日的前一天。被害人有固定收入的,滞纳金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被害人没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被害人不能证明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的,参照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同行业或者类似行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计算。2。最新的误工费补偿标准。误工费根据双方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伤者缺勤时间根据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诊疗证明确定。因伤连续延误的,延误时间可计算至最终伤残评定前一日。2。当事人有固定收入的,滞纳金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实际减少的收入必须是实际损失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班薪、法定兼职收入等,但一般不包括企业经营者作为受害人损失的
    2023-05-31
    200人看过
  • 开发入职第二天离职有什么原因?
    遇到这种情况,分析下可能的原因:(一)劳动合同条款与面试时不一致。一般公司在员工入职第一天会先把劳动合同签掉。有些公司在签合同时才告知新员工试用期工资打折、试用期过后才给交社保等,让新人产生疑虑。(二)直线经理告知的工作内容与面试时描述的相差悬殊,新人认为不是自己期望的方向。(三)第一天即安排新人加班,让新人感受到过大的加班压力。(四)听到老员工议论前任的离职原因,比如完不成目标被炒、被上司穿小鞋、这个职位一年换了N个人明显是个坑……(五)办公电脑太老速度过慢影响工作效率。特别是与it相关的工作,员工很在意电脑是否顺手、网络是否够快。这些他们每天都要使用的必不可少的东西,如果一上来的配置就不够,估计也不大会短时间内改善。影响了效率怪谁呢说不清楚,还是趁早闪人吧(六)手上又接到其它公司offer,不好意思直接拒掉已经约好的入职承诺,先报个到,找个借口在试用期离职。总之,新员工只来一天就不来了
    2023-06-26
    50人看过
换一批
#银行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货币
    词条

    货币是度量价格的工具、购买货物的媒介、保存财富的手段,是财产的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本质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它反映的是个体与社会的经济协作关系。 货币政策是一种宏观经济政策,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也是间接调控经济的政策,其具有长... 更多>

    #货币
    相关咨询
    • 二次入职离职补偿金如何结算,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8-08
      二次入职离职补偿金的结算与第一次离职补偿金的结算是一样的,即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 职工辞退二次入职赔偿金该如何发放呢
      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12
      用人单位在以下情形下需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被迫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之规定,劳动者被迫解除劳动合同有如下情形: 1、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比如强行给员工“放假”、“停工”,可视为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条件。 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如超过工资发放日期仍未支付工资,少支付加班费等。 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
    • 员工二次入职的工龄是如何的?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7-25
      员工二次入职,是指员工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之后,与另一个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或者与同一单位解除劳动关系之后,重新与该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续签是指劳动合同期满,双方当事人均有继续保持劳动关系的意愿,经协商一致,延续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行为。前者是一个断续的法律行为,后者是连续的法律行为,因此,二次入职不属于续签。
    • 二次入职离职补偿金怎么结算,具体规定有哪些
      湖南在线咨询 2023-08-07
      二次入职离职补偿金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进行结算;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个月工资结算;不满六个月的按半个月工资结算。
    • 第二次入职劳动仲裁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2-01
      打卡记录,工资卡及工资转账记录和其他员工的证词,这些可以证明您与公司存在劳动关系。 第二次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您可以向公司主张双倍工资赔偿。此外,若没有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您,您可以再主张一个月的待通知金。 您现在离职了吗?与公司沟通过吗?您来电详细说一下情况,了解案情后方便为您提供免费法律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