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市中交警大队开展安全出行伴我行活动,民警在社区和主要路口提醒驾驶员和市民,夏日驾车要注意夏日综合征。
交警为事故频发找病因
据市中交警负责人介绍,日前大队与市卫生局有关专家联合调查发现,夏日综合征可导致交通事故频发。所谓夏日综合征,是指因高温天气引起的诸如精神疲惫、心理烦躁、容易疲劳等心理生理体征,导致驾驶员在驾车行驶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据调查分析,九成以上交通事故的驾驶员承认盛夏驾车难免出现精神疲惫、心理烦躁、急于抵达目的地等心理。其中,路口仍是事故多发地,每天上午9至10时、中午12时、下午3时至5时、晚上7时至10时是交通事故多发时段,机动车行驶过程中超速、抢道行驶、变道行驶,非机动车及行人横过马路时抢道等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三大禁区敲响安全警钟
据介绍,市中交警在30多个社区开辟了安全出行工作站,利用节假日提醒社区居民出行远离三大禁区。一是绝对禁止酒后开车。据调查,社区周边扎啤摊常见停放不少私家车,驾驶员认为家住附近,只要不喝醉开车无妨,但是往往造成酒后交通事故惨剧。
二是绝对禁止疲劳驾驶。夏天人们睡觉晚,白天开车容易犯困。尤其是中午,司机常会困得睁不开眼。交警建议,驾驶员最好养成午睡的好习惯。
三是绝对禁止开病车上路。夏季的高温、大雨对车辆各个部件都是严峻考验。马路上水箱开锅的、发动机粘缸的、着火的、爆胎的、电路受潮短路的都情况都不少见。
驾驶员开车禁穿两种鞋
夏日高温,穿鞋不慎也是交通事故隐患。交警提醒,开车不可穿拖鞋、高跟鞋。夏日天气炎热,很多市民喜欢穿拖鞋出行,一些爱美的女士特别喜欢穿漂亮的高跟鞋,但驾驶机动车出行时非常危险。如遇紧急情况需要紧急停车时,穿拖鞋、高跟鞋踩刹车时极易出现脚底打滑、踩不实,甚至踩不到刹车踏板等情况,导致追尾、撞人等交通事故发生。
-
施工路段发生交通事故
272人看过
-
禁止通行路段发生交通事故
65人看过
-
路段发生交通事故谁责任?
238人看过
-
阴天最易引发交通事故
214人看过
-
禁行路段发生交通事故定性
406人看过
-
交通事故易发生争议的事项
139人看过
机动车是指使用发动机作为动力来源的车辆,通常包括汽车、摩托车、拖拉机、农用车等各种车辆。机动车具有速度快、操作灵活、舒适性高等优点,但同时也需要遵守交通规则和安全驾驶。 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和排放标准,并取得相应的行驶证和... 更多>
-
上班时间段休息时间段发生交通事故算工伤吗江西在线咨询 2022-01-28《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因此,你所说的上班时间段休息时,具体又是什么情况,个人觉得在不清楚的情况下,并不说明你这种情况就肯定不是工伤, 那么如
-
哪个时间段最容易发生广东在线咨询 2022-10-26上午11时至下午1时,经过上午的劳累,人的大脑神经已趋疲劳。加上有的司机急于赶路,来不及吃饭,极易出现意外。而午餐后人体内的大量血液作用与胃肠等消化系统,脑部供血相对较少,因此会出现短暂的困倦感和注意力分散。这段时间千万不要开疲劳车。据不完全统计,下午5时至7时发生的交通事故约占全部事故的1/4,因此尤需小心。黄昏时分光线由阴转暗,司机容易出现视觉障碍,导致判断失误,采取措施不当。另外,行人在行走
-
毕节路段发生交通事故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2-07事故的责任是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来划分的,是根据双方当事人对发生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程度来确定。另外,交警划分的事故责任会影响到赔偿责任的承担比例,因为赔偿责任是以事故责任为主要依据的。 事故是在贵州毕节发生的吗?有没有交警介入事故了?你关心责任如何划分,是不是想知道最终的赔偿责任该如何承担?
-
交通事故处理时间段陕西在线咨询 2023-03-07交通事故处理期限: 一、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经过勘验、检查现场的交通事故应当在勘查现场之日起10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鉴定结果确定之日起5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二、当事人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有争议,各方当事人一致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的,应当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调解申请。 对交通事故致死的,调解从办理丧葬事宜结束之日起开始;对交
-
高速路段发生交通事故湖北在线咨询 2022-07-05一、事故发生后立即报警,由交警根据现场勘查笔录、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视听资料等证据作出交通事故认定书。 二、当事人不服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可以在收到认定书后的三天内向作出认定书的上级交警部门申请复核。 三、交通事故受害人伤残赔偿: 1、残疾赔偿金(城镇)上年度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年×伤残赔偿指数;(农村)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20年×伤残赔偿指数; 2、医疗费; 3、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