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院首次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判案员工获赔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9 20:56:41 411 人看过

因离职后,仍有部分工资迟迟拿不到手,今年4月,小常等4名员工将北京奥绿特有机农业技术发展有限(以下简称奥绿特公司)公司告上了法庭。今天(13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依据5月1日刚刚实施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判决支持了小常等4人的诉讼请求,依法判决奥绿特公司支付这4名员工工资、加班费、经济补偿金等共计5.2万余元。据悉,这是北京法院首次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判决案件。据小常讲,2007年4月5日,当时23岁的小常入职奥绿特公司,担任开发拓展部经理职务。然而,从当年5月份起,公司就开始拖欠员工工资。2007年11月13日,小常从公司离职。然而至今,公司仍拖欠着小常几个月(2007年8月到11月13日)的工资。小常称,其曾多次与公司总经理协商,但均未果。和小常有着同样经历还有卢先生、袁先生和张先生。无奈之下,2008年3月,小常等4人向朝阳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了申诉,但是,3月25日,小常等4人却接到了《不予受理通知书》,理由是他们的申诉超过了60天的时效。无奈,他们又将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各种补贴,并给付经济补偿金总计79000余元。

庭审中,奥绿特公司辨称,一方面,小常等4名员工的起诉未经过仲裁裁决,其起诉不符合规定;另一方面,他们的起诉也已经超过了60天的时效规定。

法院经审理认为,用人单位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奥绿特公司应当补发拖欠员工的工资。关于是否超过申诉时效的问题,法院认为,2008年5月1日实施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了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故4原告主张的诉讼请求并未超过该法规定的申诉时效。因被告未及时发放工资,故应当支付拖欠工资25%的经济补偿金。最终,法院判决奥绿特公司支付小常等4人工资、加班费、经济补偿金等总计52000余元。

据悉,这四起案件系北京法院首次适用5月1日刚刚实施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判决的案件。本案争议的申诉时效问题是此次出台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与《劳动法》的重要变化之一。《劳动法》第82条规定申诉时效期间为60日,这一规定是为了尽快解决劳动争议。但是在劳动争议处理的实践中,由于劳动争议的情况较为复杂,当事人尤其是劳动者一方往往因不能在60日内申请仲裁,致使其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法律救济。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申请时效期间制度进行了完善,增加了时效中止、中断制度,并将时效期间由原来的60日延长至1年。据法官介绍,尽管《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的时效是针对仲裁而言的,但是出于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考虑,本着立法精神,法院对这四起诉讼案件也适用了新的规定。

法官说法:

名词解释:劳动争议仲裁的申请时效期间,是指为了促使当事人及时行使权利,便于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查明案件事实,正确处理争议,而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一定期限内提起仲裁申请的期间。超过申请时效期间,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将不受理仲裁申请。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十二条: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申请仲裁时效期间的主要变化:

一是延长了申请时效期间。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二是针对实践中拖欠劳动报酬的问题比较突出,而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往往不敢申请仲裁的情况,作出特别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上述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三是补充规定了时效中断制度。规定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四是完善了时效中止制度。规定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时效期间内申请仲裁的,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5月26日 00:0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劳动争议调解相关文章
  • 北京市劳动争议律师释义:劳动争议仲裁员的聘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设立仲裁员名册,律师认为仲裁员应当公正廉洁,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一)仲裁员名册法官(二)从事法律研究、教学工作,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三)具有法律知识,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会工作五年以上的;(四)律师执业三年以上的,劳动争议仲裁员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从事劳动争议仲裁工作的人员,包括专职仲裁员和兼职仲裁员。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仲裁员的资格主要包括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1)仲裁员的道德素质。仲裁员应当公正廉洁,这是维护劳动争议仲裁公信力的前提。(2)仲裁员的业务素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②从事法律研究和教学,具有中级以上职称;③具有法律知识,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或工会等专业工作5年以上;④律师执业至少三年了。这些条件是为了保证仲裁员的专业水平,以便更好地开展仲裁活动
    2023-05-07
    110人看过
  • 法律依据:《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文章中也通过对工伤保险待遇上的一些相关规定来进行充分的阐述了,请求工伤保险待遇有无视效限制,那么我们在看过本篇文
    2023-08-17
    226人看过
  • 北京农学院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市委教育工委等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高等学校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意见》精神、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为依据,依法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重视这项工作,切实提高对做好学校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处理协调好劳动关系,化解矛盾,维护学校正常的工作秩序,促进学校教职工队伍的稳定,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二、调解委员会的设置1、调解委员会主要职责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参照《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北京市人事仲裁办法》制定学校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工作规则;调解本学校教职工与学校发生的劳动、人事争议,依照调解委员会工作程序依法进行调解。调解委员会在学校
    2023-04-01
    411人看过
  • 北京劳动动纠纷律师解读:聘任劳动争议仲裁员
    北京时开劳动纠纷律师针对那些准备做仲裁员的人事总结了几点当争议仲裁员应当符合哪些条件: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设仲裁员名册。律师认为,仲裁员应当公道正派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一)曾任审判员的;(二)从事法律研究、教学工作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三)具有法律知识、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或者工会等专业工作满五年的;(四)律师执业满三年的。所以,劳动争议仲裁的仲裁员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聘任后,专门从事劳动争议裁决工作的人员,包括专职仲裁员和兼职仲裁员。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的仲裁员任职条件主要包括道德素养和业务素质两方面:(1)仲裁员的道德素养。仲裁员应当公道正派,这是维护劳动争议仲裁公信力的前提。(2)仲裁员的业务素质。仲裁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曾任审判员的;②从事法律研究、教学工作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③具有法
    2023-06-14
    421人看过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草案接受三审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草案接受三审一裁终局案件方便诉讼救济劳动争议仲裁法草案今天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进行三审。修改后的草案对一裁终局的劳动争议仲裁案件补充规定了诉讼救济渠道。草案二次审议稿在第四十七条中规定,下列劳动争议案件,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一是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法定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二是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三是选择仲裁的集体合同争议。有些常委委员、部门和专家提出,这一规定有利于解决劳动争议处理周期过长的问题,但不一定都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议再作斟酌。有的常委委员和专家建议规定劳动者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案件为终局裁决。法律委员会经同财政经济委员会和国务院法制办、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研究认为,草案第四十八条对当事人可以申请撤销仲
    2023-06-10
    98人看过
  • 北京市成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我是从外地来京打工的农民工,给老板干了半年活才知道老板没给我上社保,我该如何维权呢?5月26日上午,北京市首家专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海淀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正式启用,该院一层的办事大厅设立有13个窗口可办理相关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受理、咨询、调解等业务。据介绍,我国劳动人事争议处理采取一裁两审制度,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是法律赋予的处理劳动人事争议的专门渠道,是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法定前置必经程序。发生劳动人事争议,当事人如果选择法律渠道解决,必须先经过仲裁。目前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是法定机构,由劳动人事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和用人单位等代表组成,因受人员编制和经费来源的限制,导致劳动争议案件处理能力受限,主要表现在案多人少,办案条件较差。2008年至2010年的三年间,全市各级仲裁部门共处理劳动争议案件184297件,超过2007年前十年案件量的总和。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推进劳动人
    2023-04-25
    285人看过
  • 扣绩效工资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吗
    扣绩效工资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扣绩效工资是由于福利待遇引起的纠纷,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扣绩效工资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吗的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n(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n(二)因订立、履行、变更
    2022-06-26
    480人看过
  • 哪些劳动纠纷案件适用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一、哪些劳动纠纷案件适用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这些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二、劳动纠纷调解的基本原则调解劳动争议原则包括事实清楚原则、自愿原则、合法原则。事实清楚原则是指调解应当在调查清楚的情况下进行。自愿原则是指调解应当尊重该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合法原则是指调解程序要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条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二条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
    2024-03-05
    380人看过
  •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中调解员做什么?
    一、什么是调解员实施调解是指通过召开调解会议对争议双方的分歧进行调解。调解会议一般由调解委员会主任主持,参加人员是争议双方当事人或其代表,其他有关部门或个人也可以参加。调解员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担负调解民间纠纷工作的人员,包括调解委员会的委员和调解小组的调解员。二、调解员的工作内容(一)受理纠纷1、是纠纷当事人主动申请调解;2、是人民调解委员会发现纠纷后主动调解;3、上级部门交办调解。受理纠纷后,如发现纠纷不属于人民调解范围,或者当事人表示异议的,应当告知当事人按照法律、法规向人民法院起诉或提请有关部门解决。随时可能激化的纠纷,应当在采取必要的疏导措施后,及时提交有关部门处理。(二)调解前的准备工作1、受理纠纷后,要向当事人、知情人和周围群众、当事人所在单位进行调查,掌握纠纷情况、弄清纠纷性质,拟定调解方案;2、应当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告知当事人人民调解的性质、原则和效力,以及当事人在调解活动中
    2023-02-06
    160人看过
  • 热点关注:六类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2007年12月29日通过,将于2008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六类劳动争议适用本法。这六类争议是: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福州市农民工维权工作站站长、福州新世通律师事务所律师翁齐斌说,双方协商和解、专门调解机构组织调解、仲裁、诉讼是解决劳动争议的法定手段。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劳动者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2023-04-25
    312人看过
  • 法院启用微信调解劳动争议案
    法官、劳动争议案件原被告互加微信好友,在微信上进行调解。昨天,市二中院劳动争议案件微信调解平台正式启用。微信调解平台实际上是劳动争议案件承办法官建立的专门微信账号。诉讼中,法官根据具体情况,将同意使用微信调解的劳动争议案件双方当事人加为微信好友,邀请他们加入由法官主持的微信聊天室开展调解工作。在聊天室中,法官主要就调解方案、调解书主文表述、正式签署调解书时间等问题与双方进行协商。双方达成共识后,法官将草拟的调解协议发至平台,由双方确认或提出修改建议。双方对调解协议共同确认后,法官通过平台通知双方到法院接受询问,签署谈话笔录、调解协议,并领取调解书。微信调解开创了线上调解模式,较之传统的线下调解,该平台便于当事人联系法官,当事人可随时随地与法官通过微信沟通。而且,微信断点连续的沟通方式,使得法官和当事人均可利用各自零散时间表达意见,有效提升了调解效率,尤其对工作任务较为繁重的法官来说,只需抽
    2023-06-07
    450人看过
  • 法工委解读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仲裁时效延长为1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2月2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在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主任李援就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李援说,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与6月份通过的劳动合同法,8月份通过的就业促进法一起,更加完善我国的劳动法律制度。。李援指出,当前劳动争议方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时效短、周期长、维权成本高。第二,有些用人单位利用现有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恶意拖延劳动争议的解决,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李援指出,现行的时效是劳动法规定的,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要申请仲裁。当初立法的目的是为了尽快来解决劳动争议。结果在实践中,发现时效太短不利于保护劳动者权益。本法这次把时效延长为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权利被损害时起一年内可以提起仲裁申请。仲裁时效延长为1年,并且规定了时效的中断和中止制度。特别是对劳动者追索劳动报酬的争议时效作了特别规定。在存在劳动关系期间,追讨拖欠的工资
    2023-06-06
    426人看过
  • 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法侧重于调解的作用
    一是调整和充实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根据现行规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是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企业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主任为工会代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主要从两个方面对现行规定进行调整和丰富:(1)保留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但考虑到工会代表的是职工的利益,规定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职工代表由工会会员或者全体职工选举产生;主任由工会代表或者双方选举产生的人员担任。(2)增加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劳动争议律师,即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和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前者是指依照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章程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下设的调解民事纠纷的群众性组织,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后者是指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区域性调解组织。二是完善对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的要求。(1)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调
    2023-05-31
    382人看过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解读:及时公正解决劳动争议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主任李援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对其进行了解读,称这次立法在及时、公正解决劳动争议,给劳动争议当事人双方提供方便和快捷的处理机制等方面下了很大工夫。李援表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继6月份通过劳动合同法,8月份通过就业促进法,本届人大常委会今年通过的第三部关于劳动方面的法律。这部法律加上前面通过的两部法律,对中国的劳动法律制度进行了完善。从整个制度上来看,更加完备。李援说,当前存在的关于劳动争议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第一,时效短、周期长、维权成本高。第二,有些用人单位利用现在的一些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来恶意拖延劳动争议的解决,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造成社会矛盾的激化。针对这些问题,法律有针对性地做出了一些规定。第一,对调解予以强化。把着重调整作为劳动争议处理的一个原则作了规定,整合了现在社会上已经成立的各种
    2023-06-07
    273人看过
换一批
#民事调解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劳动争议调解是指在劳动争议发生后,由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争议进行调解的过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通常由用人单位或工会组织派代表组成,也可以由第三方机构组织成立。 在调解过程中,律师可以作为调解员参与调解过程,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和指导,帮助当... 更多>

    #劳动争议调解
    相关咨询
    • 公司怕员工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吗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2-14
      公司是不怕员工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的。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对劳动争议在事实上作出判断、在权利义务上作出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劳动争议仲裁不仅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同时也保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利。更何况,用人单位拥有比劳动者丰富得多的资源,可以穷尽法律手段让劳动者筋疲力尽,最后即使败诉也只是付出了自己本应当承担的责任。《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
    • 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调解程序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4-17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条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 仲裁法调解仲裁法怎样解决劳动争议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5-29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六大亮点如下: 1、延长了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期间; 2、缩短了劳动争议仲裁审理期限; 3、仲裁管辖体现了合同履行地优先的原则; 4、部分案件实行有条件的“一裁终局”; 5、减轻了当事人经济负担; 6、减轻劳动者的举证责任,加重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
    • 劳动争议仲裁法X么时候颁布,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X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7-07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仲裁时效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
    • 北京市人事争议与劳动争议仲裁办法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3-05
      ■人事争议与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不同北京市人事争议仲裁办法与机构适用于本市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因人事关系的建立、变更、解除等发生的争议,以及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应当仲裁的其他人事争议。具体包括:受聘人员与聘用单位对公开招聘、聘用程序、定期或者聘期考核、解聘辞聘、未聘人员安置等问题发生的人事争议;国家机关与工作人员之间因录用、调动发生的人事争议;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发生的争议;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