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与房屋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最长诉讼时效为20年,即超过20年的,法院不予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赠与房屋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最长诉讼时效为20年,即超过20年的,法院不予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和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20年以上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房 产 赠 与 的 诉 讼 时 效 是 多 长 时 间 ?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赠与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赠与人在赠与财产时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如果赠与人与受赠人之间发生了房产赠与合同纠纷,那么如何认定诉讼时效呢?
根据素材中的描述,办理房产赠与公证需要提交赠与人的身份证件、赠与书、赠与物清单及所有权证明等证件和材料。而针对房产赠与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
因此,房产赠与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为3年。
综上所述,赠与房屋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最长诉讼时效为20年,即超过20年的,法院不予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20年以上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赠与合同时效是多长时间,法律上如何认定
51人看过
-
不动产赠与合同生效时间
158人看过
-
房产赠与合同效力怎样认定,其生效时间是什么时候
345人看过
-
房产赠与过户需要多长时间
450人看过
-
公证赠与合同生效时间是何时
259人看过
-
房屋赠与合同提起诉讼要多长时间
365人看过
房产赠与是指房产权利人将其名下的房产所有权转移给他人的行为。赠与是一种无偿行为,房产权利人在赠与时需要做出自愿放弃所有权利益的决定。 在进行房产赠与时,需要办理相关的手续,包括赠与人与受赠人的协商、签订赠与协议、办理公证、办理房屋权转移登记... 更多>
-
赠与房产公证后多长时间有效,赠与合同有效期江西在线咨询 2021-11-07如果赠与公证书没有标明有效时间,只要赠与没有实际交付和转让,公证书就一直有效。如果发生几种法定情形,如受赠人严重侵犯赠与人或近亲属的合法权益,对赠与人有赡养义务而不履行,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
-
房屋赠与合同生效后多长时间可以买卖河北在线咨询 2023-11-22房屋赠与合同生效过户后随时能买卖。我国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赠与房屋权利的转移需要办理过户登记,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受赠人取得房屋产权后可以进行买卖处分。
-
房产赠与合同是否约定合同的诉讼时效广东在线咨询 2022-09-01办理房产赠与的相关事项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赠与公证是国家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证明产权人将个人所有的财产无偿地赠送给他人的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一)办理赠与公证由赠与人住所地或赠与行为发生地公证处受理。赠与不动产的,也可由不动产所在地公证处受理。(二)办理房产赠与公证申情人
-
赠与房产证多长时间能拿到?安徽在线咨询 2022-05-30规定是,二手房办理过户手续,双方当事人递交材料证件提交过户申请之后,房管部门在受理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可以办理完毕新的房产证。《房屋登记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自受理登记申请之日起,房屋登记机构应当于下列时限内,将申请登记事项记载于房屋登记簿或者作出不予登记的决定: (一)国有土地范围内房屋所有权登记,30个工作日,集体土地范围内房屋所有权登记,60个工作日; (二)抵押权、地役权登记,10个工作
-
房屋赠与合同的生效时间是怎样的山西在线咨询 2023-08-12赠与合同应属诺成合同,诺成合同应当是合同的一般形态,任何合同只要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便告成立。合同自成立时生效,如果双方对生效时间另有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 但是合同生效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订立合同时,当事人双方都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双方在订立合同时意思表示真实,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 3.合同的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