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处理的注意事项及法律依据是什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2-28 08:50:36 462 人看过

一、劳动争议处理的注意事项有:

1、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2、是否属于劳动争议的范围;

3、劳动争议双方的主体是否合法。

二、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依据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8日 08:0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劳动争议处理相关文章
  • 人事和劳动争议的法律事项
    根据《条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员制度和仲裁庭制度。仲裁庭审理的主要程序如下:VI.上诉和答辩申请人应陈述仲裁请求、事实和理由被申请人应答复申请人的仲裁请求。申请人当庭变更、增加或者撤回仲裁请求时,被申请人表示难以当庭答辩的,仲裁庭可以安排适当的答辩期限。调查和质证在仲裁庭的主持下,调查本案争议的事实,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应遵循仲裁庭的调查程序并陈述事实;经仲裁庭许可,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可以对仲裁庭未积极调查的其他事实作出补充陈述在仲裁庭询问且当事人明确表示对案件事实没有其他补充后,仲裁庭对案件事实的调查结束,转入证据质证程序。双方应准备所有证据的副本(准备足够数量的副本),并在开庭前按顺序整理相应的原件。在质证前,仲裁庭将询问当事人是否有其他证据需要向法庭提交,或者在一定期限内是否有证据线索需要提交。当事人应当将准备好的证据一次提交仲裁庭或者申请延期提交。但是,
    2023-05-07
    179人看过
  • 涉外劳动争议诉讼法律依据
    【法律依据】一、《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第五条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须为该外国人申请就业许可,经获准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以下简称许可证书)后方可聘用。第六条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从事的岗位应是有特殊需要,国内暂缺适当人选,且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岗位。用人单位不得聘用外国人从事营业性文艺演出,但符合本规定第九条第三项规定的人员除外。第十六条用人单位应在被聘用的外国人入境后十五日内,持许可书证书、与被聘用的外国人签订的劳动合同及其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证件到原发证机关为外国人办理就业证,并填写《外国人就业登记表》。就业证只在发证机关规定的区域内有效。第三十四条禁止个体经济组织和公民个人聘用外国人。二、《劳动合同法》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法律风险】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涉劳动争议诉讼法律实务,涉外劳动争议诉讼可能发生以下法律
    2023-04-17
    377人看过
  • 法律依据:《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文章中也通过对工伤保险待遇上的一些相关规定来进行充分的阐述了,请求工伤保险待遇有无视效限制,那么我们在看过本篇文
    2023-08-17
    226人看过
  • 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性及依据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3)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4)考勤记录;(5)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其中,(1)、(3)、(4)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劳动仲裁怎样确定劳动关系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可以从以下证据来证明:(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
    2023-07-06
    168人看过
  • 合同诈骗的常见手段及注意事项,具体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一、合同诈骗的常见手段及注意事项,具体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合同诈骗的常见手段为:1、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勾当;2、运用见证手法骗取信任;3、冒用他人名义实施诈骗。合同诈骗的注意事项为:1、应以是否超过经营范围为标准判断项目的真实性;2、认清合同公证和见证的内容;3、核实对方人员、单位的真实性。《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温馨提示】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
    2024-01-26
    283人看过
  • 劳动争议解决的法律依据和内容
    1、什么是劳动争议?由劳动关系各方之间劳动权利和义务的差异引起的争议,也称为劳动争议。其中有些是关于既定权利的争议,即因适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以及集体合同的既定内容而产生的争议;有些是因要求新权利而产生的纠纷,这些纠纷是因制定或改变工作条件而产生的纠纷劳动合同纠纷属于民事纠纷,而纠纷一般是由合同和侵权行为引起的起诉书:劳动争议起诉书(纠纷)和民事起诉书(纠纷)。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纠纷)和劳动合同关系(纠纷)为了保护劳动者(农民工)的权利,首先确认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只有双方盖章签署的劳动合同才可以不存在劳动关系,未经录用的劳动合同不存在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法律关系劳动关系,诉讼事由劳动争议)和劳动合同关系(无劳动合同,法律关系为合同关系,诉讼事由劳动合同争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劳动争议司法解释》)第一条第二款的规
    2023-05-07
    308人看过
  •  劳动争议解决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这段内容讲述了在起诉时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诉讼期间的规定、有权管辖此诉的法院以及起诉需要准备的材料。诉讼期间为15天,从当事人签收仲裁裁决书时起算;有权管辖此诉的法院一般是与仲裁委员会同一区县的人民法院;起诉需要准备的材料包括起诉状、证据材料等。首先,我们要注意诉讼期间的规定。根据法律规定,诉讼期间为15天,从当事人签收仲裁裁决书时起算。仲裁裁决书后附的裁决时间并不一定是起算时间。第二,注意有权管辖此诉的法院。一般而言,有权管辖的法院即是与仲裁委员会同一区县的人民法院。例如,由朝阳区劳动仲裁委员会裁决的劳动案件,一般由朝阳区人民法院来管辖。第三,起诉需要准备的材料。 劳 动 诉 讼 需 要 准 备 哪 些 材 料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而劳动诉讼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呢?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当事人申请
    2023-09-04
    133人看过
  • 解雇劳动争议及其主要依据
    辞退是指用人单位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违反规章制度、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等违法违纪行为,经反复教育拒不更换的员工给予的最严厉的处罚。如果被解雇的员工拒绝接受处罚并与企业发生争议,则称为解雇争议。在判断现实生活中的劳动争议是否属于辞退争议时,主要看企业的最终处理结果,而不是处理原因。用人单位解雇员工的原因和依据多种多样,有的是因为员工违纪,有的是因为员工破坏了企业规章制度(包括房屋分配规定和计划生育规定),有的是根据《企业员工奖惩条例》,有的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奖惩暂行规定执行,有的按照企业规章执行。无论用人单位使用何种理由和依据,无论理由和依据是否正确,只要对员工实施解雇处罚,都将涉及员工最大的劳动权利。如果员工不同意解雇处罚,则属于解雇争议。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只要争议当事人提出申诉,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应当受理,不得以被辞退的原因、依据不当或者受理后处理困难作为拒绝的理由。处理辞退
    2023-05-07
    300人看过
  • 景德镇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申请法律依据是什么
    一、景德镇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申请法律依据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号)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景德镇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申请受理条件【予以批准的条件】1.属于规定的劳动
    2023-05-14
    76人看过
  • 劳务派遣争议的注意事项
    为了解决劳务派遣而引发的劳动争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10条规定:劳动者因履行劳动力派遣合同产生劳动争议而起诉,以派遣单位为被告;争议内容涉及接受单位的,以派遣单位和接受单位为共同被告。1.劳务派遣中劳动者、派遣单位、被派遣单位之间是三种不同的法律关系,在这三种法律关系当中,三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一定要用书面的形式固定下来,不然一旦引发纠纷,都将受到牵连。2.劳动者一定要意识到自己只与派遣单位有劳动关系,如果发生劳动纠纷,派遣单位应当是第一被告人,应当承担劳动关系中的相关义务,在争议涉及到被派遣单位时,才可以将被派遣单位作为共同被告人。因此在选择派遣单位的时候,一定要找有能力承担将来法律风险的派遣单位。3.被派遣单位也要意识到自己与劳动者只是劳务关系,不可以对劳动者行使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例如:解除劳动合同、调整工作岗位等,这些行为要通过派遣单位来
    2023-06-21
    425人看过
  • 劳动争议调解协议书制作的注意事项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当协商解决;不愿协商的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明确企业调解的适用范围是写好劳动争议调解申请书的前提。根据有关规定,下列四种原因,申请人可以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一是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二是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三是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四是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争议。申请人可以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提出调解申请。以书面形式提出的,应填写申请书。关于时限的问题。根据有关规定,当事人申请调解,应当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30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向调解委员会提出。一、劳动争议调解申请书写明哪些内容1.首部标题。居中写明:“劳动争议调解申请书”。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分别写明申请人、被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2023-03-26
    242人看过
  • 劳动争议是什么?劳动争议怎么处理
    一、劳动争议是什么西方国家对劳动争议的处理,有的由普通法院审理,有的由特别的劳工法院处理。由特别的劳工法院处理劳动争议,始于13世纪的欧洲的行会法庭,法国1806年于里昂创设了劳动审理所,此后意大利、德国等国才相继设立了劳工法庭。很多国家处理劳动争议采取自愿调解、强制调解、自愿仲裁和强制仲裁4项措施。劳动纠纷也称劳动争议,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就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所产生的争议。劳动纠纷是现实中较为常见的纠纷。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与职工建立劳动关系后,一般都能相互合作,认真履行劳动合同。但由于各种原因,双方之间产生纠纷也是难以避免的事情。劳动纠纷的发生,不仅使正常的劳动关系得不到维护,还会使劳动者的合法利益受到损害,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应当正确把握劳动纠纷的特点,积极预防劳动纠纷的发生,对已发生的
    2023-02-20
    126人看过
  • 涉外协议离婚的法律处理方式及注意事项
    涉外协议离婚的处理:1、双方必须自愿离婚,并就子女抚养、财产、债务等事项达成协议;2、当事人中的一方必须是当地常住居民,原结婚登记必须在中国大陆办理;3、双方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双方必须到当地婚姻登记或中心申请离婚登记,领取离婚证。涉外离婚登记应提交的材料:1、本人户口簿、身份证;2、本人结婚证;3、双方签订的离婚协议。离婚协议应当说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图和对子女抚养、财产和债务处理的协商意见。申请涉外协议离婚需要哪些条件【涉外协议离婚申请条件是什么】1、双方当事人必须是自愿离婚;2、双方当事人必须已对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事项达成一致意见;3、原结婚登记必须是在中国内地办理的;4、双方当事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5、双方当事人必须共同到北京市婚姻登记中心申请离婚登记并领取《离婚证》。【相关知识】涉外协议离婚如何办理1、办理离婚手续的机构如果是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是港、澳、台或外国国籍者
    2023-07-03
    421人看过
  • 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及其意义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和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的纠纷,即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因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义务而发生的纠纷。1、合法原则。依法处理争议,就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要求和权利,义务要求去解决争议,同时要掌握好依法的顺序,即,有法律依法律,没有法律依法规,没有法规依规章,没有规章依政策。2、公正原则。这一原则主要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将劳动争议当事人置于平等的法律地位,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得有超越另一方当事人的特权,另一方面应注意依法保护劳动关系中的弱者劳动者,这与依法保护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的宗旨是一致的,因为它们共同的基点是依法。3、及时原则。首先,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当及时协商或及时申请调解以至申请仲裁,避免超过仲裁申请时效,丧失申请仲裁的权利。其次,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在受理案件后,应当在法定结案期限内,尽快处理完毕,以避免案无定日,欠拖不决的现象。最后,
    2023-03-11
    90人看过
换一批
#劳动争议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劳动争议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或因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等产生的争议。 处理劳动争议的方式有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 更多>

    #劳动争议处理
    相关咨询
    • 劳动仲裁法解决劳动争议的依据是什么,解决劳动争议的依据是什么?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4-09
      《劳动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
    • 处理劳动争议其仲裁程序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形式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3-08
      处理劳动争议,其仲裁程序的法律依据是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原劳动部制定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等。 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形式: 依法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自行和解。 向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不是必经程序,当事人一方不愿调解,或双方调解不成,即向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未经仲裁机构作出处理的劳动争议,人民法院不能直接
    • 人事争议处理的法律依据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5-04
      根据您的情况,我建议您尽快招聘新员工以及稳定剩下的员工的工作情绪。一般而言,人事争议规定规定如下: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如若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另外,当事人一方也可以不经调解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最后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劳动争议起诉所需费用及注意事项
      香港在线咨询 2024-11-30
      根据短文,以下是几种不同的计费方式: 1. 按计件收费方式,担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人以及刑事案件自诉人、被害人的代理人在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和一审阶段分别收费为1500元/件、2000元/件和3000元/件。代理刑事自诉案件或担任被害人代理人的, 可酌减收费。 2. 按标的额比例收费代理涉及财产关系的案件,根据该项法律服务所涉及的标的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收费: -
    • 处理劳动保护争议的主要法律依据
      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20
      目前,处理劳动保护争议适用的法律规范性文件,主要有《劳动法》第4、6、7章,《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关于装卸、搬运作业劳动条件的规定》,《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国营职工个人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工业设计卫生标准》,《尘肺病防治条列》,《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矿山安全条例》,《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