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和犯罪有什么不同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20 19:21:43 452 人看过

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如下:

1、社会危害性大小不同。一般从行为所涉及的数额、范围、手段和后果这几个方面具体衡量社会危害性大小。如盗窃罪以数额大小不同区分违法与犯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强调必须使用暴力手段,故意伤害罪则一般导致被害人伤情达到轻伤以上;

2、触犯的法律类型不同。从客观方面来看,构成犯罪要求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触犯了刑法的有关规定;违法则是触犯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的行为;

3、认定的机关不同。是否构成犯罪必须由人民法院通过审判的方式进行认定,其他任何机关和个人无权决定他人是否构成犯罪。是否构成违法则可以由公安、工商、税务等等一切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机关加以认定;

4、法律后果不同。如果被认定为犯罪,可能被判处刑罚。而违法行为则要接受行政处罚。

两者的联系在于,两者都属于违法行为,均具有社会危害性。一般违法与犯罪,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只是在危害程度和处罚方法上有所不同。如果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不能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一、寻衅滋事情节本罪与非罪的区分

根据本条的规定,寻衅滋事罪,必须是行为情节恶劣、情节严重或者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才构成犯罪。对于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寻衅滋事行为,只能以一般违法行为论处。我们认为,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属于情节严重应该综合以下几个方面因素进行分析:

1、行为的方式和手段。行为的方式和手段对危害结果的大小具有决定性作用,对社会心理的伤害程度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在认定情节是否严重时,应该考察行为人是否使用了暴力、威胁等手段,是否采用了公开或者组织的方式等。

2、行为的直接危害结果和间接不良后果。直接危害结果是行为直接对社会造成损害。间接不良后果是指行为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或间接引起的损害。行为人是否造成被害人自杀,是否引起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是否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等,是认定情节严重与否的重要因素。

3、行为的时间和地点。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实施,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是不同的。白天在公共场所的滋事活动当然要比晚上在荒郊野外的危害性大。

4、行为人的一贯表现。行为人的一贯表现表明了行为人主观恶性的大小,决定着行为人接受改造的难易程度。是否多次寻衅滋事、屡教不改,也是认定情节严重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11日 04:2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婚姻自由相关文章
  • 怎么区别违法和犯罪
    违法是指一切违反国家宪法、法律、法令、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行为,其外延极为广泛。而犯罪特指符合我国《刑法》关于犯罪的规定,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第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第二,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也就是说危害社会的行为必须同时是触犯《刑法》的行为,才构成犯罪。第三,犯罪必须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只有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此外,违法和犯罪的重要区别还在于处罚方式的不同。违法行为一般情节比较轻微,会收到相应的行政处罚,而一般的行政处罚方式只有罚金和拘留。针对犯罪的刑罚是最为严厉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五种,而附加刑包括罚金、没收财产和剥夺政治权利三项。一、免诉的条件是什么(一)行为人的行为必须已经构成犯罪,这是免刑制度的前提条件。行为如果不构成犯罪,当然谈不上刑罚处罚问题,更谈不上免刑
    2023-03-12
    326人看过
  • 违法犯罪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
    违法犯罪包括以下行为:1、作为型犯罪行为,指表现为某种身体动作的行为。作为一种通常意义上的行为,说到行为,首先指的是行为;2、不作为型犯罪行为,与行为相比,不作为是指行为人具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法律义务,能够实施但不能实施的行为;3、持有型犯罪行为,持有是指某些法律禁止的物品之间存在支配关系的状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醉驾是故意违法犯罪吗一、醉驾故意违法犯罪吗所谓犯罪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而追求或放任此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醉酒驾驶行为人
    2023-07-07
    467人看过
  • 犯罪方法罪和教唆犯罪的不同之处
    第一,传授犯罪方法罪是独立的罪名,具有独立的法定刑,其罪名和法定刑并不依传授的是何种犯罪的方法而改变;教唆犯罪不是独立的罪名,也不具有独立的法定刑,其罪名和法定刑依教唆他人实施的犯罪罪名和法定刑而确定。第二,两者侵犯的犯罪客体不同。传授犯罪方法罪有自己固定的客体即社会治安管理秩序,它不以其所传授的犯罪所侵害客体为转移;而教唆犯罪并无固定的客体,其实际侵犯的直接客体应依照教唆他人实施的犯罪而确定,也即取决于被教唆犯罪的性质。传授犯罪方法罪的犯罪构成是?构成传授犯罪方法罪的要件为: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传授犯罪方法的行为,即以语言、文字、动作或者其他方式方法将实施犯罪的具体经验、技能传授给他人的行为;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4、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九条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
    2023-07-05
    365人看过
  • 不办养狗证犯什么罪,违法吗
    没办狗证养狗是违法的,但是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罪名,一旦被举报,狗狗会被带走,具体执法的是就近的派出所,偶尔会随从几个畜牧站的一起所谓的联合执法,甚至行政执法的城管。超数量饲养犬只的,由公安机构责令限期处理,每只犬可并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逾期不处理的或者处理后犬只返回的,没收其犬只。如果是在农村的话,就不需要了,在城市的话,是需要办的,办了一个之后自己也放心一点,因为不能保证一定不出意外。一、养狗不办狗证犯法吗?狗证是证明狗狗身份的证件,因此在城市人口密集的地方饲养狗狗需要办理专门的法定的狗证,而在农村或偏远郊区等地区饲养狗狗可以选择不办理狗证。办理狗证需要注意下面几点:首先狗狗主人需要在18岁以上并且精神健康。其次,狗狗主人还需要有固定的居住场所,并且是独户居住,每一户只能饲养一只狗狗。再者,需要在小区居委会签订养犬义务保证书,领取符合养犬条件的证明。最后,狗狗需要注射完全程序的疫
    2023-03-17
    162人看过
  • 犯法和犯罪的不同点在哪里?
    犯法是指违反国家宪法、法律、法令等法规的一切行为,其涉及面极其广泛,犯罪是指触犯我国《刑法》关于犯罪的规定的行为,必须具备一些特征。构成危害社会的行为才算是犯罪,其对社会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并且犯罪针对的是违反刑法的行为,即犯罪者在危害社会的同时,也违反了《刑法》的行为,这样才构成了犯罪。违法犯法有什么区别违法和犯法的区别具体如下:1、概念不同:违法,是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致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受到破坏,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2、性质不同: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行为,但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即违法行为是包含犯罪行为的。违反任何法律法规都构成违法,但是只有在违反刑法时才构成犯罪;3、处罚方法不同:违法的处罚,可以是警告、行政拘留、罚款、吊销证件等。而犯罪的处罚,一般是拘役、管制、徒刑、死刑,可以并处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4、社会危害程度不同:违法情节比较轻微,
    2023-07-01
    426人看过
  • 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
    违法是公民个人或者社会组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它表现为行为人不履行守法义务,超越法定行使权利的界限,对其他主体的合法权益造成破坏和侵害。社会危害性是一切违法行为的根本特征。违法行为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五种:一是违宪行为,简称违宪,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国家机关、政党、社会组织或具有特定地位的公职人员的某引起活动,与宪法的规定相违背或者相冲突,应当承担宪法责任的行为。二是民事违法,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该追究民事法律责任的行为。三是行政违法,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四是经济违法,是指违反经济法律规范,应该承担经济法律责任的行为。五是刑事违法,是指触犯刑法,应受刑罚惩处的行为。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给社会造成一定危害、并根据法律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刑法除了在分则中对每一种具体的犯罪行为作了规定,在总则中对犯罪的性质和特征还作了概括性的
    2023-06-11
    89人看过
  • 脱逃罪和越狱罪在犯罪形态上有什么不同?
    二者区别为:1.越狱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并且一般是使用暴力手段,公开与国家专政机关对抗;而脱逃罪在客观方面往往采取秘密逃跑的方式。2.越狱罪多数在押犯勾结在一起,在首要分子的指挥、策划下,有组织、有计划地集体逃跑越狱的行为。而脱逃罪一般只是个别犯罪分子单独的逃跑行为。如何区分脱逃罪的既遂和未遂区分脱逃罪的既遂与未遂的界限。行为人实施脱逃的目的在于逃离羁押或者改造场所,以达到逃避关押、改造的目的。因此,脱逃行为是否得逞,主要应看行为人是否逃出了羁押、改造场所,是否摆脱了看管人员的控制,已经逃离羁押或改造场所的范围,摆脱了看守人员监视控制的,就是脱逃既遂;实施脱逃,如果在羁押改造场所内被发现,或者虽然逃出了羁押改造场所的范围,但在看守人员直接监视下被抓回的,是脱逃未遂。区别既遂与未遂,是裁量刑罚的一个依据。如果查明行为人脱离劳改场所,确实是偷干其他的事情,并无脱逃意图的,如
    2023-07-20
    205人看过
  • 犯法和犯罪的定义有何异同?
    违法和犯罪不一样。通俗来讲,违法是犯了小错,例如驾车不小心闯了红灯。犯罪是犯了大错,例如杀人抢劫,拐卖妇女。只有违反刑法才是犯罪,才会产生坐牢的后果。违反了其他的法律,都只是违法,是不会坐牢的。最多是罚款、拘留。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犯法和犯罪的距离区别1、性质不同: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行为,但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即违法行为是包含犯罪行为的。违反任何法律法规都构成违法,但是只有在违反刑法时才构成犯罪。2、概念不同:违法是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致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受到破坏,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犯罪比违法更严重,是违反了法律的规定,致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受到破坏,并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3、处罚方法不同:违法的处罚,可以是警告、行政拘留、罚款、吊销证件等。而犯罪的处罚,一般是拘役、管制、徒刑、死刑,可以并处罚金
    2023-07-06
    64人看过
  • 聚众共同犯罪和聚众犯罪有什么区别?
    聚众共同犯罪是由首要分子组织、策划、指挥众人所实施的共同犯罪。认识聚众犯罪是认识聚众共同犯罪的前提。聚众犯罪是由首要分子组织策划、聚集纠合多人所实施的犯罪。聚众是实施犯罪的形式。聚众犯罪有如下特点:(1)参与人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必须有首要分子,即在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必须有三人以上参与,参与人可能随时增加或减少,而非处于固定状态。参与人虽为三人以上,但参与人不一定是犯罪人。(2)行为的公然性。聚众犯罪由于人多势众,常使犯罪处于可见可闻的情况,首要分子正是要利用这一点来实现自己的犯罪意图。(3)行为的多样性。由于参与人复杂,使得聚众犯罪行为呈现多样性的特点。聚众犯罪与聚众共同犯罪不是等同的概念。根据刑法规定,聚众犯罪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共同犯罪的聚众犯罪。如刑法第317条第2款规定的聚众持械劫狱罪,其首要分子、积极参加者与其他参加者,都具有共同犯罪故意与共同犯罪行
    2023-06-11
    400人看过
  • 违法和犯罪的概念
    违法: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或公民,因违反法律的规定,致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受到破坏,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违法是指特定主体实施了与现行法相冲突的行为,引起相应的损害事实,法律对之进行否定性评价的状态。这是作为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之一的违法。犯罪:是指对犯罪各种内在、外在特征的高度、准确的概括,是对犯罪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简要的说明。职务违法和犯罪的区别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触犯了刑法分则所规定了罪名。通常情况下公司、企业等单位拥有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实施了违法行为就属于职务犯罪。但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若是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没有造成其他社会危害的,不认定是犯罪。这种情况就属于职务违法。
    2023-08-11
    158人看过
  • 什么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
    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监察法》第三条各级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依照本法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以下称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第四条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监察机关在工作中需要协助的,有关机关和单位应当根据监察机关的要求依法予以协助。职务违法会不会被判刑?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贪污犯或者受贿金额达到三万元的话,那么就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会被判刑的。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属于贪污罪的处罚规定的贪污数额较大的情形,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重婚罪】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
    2023-07-25
    248人看过
  • 主犯和从犯在量刑上有什么不同?
    主犯与从犯的区别:1、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首先提出犯意者通常为主犯,随声附和、表示赞同者通常为从犯;2、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策划、指挥犯罪活动者通常为主犯,被动接受任务、服从指挥者通常为从犯;3、从参加共同犯罪的频率来看,多次参加共同犯罪者或者参加全部共同犯罪活动者通常为主犯,而首次参加共同犯罪或者参加次数少于其他犯罪分子的,以及仅参加了部分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通常为从犯;4、从参加共同犯罪的强度来看,主犯的实行行为通常强度较大、手段残忍、技巧熟练,而从犯的实行行为强度通常较小,或者技巧不够熟练;5、从对犯罪结果的作用来看,主犯由于行为强度大或者技巧热练,通常对犯罪结果的作用较大,是造成犯罪结果的主要原因;而从犯由于初次作案、行为强度小,或者技巧不熟练,通常对造成犯罪结果只起很小的作用,甚至根本未起任何作用。团伙抢劫的主犯与从犯如何划分抢劫罪中主犯与从犯如何区分(一)共同抢劫罪中的两
    2023-07-13
    232人看过
  • 违法和犯法的异同分析
    违法和犯法的区别具体如下:1、概念不同:违法,是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致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受到破坏,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2、性质不同: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行为,但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即违法行为是包含犯罪行为的。违反任何法律法规都构成违法,但是只有在违反刑法时才构成犯罪;3、处罚方法不同:违法的处罚,可以是警告、行政拘留、罚款、吊销证件等。而犯罪的处罚,一般是拘役、管制、徒刑、死刑,可以并处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4、社会危害程度不同:违法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只是违反了法律法规。犯法,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受刑罚处罚;5、处罚的方法不同:违法,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犯法,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刑罚。一、违法的构成要件如下:一般地说,违法行为由以下四个要素构成,缺少任何一个就不能称违法行为:1、必须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2、违
    2023-07-01
    70人看过
  • 犯法和犯罪:异曲同工?
    犯法指的是行为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具体包括民事行为的违法、行政违法以及刑事违法。其中一部分刑事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刑法中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违反刑法行为,不认为是犯罪。因此犯法和犯罪的区别在违反的法律规范不同,犯罪是犯法的其中一部分。犯罪行为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犯法行为人承担的可能是民事责任或者行政责任。犯罪和犯法是一个意思吗犯罪和犯法不一样,犯罪是指必须承担刑事责任(可能还会附带民事或者行政责任)的违法行为,从狭义上讲,是指触犯我国刑法所明文规定的行为。犯法是一般的违法行为,只会承担民事或者行政责任。犯罪是侵犯法益的行为。违法构成要件要素的行为也被我国刑法理论成为危害行为。刑法上的行为,是指基于人的意识实施的客观上侵害法益的身体活动。具有有体性、有意性和有害性三个特征。有体性,是人的身体活动,包括积极活动与消极活动。所以,思想被排除在行为之外,随之被排除在犯罪之外。
    2023-07-01
    478人看过
换一批
#结婚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婚姻自由是我国《民法典》的一项基本原则,包括结婚自由、离婚自由和不结婚的自由。 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构成了婚姻自由原则完整含义,结婚自由是实现婚姻自由的先决条件,离婚自由是结婚自由的重要补充,没有离婚自由,就不可能有完全的婚姻自由。 婚姻自由... 更多>

    #婚姻自由
    相关咨询
    • 共犯不认罪和认罪结果有什么不同?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19
      认罪的有可能轻判,不认罪的该判多少就判多少。
    • 什么叫违法,和犯法有什么区别吗?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26
      违法是违反法律,犯法是触犯法律,相对触犯法律比较严重些
    • 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违法犯罪? 违法犯罪是指什么?
      山东在线咨询 2021-12-21
      犯罪是指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依照法律规定应当受到刑罚的,都是犯罪。情节明显轻微的,不视为犯罪。
    • 犯罪既遂和未遂有什么不同,法律有哪些规定
      西藏在线咨询 2023-06-14
      1、犯罪结果不同:未遂的结果是犯罪目的无法完成,既遂则是完成了犯罪目的。 2、定义不同: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实施完成的是既遂。 3、量刑不同:犯罪既遂按照相关法律行进审判定罪,而犯罪未遂在量刑上往往有减免,可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过失犯罪和防卫过当有什么不同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09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 1.过失犯罪行为本身蕴涵着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过失犯罪行为本身是错误行为,即属于不适当的、应当受到谴责的行为。 3.一般情况下,过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时刑法才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人才承担刑事责任,所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是表现在主观意志上,而是体现在客观效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