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时委托律师处理的,无论仲裁结果怎样,律师费用都是由委托人出的,谁委托律师的,谁出律师费。
《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
第九条实行市场调节的律师服务收费,由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协商确定。
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协商律师服务收费应当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一)耗费的工作时间;
(二)法律事务的难易程度;
(三)委托人的承受能力;
(四)律师可能承担的风险和责任;
(五)律师的社会信誉和工作水平等。
第十六条律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应当与委托人签订律师服务收费合同或者在委托代理合同中载明收费条款。
收费合同或收费条款应当包括: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方式、收费数额、付款和结算方式、争议解决方式等内容。
劳动仲裁管辖原则
(一)地域管辖
又称地区管辖,以行政区域作为确定劳动仲裁管辖范围的标准。地域管辖又分为三种:
1、一般地域管辖。指按照发生劳动争议的行政区域确定案件的管辖,这是最常见的方式。
2、特殊地域管辖。指法律法规特别规定当事人之间的劳动争议由某地的劳动争议管辖,如发生劳动争议的企业与职工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的,由工资关系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管辖。
3、专属管辖。指法律法规规定某类劳动争议只能由特定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管辖,如在我国境内履行于国(境)外发生的劳动争议,只能由合同履行地仲裁委员会管辖;又如,一些地方规定外商投资企业由设区的市一级劳动仲裁委员会管辖。
(二)级别管辖
指各级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的分工和权限。一般分为:区(县)一级劳动仲裁委员会管辖本区内普通劳动争议;市一级劳动仲裁委员会管辖外商投资企业或本市重大劳动争议。
(三)移送管辖
指劳动仲裁委员会件受理的自己无管辖权的或不便于管辖的劳动争议案件,移送有权或便于审理此案的劳动委员会。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规定,区(县)级劳动仲裁委员会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将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报送上一级劳动仲裁委员会处理。
(四)指定管辖
指两个劳动仲裁委员会对案件的管辖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协商不成报送共同的上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由上级部门指定管辖。
-
劳动仲裁请律师和不请律师的区别?
122人看过
-
申请劳动仲裁费用是多少劳动仲裁律师费用
326人看过
-
谁负责支付劳动仲裁律师费用
82人看过
-
合同纠纷仲裁律师费谁出
136人看过
-
律师的劳动仲裁申请书
225人看过
-
官司输了律师费用谁出,官司输了是否还要给律师费
406人看过
仲裁,是指将争议提交给争议之外中立的第三方,由其对当事人的纠纷居中调解,并作出裁断的行为。根据适用对象不同,仲裁可分为民商事仲裁、海事仲裁、国际争端仲裁等。劳动争议仲裁是仲裁制度中的一种,旨在解决劳动纠纷。劳动争议仲裁既具有仲裁制度共有的某... 更多>
-
想了解一下对于劳动仲裁律师费用谁出北京在线咨询 2024-09-08劳动仲裁律师费用一般根据当事人是否有约定进行,如果双方当事人没有约定的是由当事人自己承担全部律师费用,如果双方当事人有约定按照约定承担律师费用。
-
劳动仲裁律师费该向谁支付?湖南在线咨询 2022-06-27可以由败诉方付,但要符合条件: 前提一:对方存在明显不当行为。如“滥用诉讼权利”、“拖延承担诉讼义务”等。 前提二:不当行为造成直接损失。即当事人(或第三人)有损失已经发生,而且是直接损失,而且损失是不当行为造成的,即不当行为与直接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 前提三:当事人没有过错。笔者还未完全理解此过错的外延,是指对于对方的明显不当行为没有过错?还是对整个诉讼没有过错。
-
要去申请劳动仲裁,申请劳动仲裁律师免费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2-07-20参与劳动仲裁是律师的一项业务范围。是否聘请律师,取决你对法律的了解程度和你的经济条件。 1、一般是按照诉讼标的额的大小来计算。涉及财产类的收费,一般是一万元以下,收取1000元-2000元,超过一万元不到十万元的部分,按照5%-6%计算;超过十万不到一百万的部分,按照4%-5%计算。这种方式要求当事人先交纳代理费,即便是官司输了,费用也不退回。 2、办理涉及财产关系的法律事务,律师事务所经与委托人
-
海南劳动仲裁律师费用需要多少劳动仲裁有必要请律师吗河南在线咨询 2022-07-28参与劳动仲裁是律师的一项业务范围。是否聘请律师,取决你对法律的了解程度和你的经济条件也就是说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是否请律师如果涉及数额多的话建议还是请律师来帮忙吧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
请问一下关于劳动仲裁律师费由谁承担浙江在线咨询 2024-09-20在一起劳动争议处理整个过程中(包括仲裁、诉讼、执行等阶段),劳动者胜诉的,用人单位最高承担劳动者支付的律师费为五千元,超过五千元的部分,由劳动者承担。 用人单位不属于深圳市内的企业,但劳动合同履行地在深圳,且在深圳提起仲裁、诉讼的,也是可以适用以上规定。 基于劳动者的特殊地位,无论其作为申请人或被申请人、原告或被告,均可在五千元的限度内,要求单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