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认定的几个问题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2 19:33:28 405 人看过

1.“片面共犯”能否成立

所谓片面共犯是指参与同一犯罪的人中,一方认识到故意在同他人共同犯罪,而另一方则没有认识到他人和自己共同犯罪的情形,即单方面、片面地存在共同犯罪的故意。例如,某甲看到某乙正手持匕首追杀某丙,而某丙正好也是某甲的仇人,于是某甲就想暗中助某乙一臂之力,看到某丙慌不择路、奔向一小胡同,某甲使了一个绊子,趁某丙不备将其绊倒在地,某乙以为某丙自己摔倒,上来将某丙砍伤致死。本案中,某甲的暗中帮助某乙实行故意杀人的行为在理论上就属于所谓的片面共犯。甲的行为能否成立共同犯罪在理论上尚有一定的争议。

传统的理论一般认为,共同犯罪故意应是双向的、全面的、而不是单向的、片面的。故此否认片面共犯成立共同犯罪。但传统刑法理论不能圆满地解决片面共犯情形的刑事责任。现在大多数刑法学者认为片面共犯存在成立共同犯罪的可能,即持“有条件地肯定片面共犯论”。具体而言,片面共犯可以成立共同犯罪,但并非在任何种类的共同犯罪人之间都能存在。首先,所谓片面组织犯不可能发生,因为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其次,片面实行犯也没有必要承认为共同犯罪,因为在共同实行犯罪的情形下,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全面与相互的主观联系,才能成立共同犯罪,故片面的共同故意支配下的实行租,没有必要承认其为所谓的片面实行犯,完全可以按照实行行为的犯罪构成单独处理而不必按照共同犯罪处理。最后,如果片面共犯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支配下实施的教唆行为和帮助行为,则有必要肯定其为共同犯罪。如上述中,如果否认片面共犯,则追究甲的刑事责任就失去了法律依据,因为甲的行为并非具体的杀人实行行为,只有将甲的帮助行为与乙的实行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甲受到应有的刑法处罚。

2.间接正犯问题

(1)间接正犯概念

间接正犯是指利用不具有犯罪主体资格的人或者不发生共犯关系的第三人来实行犯罪。从刑法理论上讲,间接正犯是客观主义的共犯理论为弥补其共犯从属性说的不足以及借鉴主观主义共犯理论所推衍出来的一个范畴。因为按照主观主义的共犯理论,只要有共同犯罪行为,即使是一方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不具有,也不妨碍共同犯罪的成立,即所谓的共犯独立性说。

(2)间接正犯的显著特征在于犯罪实行的间接性,从而区别于直接正犯

①主观上,间接正犯具有利用他人犯罪的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被利用者没有刑事责任能力或者没有特定的犯罪故意而加以利用,希望或放任通过被利用者的行为达到其所预想的犯罪结果,因此间接正犯与被利用者之间不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所以,我国刑法理论上一般认为对此不应作为共犯论。

②客观上,间接正犯具有利用他人犯罪的行为,即行为人不是亲手犯罪,而是以他人作为犯罪工具而实施犯罪。

(3)间接正犯主要类型包括

①利用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实施犯罪;

②利用精神病人实施犯罪;

③利用他人无罪过行为实施犯罪(如利用他人的反射性动作或者睡眠中的动作);

④利用他人合法行为实施犯罪(如利用他人的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行为实行自己的犯罪目的);

⑤利用他人过失行为实施犯罪(如前述医生利用护士的疏忽大意给患者注射毒药的行为);

⑥利用有故意的工具实施犯罪(如下述第2个案例)。

总体而言,间接正犯有两大类:一类是利用主体不适格者(如上述第①-②情形);另一类是利用他人不知情(如上述③-⑥)。

3.共同犯罪的停止形态问题

共同犯罪中停止形态的认定要结合前面所讲的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理论,但不能简单等同。对于共同犯罪的既遂而言,根据“部分实行全部责任”,即只要部分共犯人的行为导致法定结果而出现既遂状态,则对其他共犯人均以既遂论处;共同停止形态问题的核心主要在于的认定,简单地说,对于直接实行犯而言,因其行为能够直接造成法定的犯罪结果、危险状态等的发生,对其可以比照单独犯罪的停止形态处理,即自动放弃正在实施的犯罪行为并能有效防止结果的发生,可以认定为中止;而对于直接实行犯之外的外围者,即组织者、帮助者和教唆者而言,因其组织行为或帮助行为或教唆行为已经对直接实行者产生了相应的作用力,此时其简单地自动放弃并不能有效地阻止犯罪结果或危险状态的出现,是不能作为中止的,而应根据实行者将该共犯行为实施到什么程度来认定。这表明,在共同犯罪中,如果一人既遂,则整体或全部既遂;如果共同犯罪没有完成即属于未完成形态,则可能有的共犯人是未遂犯或预备犯,有的共犯人是中止犯,当然也有可能均是未遂犯或预备犯或中止犯。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1日 18:0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共同犯罪相关文章
  •  探讨非法经营罪共犯的认定问题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或两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中关于专营或专卖物品的规定,对市场秩序造成严重干扰的非法经营行为。共同犯罪是指二人或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中关于专营或专卖物品的规定,对市场秩序造成严重干扰的非法经营行为。下列两人或两人以上被认定为共同犯罪,需满足以下条件:二人或两人以上具有共同的非法经营故意,且共同实施了他人的非法经营行为,该行为违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规中关于专营或专卖物品的规定,对市场秩序造成了严重干扰。 共同犯罪认定:如何判断多人是否共同实施非法经营行为?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对于多人是否共同实施非法经营行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可以参考以下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对于多人是否共同实施非法经营行为,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主观方面:多人是否共同故意实施非法经营行为,
    2023-08-29
    469人看过
  • 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概念和认定共同犯罪的认定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的成立要件1。共同犯罪的主要要件必须是两人以上;2、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必须是共同犯罪故意;3、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必须是共同犯罪行为。共同犯罪的怎么认定共同犯罪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两个未达到法定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共同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则不构成共同犯罪。2、共同犯罪人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3、共同犯罪人在客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4、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客体。即共同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必须指向同一犯罪客体,这是共同犯罪的成立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和共同的犯罪行为的必然要求。三、共同犯罪责任查不清如何定罪1、就刑事责任而言,各行为人对同一对象的创伤分不清责任的,各行为人就此负同等责任;另外结合犯意的提出、人员的组织、犯罪工具的准备等全部因素来确定
    2023-08-09
    306人看过
  • 寻衅滋事罪共犯认定问题研究
    一、寻衅滋事罪共同犯罪的组织形式我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存在一般的共同犯罪与犯罪集团等两种组织形式。刑法第26条明确了犯罪集团的概念,即“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1984年6月15日发布并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当前办理集团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明确了刑事犯罪集团的基本特征:(一)人数较多(三人以上),重要成员固定或基本固定;(二)经常纠集一起进行一种或数种严重的刑事犯罪活动;(三)有明显的首要分子,有的首要分子是在纠集过程中形成的,有的首要分子在纠集开始时就是组织者和领导者;(四)有预谋地实施犯罪活动;(五)不论作案次数多少,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或其具有的危险性都很严重。在涉及共同犯罪的媒体报道中,不时出现犯罪团伙的概念。有人认为犯罪团伙一般是指三人以上纠合型的组织程度比较松散的犯罪组织,
    2023-04-28
    286人看过
  • 毒品犯罪中共同犯罪问题
    《大连会议纪要》并未涉及这一内容,该部分为《武汉会议纪要》首次规定。这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毒品共同犯罪案件一般只对其中罪责最大的一名主犯判处死刑。毒品共同犯罪案件的刑罚适用应当与该案的毒品数量、社会危害及被告人的犯罪情节、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相适应,确保死刑只适用于其中极少数罪行最为严重的犯罪分子。涉案毒品数量超过实际掌握的死刑数量标准,依法应当适用死刑的,一般只对其中罪责最大的一名主犯判处死刑。第二,涉案毒品数量刚超过实际掌握的死刑数量标准,也可不判处被告人死刑的情形。涉案毒品数量刚超过实际掌握的死刑数量标准,各共同犯罪人作用相当,或者罪责大小难以区分的,可以不判处被告人死刑。第三,二名主犯的罪责均很突出,且均具有法定从重处罚情节的,也不必然同时判处二人死刑。也要尽可能比较其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方面的差异,判处二人死刑要特别慎重。第四,可以判处二名主犯死刑的情形。涉案毒品数量达到巨大以上
    2023-06-03
    159人看过
  • 认定共犯定罪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1、有些共犯不能按共同处理,立法单独将共犯行为规定为罪的。①组织犯: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恐怖组织、单独定罪。若再实施共它犯罪,数罪并罚;组织**集团则是盗窃共犯。②教唆犯:A、教唆他人吸毒罪;B、煽动分裂国家罪,完全可按共同犯罪处理。③帮助犯:协助组织他人卖淫罪,完全可按组织他人卖淫罪的共犯处理,但法律另有规定;私放罪犯罪,其实是脱逃罪的帮助犯;放纵走私罪,其实是走私罪的帮助犯。但法律另有规定。2、片面共同犯罪的问题所谓片面共同犯罪,亦称为片面共犯,是指参与犯罪的人中一方有同他们实施犯罪的共同故意,暗中配合他人实行犯罪,而另一方却不知道有人配合自己实施犯罪,因而缺乏共同犯罪故意的情况。例如,某甲看到某乙正手持匕首追杀某丙,而某丙正好也是某甲的仇人,于是某甲就想暗中助某乙一臂之力,看到某丙慌不择路、奔向一小胡同,某甲使了一个绊子,趁某丙不备将其绊倒在地,某乙以为某丙自己摔倒,上来将某丙砍伤致
    2023-04-22
    58人看过
  • 共同犯罪犯罪后责任问题
    共同犯罪的刑事责任: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即对集团成员按该集团犯罪计划所犯的全部罪行承担刑事责任。从犯也应对自己参与的全部犯罪承担刑事责任,但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一、什么属于法定量刑情节我国法定的量刑情节有:累犯、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等法律都规定了量刑情节。1、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2、其他主犯,按照其参与的或者其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2、对于累犯,应从重处罚。3、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等。二、主犯怎么定罪量刑对主犯的判刑包括两种情况:1、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2、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以外的其他主犯,按照该主犯在共同犯罪活动中所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或者按照其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由于一般主犯虽然在共同犯罪中对其所参与的犯罪
    2023-03-23
    158人看过
  • 认定偷税罪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偷税犯罪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并且近几年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罪中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由于对偷税罪的查处不仅涉及到相关法律知识,而且涉及到经济、税收、会计等有关专业知识,《刑法》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偷税犯罪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并且近几年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罪中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由于对偷税罪的查处不仅涉及到相关法律知识,而且涉及到经济、税收、会计等有关专业知识,《刑法》中关于偷税罪的规定又过于原则,在司法实践中不便于操作,因此也带来诸多难题,影响到对偷税行为的定性问题。2002年11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54次会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2]33号)(以下简称《解释》),虽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明确
    2023-06-07
    414人看过
  • 认定非法行医罪的几个相关问题
    一、非法行医罪与医疗事故罪区别在于:1、主体不同。非法行医罪的主体是没有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医疗事故罪的主体是有医生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2、客观方面不同。非法行医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有关医疗管理的法律、法规的规定,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行为;医疗事故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医务人员在合法的诊疗护理过程中,违反规章制度,严重不负责任,造成严重损害就诊人健康或者造成就诊人死亡的行为,。3、主观方面不同。非法行医罪对行为人造成严重损害就诊人健康或者造成就诊人死亡后果,所持的心态既可以是过失,也可以是间接故意,但对于违反医疗管理制度的行为,则是直接故意;医疗事故罪对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所持的心态只能是过失。二、非法行医罪与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办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在客观方面,诈骗罪与非法行医罪中行为人根本不懂医疗知识,却号称自己精通医术,牟取就诊人钱财
    2023-04-15
    172人看过
  • 从共同犯罪的构要件上看胁从犯的认定存在问题
    我国刑法学主张的是一元的犯罪成立要件,即犯罪构成是确定刑事责任的根据的惟一判断标准,对于犯罪是否成立,原则上只能以犯罪构成作为标准来进行判断,犯罪构成直接并且最终决定犯罪的成立,只要行为符合刑法条文规定的某种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便成立犯罪。胁从犯作为一类共同犯罪人,其成立首先必须符合共同犯罪的成立要件。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件:犯罪主体、犯罪的客观要件,犯罪的主观要件。其中,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共同犯罪故意又包括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根据马克昌先生所言,共同犯罪故意的意志因包括:行为人决意参加共同犯罪。当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难独立完成犯罪,需要他人合作共同实施犯罪时,经过自由意志的选择,决定与他人一起共同犯罪。[11]也就是说,共同犯罪人参加共同犯罪是行为人在意志自由的状态下自主选择的结果,其前提是意志自由,并且存在选择参与犯罪或选择不参与犯罪的自由意志。
    2023-06-11
    188人看过
  • 共同犯罪包括哪些,认定主犯的几个考虑因素
    一、共同犯罪包括哪些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的,就是共同犯罪。共同犯罪可以分为任意共犯和必要共犯;事先共犯与事中共犯;简单共犯与复杂共犯三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二、认定主犯的几个考虑因素1、犯意发起者,犯意的发起者并且参与犯罪实施的,往往是共同犯罪中的主犯。这种行为是共同犯罪故意形成的重要原因,其对共同故意的决定性作用是不言而喻;2、纠集犯罪者,在参与共同犯罪的人中,每个人参与的主动程度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这往往表现在纠集与被纠集的关系上,而犯罪的纠集者一般都是共同犯罪中的主犯。当然,实践中也不乏这样的案例,即犯罪的纠集者并没有实行行为,那么就不应认定为主犯。3、积极参与者,在犯罪中起主要作用,在共同犯罪中直接实施犯罪行为,其虽不是犯罪活动的组织、
    2023-04-18
    335人看过
  • 胁从犯的认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胁从犯在主观上的基本特征在于虽然是非主动、非自愿的,但却并没有失去或完全失去意志自由。如果行为人在身体受到强制的情况下完全失掉了意志自由,则失去了与胁迫者的犯意联络,不具有与胁迫者的共同犯罪故意。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第16条的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在这种情况下,被胁迫者只不过是胁迫者利用的工具,胁迫者构成间接实行犯,而被胁迫者不构成犯罪。第二,区分胁从犯与紧急避险。我国刑法第21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刑法并未将受胁迫而为的一切造成损害的行为都认定为胁从犯而以共同犯罪人论处,而是视其社会危害性区别对待的。在行为人受到的胁迫是直接威胁到本人或者他人人身权利、财产
    2023-06-11
    441人看过
  • 共同过失犯罪的责任认定分配问题是怎么样的?
    我国刑法第25条第2款规定: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据此,我国目前对共同过失犯罪的处罚遵循的是各过失犯罪人独立责任的原则,“即每个人只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对他人的行为负责,只对共同造成的危害结果负部分责任,即与其过失行为的作用相适应的责任,并不是对整个危害结果负完全责任,这种共同过失的责任原则有别于共同故意犯及单独过失犯。”笔者认为,这种处罚原则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在共同过失犯罪场合,由于各个过失行为人之间存在着共同注意义务,使各个过失行为具有了共同实行行为性,并由其导致了符合构成要件的危害结果。同时,前文已经反复提到,笔者将共同过失犯罪界定在法律的规定或者职务、业务的要求有共同注意义务的主体,那么,一般来讲,这些特定主体的共同不注意导致的危害后果要比一般单个人的不注意导致的危害后果要严重的多。因此,如果按照现有的处罚共同过失犯罪
    2023-04-10
    272人看过
  • 共同犯罪中共同行为问题探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形式的团伙犯罪、聚众犯罪日益增多,共同犯罪问题越来越成为司法实务中的一个重点问题。在共同犯罪中,由于共同犯罪人实施犯罪时在主观意念、行为分工上的差异,致使理论界对于共同犯罪问题争论颇多。本文,笔者就共同犯罪中共同行为问题做一浅显论述。一、如何理解和运用我国刑法中共同犯罪的概念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这一共同犯罪的法定概念科学地概括了各种共同犯罪现象,它表明共同犯罪首先是一种故意犯罪,因而必须具备故意犯罪成立的一般条件,即必须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后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行为;其次,它是一种特殊的故意犯罪,要求有共同的犯罪主体,即两个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基于共同犯罪故意,实施了共同犯罪行为,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同一社会关系的犯罪行为。这里的共同应当作比较宽泛的理解:从主观方面讲,可
    2023-06-11
    475人看过
  • 拐卖妇女儿童罪关联职务犯罪认定中的几个问题
    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犯罪活动一直是近年来常见、多发且社会危害性极其严重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这种犯罪活动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些地方政府的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这种犯罪活动的危害性重视不够,甚至放任不管,乃至利用职权阻碍解救工作的顺利进行,不能不说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为维护国家机关对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解救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刑法规定了与拐卖妇女、儿童罪相关联的两种职务犯罪,即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与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笔者拟就此关联犯罪司法适用中的几个问题作一分析、探讨。一、“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中“拐卖、绑架”之含义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与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的犯罪对象为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有的论者认为,刑法第240条已把以出卖为目的绑架妇女、儿童的行为规定为拐卖妇女、儿童
    2023-05-03
    399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构成共同犯罪,需要参加人的犯罪意思互相沟通,而加功于他人犯罪的,即使没有与他人沟通也能成立某种共犯,... 更多>

    #共同犯罪
    相关咨询
    • 职务侵占罪共犯的认定问题,职务侵占罪的共犯认定问题是怎么规定的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3-14
      1关于职务侵占罪共犯认定问题的探讨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由法条我们知道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职务侵占罪是较为典型的身份犯①。与多数身份犯的规定一样,刑法对职务侵占罪的规定也只限于单独犯罪而言,因此,对于职务侵占罪单独犯罪的定罪量刑是比较明确的。但身份犯一旦与共同犯罪联系起来,问题就变得复杂了②。我国刑法对职务侵占罪的共同犯罪
    • 几个问题有关犯罪未遂问题
      西藏在线咨询 2022-11-08
      犯罪中止,需要有五个条件,一是时间条件,从犯罪预备到犯罪呈现出结局之前的过程; 二是自动性,是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放弃了自认为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 三是客观性,就是客观上要有中止的行为。 四是有效性,就是没有发生犯罪人希望发生的犯罪结果。 五是彻底性,就是彻底的放弃了正在进行的犯罪。《刑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 生产、销售假药罪的共犯问题认定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12-02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生产、销售假药、劣药,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生产、销售假药罪或者生产、销售劣药罪等犯罪的共犯论处。 (1)提供资金、贷款、账号、发票、证明许可证件的。 (2)提供生产、经营场所、设备或者运输、仓储、保管、邮寄等便利条件的。 (3)提供生产技术,或者提供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的。 (4)提供广告等宣传的。
    • 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概念和认定共同犯罪的认定
      台湾在线咨询 2021-12-05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的成立要件1。共同犯罪的主要要件必须是两人以上;2、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必须是共同犯罪故意;3、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必须是共同犯罪行为。
    • 诈骗罪同案犯如何认定的问题?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6-05
      诈骗罪的同案犯认定应满足以下条件: 1、根据《刑法》规定,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2、具有共同故意; 3、共同实施诈骗行为。根据《刑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