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中执行依据是指什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4-18 18:45:28
238 人看过
执行依据是生效的有执行内容的判决、裁定。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执行,亦称民事强制执行,是指执行机关依据执行根据,依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债务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实现债权人民事权利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民事诉讼法执行拘留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138人看过
-
民事诉讼法民事抗诉的依据
479人看过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什么是刑事诉讼的依据?
331人看过
-
民事诉讼中什么时候执行中止
383人看过
-
民事诉讼中询问笔录的法定依据
250人看过
-
民事诉讼虚假诉讼必须依据条件是什么
381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
词条
#法律综合知识
最新文章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依据民事诉讼法的期限,执行期限有什么规定?宁夏在线咨询 2022-04-12一、诉讼的审理期限规定: 1、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2、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3、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和第一百六十一条 二、执行的期限规定: 1、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执结
-
刑事案件中法院执行依据是依据什么规定甘肃在线咨询 2022-04-04刑事案件法院执行的依据包括: 执行的依据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 (1)已过法定期限没有上诉、抗诉的判决和裁定; (2)终审的判决和裁定; (3)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判决、裁定和依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授权核准死刑的判决和裁定; (4)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和法定刑以下处刑的判决和裁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因特殊情况不受执行刑期限制的假释的裁定。
-
中国民事诉讼法中所规定的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依据是什么?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10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第一百四十二条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依照本章的规定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第一百四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定居国外的,他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适用定居国法律。第一百四十四条不动产的
-
执行刑事诉讼法解释内容是哪些?执行刑事诉讼的依据是哪些?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7-29执行依据 刑事诉讼执行的依据除了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一般性规定以外,还包括具体案件中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生效判决和裁定。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生效判决和裁定有下列几种形式: 1、已过法定期限没有上诉、抗诉的判决和裁定; 2、终审的判决和裁定; 3、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的判决和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判决; 4、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以及核准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判决和裁定。
-
行政诉讼过程中先予执行的法律依据江苏在线咨询 2023-07-12依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是有先予执行的,行政诉讼先予执行的范围是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工伤费用等。当事人对先予执行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