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能不能赡养老人,法律怎么规定的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1-18 07:52:35 440 人看过

一、精神病能不能赡养老人,法律怎么规定的

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疾病达到自己都无法照料的情况下,能不能免除赡养义务。出现以下请形时,可免除赡养义务的情形:

1、未婚或离异的成年子女无经济收入、丧失劳动力或不能不能独立生活的;

2、已婚的成年子女本身无经济收入,其家庭的收入不足以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的。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不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二、女儿赡养老人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不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

赡养老人的方面主要如下:

1、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2、赡养人应当使患病的老年人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

3、对生活不能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赡养人应当承担照料责任;不能不能亲自照料的,能不能按照老年人的意愿委托他人或者养老机构等照料。

4、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居住或者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老年人自有的或者承租的住房,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侵占,不得擅自改变产权关系或者租赁关系。老年人自有的住房,赡养人有维修的义务。

5、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6、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六条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自然人 第二节 监护  第二十六条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n  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3日 03:5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妻子是精神病人,怎么才能离婚,法律怎样规定
    一、妻子是精神病人,怎么才能离婚,法律怎样规定妻子是精神病人的,可以通过诉讼方式离婚。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第一、二、三款规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三)有赌博、
    2024-01-16
    168人看过
  • 老年人精神赡养法有哪些
    当前,老年人开始意识到子女赡养不应仅限于物质方面,特别是有经济基础的老人,逐渐意识到要将精神赡养作为老人生活的重要方面和自己的一项权利加以行使。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往往遭遇法律的尴尬,为此,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完善。立法技术上的完善。精神赡养在我国法律中有所体现,但不具有可操作性,且对赡养人不履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的法律后果也没有作出具体规定。立法技术的粗疏造成司法实践中精神赡养案件很难得到法律的保护和支持。探索司法职能作用的发挥。立法技术的粗疏给司法审判带来了困扰,对于精神赡养可诉性的争议尚未有定论。尽管法律的操作性差,但司法实践中仍应设法弥补。对于精神赡养的诉请,以调解作为必要手段,尽量调解结案,多做赡养人说服教育工作,弘扬父慈子孝、敬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坚持法理并重、以理论法、以情讲理,使双方在伦理道德的感化下自觉履行法律。发挥社区优势。社区容易使老年人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是家庭养老的自然
    2023-05-04
    58人看过
  • 老人需要精神赡养吗
    诚然,老人安度晚年需要有物质生活条件作为前提,但仅仅这些是不够的,他们更需要得到晚辈的精神赡养。老年人步入人生的后期。几十年的勤奋工作、劳动、养育儿女的艰辛,应得到晚辈的认识和理解。上了年纪以后,离开工作岗位或停止劳作,子女们相继分居或外出,有的老年丧偶,亲人的关怀与体贴少了都可能引起老人的消极心理,诸如伤感、孤独、抑郁、寂寞等等。每个做儿女或晚辈的都应设身处地了解老人的心理特点,积极地去关怀他们,体贴他们,丰富和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精神赡养”对于老人的身心健康是至关重要的。美国心理学家摩根曾对纽约的退休老人作过调查,凡是子女或晚辈经常给予宽慰体贴,关系协调者,比那些很少得到宽慰的老人有更多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对身心健康颇有助益,由于心情舒畅,体内的生化代谢和神经调节处于良好的水平,因而能够延年益寿。反之,那些得不到晚辈的敬重,老年孤独者,容易产生不良心理,这种不良心理对很多老年性疾病的
    2023-06-12
    240人看过
  • 精神赡养的法律保护
    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老龄化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现在社会上存在着一种现象:一些晚辈虽然付给老人一家的赡养费,但是有意孤立老人的生活环境,长期不探视老人,使老人处在一种孤独、凄凉的境地。正如研究者指出的那样,精神赡养成为期待法律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所;“精神赡养”,是指在家庭生活中,赡养人对被赡养人在感情、心理等方面给予关心和帮助,使被赡养人从家庭中得到更多的温暖,享受家庭特有的天伦之乐。其内容主要有:关心体贴被赡养人的生活,尊重被赡养人的人格和意愿,了解被赡养人的心理,与被赡养人沟通思想、交流感情以及在处理相互关系中对被赡养人采取诚悦的态度、恰当的方法等等,其核心是尊老、敬老、爱老。精神赡养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如在瑞典、芬兰等北欧福利国家的法律中都有关于子女对父母精神赡养的具体要求,以保证老人们晚年的幸福。这些要求以量化的方式规定了子女与父母的居住距离,&yml;年、&yml;月、
    2023-06-11
    241人看过
  • 养老,呼唤精神赡养
    最美不过夕阳红,让老年人度过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是后代敬老尽孝的应尽义务。我国是一个正在走向人口老龄化的泱泱大国,养老问题已得到社会各界和千千万万家庭的密切关注。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敬老爱老之风的大力弘扬,老年人的物质赡养已经基本等到了解决。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以后,老年人开始追求自己的精神乐园。面对老人的精神需求,养老的一个高层次问题----精神赡养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精神赡养是多层次和多方λ的,直接参与提供的精神赡养效果固然很好,但间接提供条件的精神赡养也很可贵。以下几点是构成精神赡养不可忽视的。其一、老来夫妻不能拆。老伴老伴,老来相伴。老年人容易感到孤独和冷落,夫妻之间的长相厮守和互相关心是晚年生活中弥足珍贵的润滑剂。有不少家庭忽视了这个问题,人为地将老人分开过,有的是一个子女养一个老人,有的是将一个老人接到千里迢迢的异乡过日子,尽管原意是好的,是孝顺
    2023-06-11
    500人看过
  • 有病能赡养老人吗
    有病能赡养老人。赡养老人是子女对父母的义务,不应当因为生病就不赡养老人。赡养人包括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赡养是指公民对应负有赡养义务的老年人在经济上提供必需的生活用品和费用,并在生活上和精神上关心、扶助和照料老年人的行为。一、赡养费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赡养是指子女在物质上和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子女作为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所以完整的赡养义务包括物质供养,精神慰藉,生活照料三个方面。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二、父母有钱子女还要付医药费吗?父母有钱子女是否需要承担医药费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是子女应当使患病的老年人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
    2023-06-19
    365人看过
  • 精神病人老了谁养
    法律综合知识
    由精神病人的子女或者配偶作为监护人承担照顾精神病人的生活的责任。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民法典》第二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配偶;(二)父母、子女;(三)其他近亲属;(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2024-04-11
    143人看过
  • 精神病人养老政策?
    法律综合知识
    精神病人养老政策各地不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由县区民政部门牵头,出资建设精神病托老院,托管具有资质的精神病专科医院或医疗机构合作;在现有的精神病专科医院基础上,增扩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托养区;精神障碍患者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应当提上日程,拒绝“短平快”的培训方式;其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六条国家采取措施,保障残疾人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制定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对涉及残疾人权益和残疾人事业的重大问题,应当听取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的意见。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有权向各级国家机关提出残疾人权益保障、残疾人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024-05-09
    198人看过
  • 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怎样履行
    精神赡养主要指赡养人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和帮助,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1条规定:“……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老年人物质生活有了保障之后,都希望晚年生活能过的愉快而有意义。老年人心情是否舒畅,精神文化生活是否丰富,体现社会文明与发展的程度。老年人口的构成是多层次的,其要求各不相同。但天下父母的共同愿望是从子女方面得到精神慰藉。为此,最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体谅,使家庭和睦、融洽、和谐。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赡养人物质赡养的负担会减轻,但精神赡养却必须强化,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尊老、爱老应该不断发扬。我国老年人大多把家庭视为重要的心理寄托,把享受天伦之乐视为幸福晚年生活和象征,虽然家庭结构变小,子女与父母同居一处的越来越少,但子女自立门户后仍与父母保持密切联系,不同程度地照顾老年人,
    2023-05-01
    80人看过
  • 老人要求儿女精神赡养法律判决不予支持
    子女从物质上赡养老人,是我国礼仪之邦子女的为人之道,也是我国法律所规范的行为准则之一。但子女如何从精神上赡养老人,国家仅是倡导这种行为,要从法律上硬性规范这一行为,则会凸现出法律的无奈。近日,静安法院对郑老伯的物质、精神赡养之诉,判决不予支持。1999年2月,现年70岁的郑老伯与妻子离婚后分开居住。次年,他又第二次结婚,把自己居住的房屋出售。后因与再婚妻子子女关系不睦,另借住他处。今年1月初,他起诉法院称自己年已古稀,身患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多种疾病,为治病花去了所有工资和积蓄,又欠下了不少外债。他要求儿子支付每月赡养费和治疗费等,另外要求儿子每月探望自己一次。法院认为,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法定义务,但从全市养老金发放水平来看,郑老伯的每月养老金数额并不低,能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所需。郑老伯亦参加了市医疗统筹保险,超额药费可享有统筹承担。针对郑老伯提出儿子每月探望自己一次的请求,法院
    2023-04-25
    349人看过
  • 法律规定精神病患者是否不能协议离婚
    法律规定精神病患者一般是不能协议离婚的。但如果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且该病状不影响其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除外。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办理离婚登记的当事人有未达成离婚协议、其结婚登记不是在中国内地办理、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情形之一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受理。精神病患者离婚配偶一方患有精神病,不能或者不能完全辨认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离婚的条件有以下几点:1.只能通过诉讼方式离婚,不能通过协议方式离婚;2.离婚之前应当先变更监护人;3.起诉离婚应当携带结婚证、身份证、户口本和起诉状向被告住所地法院提起诉讼;4.夫妻双方存在感情破裂的情况。包括以下几中情况:(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但是如果双方都同意离婚的,并且能对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达成协议的,可以
    2023-07-25
    181人看过
  • 重视老龄人口精神赡养
    精神赡养是指赡养人根据法律的规定或约定,在对被赡养人履行物质赡养义务的同时,在感情、心理等方面给予被赡养人关心和帮助。建议:1、要加强和完善精神赡养的立法和实施。2、要发挥社区居家养老中精神赡养的作用。3、要为老龄人口发挥余热创造条件,鼓励老龄人口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一方面服务社会,另一方面充实自身精神生活。4、对精神赡养要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建设足够老年人文化体育娱乐的活动场所和基础娱乐设施,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5、要营造良好的老年人精神赡养舆论氛围。
    2023-04-23
    125人看过
  • 不养精神病老人要坐牢吗
    视情况而定。没有严重情节的尚不涉嫌遗弃罪,不会坐牢。具有对被害人长期不予照顾、不提供生活来源;驱赶、逼迫被害人离家,致使被害人流离失所或者生存困难;遗弃患严重疾病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被害人;遗弃致使被害人身体严重损害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等情形,应当依法以遗弃罪定罪处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遗弃罪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023-04-14
    436人看过
  • 精神病能结婚吗,精神病人能否结婚
    精神病一般是不可以结婚的。因为结婚属于当事人设立民事权利义务的民事行为,男女双方必须具备充分的民事行为能力,不然无法区分结婚是否是双方自愿的行为。故完全丧失辨认自己行为的能力的重型精神病人,不能结婚。精神病能结婚吗,精神病人能否结婚的法律依据《婚姻登记条例》第六条办理结婚登记的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登记:(一)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的;(二)非双方自愿的;(三)一方或者双方已有配偶的;(四)属于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五)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
    2022-07-11
    284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精神病能赡养老人吗?具体规定是哪些啊?
      福建在线咨询 2023-03-31
      患精神病的人如果是长期性的话那他得在精神病院里,要是患者是有时会有时不会的话,那发病的时候当然是父母照看和帮忙的,但患没发病的时段当然也要作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来帮助这个以经很不容易的家庭,包过能力以内的去赡养父母。
    • 在法律上精神病能不能和有精神病的人离婚?
      上海在线咨询 2022-11-13
      1、法律允许和精神病离婚。婚后当事人发现自己的配偶患有精神病,且精神病病情较严重,经过长期治疗后仍不能治愈的,那么可以因配偶精神疾病导致夫妻感情破裂为由向法院起诉离婚;如果其精神病病情轻微,可以用治疗的方法进行控制,且夫妻双方感情比较好的,双方当事人也可以维持婚姻现状。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
    • 50岁以上老人能作为精神病人赡养老人吗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10
      国家不会免费养精神病 主要以家庭扶养, 可以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向民政局申请
    • 老年人有赡养义务吗精神病人法律有规定吗
      湖北在线咨询 2023-12-09
      精神病人若是有能力赡养老人的话,是有义务赡养老人的。成年子女对于父母有赡养义务,其中包括形成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养父母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有赡养义务的人也具有继承权。
    • 老人的精神赡养有什么规定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6-17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第三十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城乡社区养老服务,鼓励、扶持专业服务机构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服务。 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逐步给予养老服务补贴。 第七十一条国家和社会采取措施,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丰富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