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故研究的任务和目标
事故研究的任务是借助于已有的数据进一步回答事故的原因,探讨降低事故后果的措施,从中可获得进一步的理论和经验(诸如工程技术、医学、心理学),从而改善道路交通安全提供决策依据。
交通事故研究的内容包括事故调查与统计、事故再现和事故分析三个方面。
1工程技术
借助模拟方法(乘员模拟计算模型、模拟假人试验、自愿受试者、尸体)尝试获得与描述事故有关的车辆、人和环境特性的特征值。这些特征值描述车辆损坏、人体受伤(人与模拟假人的可比关系,乘员模型与人的相近性,事故严重程度与受伤的关系等)以及环境的作用
2医学
评价医生诊断、医院报告、事故受害人病理结果与受伤严重程度、受伤形式以及事故参者事故后果的关系。
3心理学
通过询问事故参与人,确定驾驶员、车辆和环境方面的事故原因。
一、湖北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法律依据是什么
1、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交通事故认定,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检验、鉴定结论,对车祸赔偿标准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作出的具体认定。
2、公安机关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方面有人力、有经验,由公安机关现场处理纠纷,有利于及时解决纠纷、方便群众和降低诉讼成本。
3、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责任认定实际上是对交通事故因果关系的分析,是对造成交通事故原因的确认,要避免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责任认定,简单等同于民事责任的分担,应将其作为认定当事人承担责任或者确定受害人一方也有过失的重要证据材料。
4、《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
事人的责任”认定交通事故责任,必须依法确认事故中各方当事人的法定义务;依法确认各方当事人法定义务的优先原则;确认各方当事人的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根据各方当事人的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确认不同的交通事故责任。
5、交通事故认定应掌握行为责任原则、因果关系原则、路权原则和安全原则。
-
工伤和交通事故的双重赔偿法律研究
354人看过
-
研究交通事故调解的条件和标准
460人看过
-
责任事故罪的主体适用范围研究
433人看过
-
研究猥亵和强奸的定义和范围
431人看过
-
交通事故理赔疑点研究
292人看过
-
交通事故营养费计算规范及其实践研究
139人看过
鉴定结论又称鉴定意见,是证据的一种。鉴定意见是鉴定人在诉讼中运用专门知识或技能,对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分析后所作出的科学判断,是一种独立的证据。 如法医鉴定、指纹鉴定、笔迹鉴定、化学物品鉴定、精神病鉴定等。鉴定意见是传来证据,是由鉴定机... 更多>
-
交通事故受理范围,交通事故法院受理范围天津在线咨询 2021-11-03当事人起诉非道路上与车辆、行人有关的事故造成的损害赔偿纠纷,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的起诉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作出紧急使用单位或者个人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指定伤者预付医疗费,处理尸体的决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
专利权保护范围的研究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15权利要求书中的权利要求,可以解决专利权保护范围研究这一问题 专利法 第五十九条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表示在图片或者照片中的该产品的外观设计为准,简要说明可以用于解释图片或者照片所表示的该产品的外观设计。
-
关于劳动合同研究范围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12劳动合同条款必须齐全,符合国家法律的要求。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的主要条款应当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另外,劳动合同除具备上述必备条款外,当事人可以协商约定其他内容,如:劳动者的工作时间、计酬方式、休息休假时间、劳动合同解除的程序、劳动合同解除后的处理办法、发生劳动纠纷的处理方式等事项。
-
劳动合同性质的范围研究湖南在线咨询 2022-08-06劳动合同条款必须齐全,符合国家法律的要求。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的主要条款应当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另外,劳动合同除具备上述必备条款外,当事人可以协商约定其他内容,如:劳动者的工作时间、计酬方式、休息休假时间、劳动合同解除的程序、劳动合同解除后的处理办法、发生劳动纠纷的处理方式等事项。
-
交通肇事罪研究结论山东在线咨询 2022-08-09交通肇事罪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犯罪,1997年修订刑法时对交通肇事罪作出修改,规定了一般主体,针对交通肇事逃逸现象增多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客观情况,对交通肇事犯罪行为增加了“因逃逸致人死亡”情节的规定,提高了其法定刑的幅度。然而,立法忽视了交通肇事及逃逸行为的复杂情况,尤其是主体和主观罪过的复杂性,规定过于笼统,导致了理论认识上的重大分歧和司法适用上的混乱,司法解释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了实践中适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