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终审制度实施于民事特别程序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9-02 15:10:24 334 人看过

民事诉讼特别程序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实行一审终审的程序,包括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失踪或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案件和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特别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某些非民事权益纠纷案件所适用的特殊程序,与通常诉讼程序相对。特别程序的适用案件有两类:一类是选民资格案件,另一类是非讼案件。

民事诉讼特别程序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实行一审终审的程序。特别程序是指非民事权益争议案件的一种,包括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失踪或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案件以及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特别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某些非民事权益纠纷案件所适用的特殊程序,与此对应的是概念是通常诉讼程序(包括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适用的案件有两类:一类是选民资格案件,另一类是非讼案件。特别程序是指我国人民法院审理选民名单案件、宣告失踪人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行为能力案件和认定财产无主案件时所适用的程序。民事第一审程序的一种。与“普通程序”、“简易程序”相对。

哪 些 案 件 适 用 民 事 特 别 程 序 ?

民事特别程序是指在民事诉讼中,由于案件具有特殊性质或者涉及到重要利益,需要采用一种特殊的诉讼程序来审理的案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以下案件适用民事特别程序:

1. 一审终审制案件:这些案件只要经过一次审判,即终结诉讼。例如,简单的民间纠纷案件、合同纠纷案件等。

2. 选民资格案件:这些案件与选民资格有关,例如选民资格纠纷案件。

3. 督促程序:这些案件涉及到督促程序,例如督促程序中的诉前调解、诉中调解等。

4. 公示催告程序:这些案件涉及到公示催告程序,例如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中的公示催告程序。

5. 特别程序中的选民资格案件:例如,选民资格纠纷案件中的选民资格恢复案件、补选案件等。

6. 督促程序中的公示催告程序:例如,督促程序中的公示催告程序中的公示催告案件。

7. 司法救助案件:这些案件涉及到司法救助,例如民事案件中的司法救助申请案件。

8. 仲裁裁决的执行案件:这些案件涉及到仲裁裁决的执行,例如申请执行仲裁裁决案件。

总之,民事特别程序是为了保护重要利益,解决特殊案件而设立的。对于适用民事特别程序的案件,人民法院将采用特殊的诉讼程序进行审理。

民事诉讼特别程序是为了保护重要利益,解决特殊案件而设立的。对于适用民事特别程序的案件,人民法院将采用特殊的诉讼程序进行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七十七条人民法院审理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确认调解协议案件和实现担保物权案件,适用本章规定。本章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第一百七十八条依照本章程序审理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选民资格案件或者重大、疑难的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审理;其他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第一百七十九条人民法院在依照本章程序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发现本案属于民事权益争议的,应当裁定终结特别程序,并告知利害关系人可以另行起诉。

第一百八十条人民法院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或者公告期满后三十日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但审理选民资格的案件除外。

第一百八十一条公民不服选举委员会对选民资格的申诉所作的处理决定,可以在选举日的五日以前向选区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起诉。

第一百八十二条人民法院受理选民资格案件后,必须在选举日前审结。审理时,起诉人、选举委员会的代表和有关公民必须参加。人民法院的判决书,应当在选举日前送达选举委员会和起诉人,并通知有关公民。

第一百八十三条公民下落不明满二年,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其失踪的,向下落不明人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书应当写明失踪的事实、时间和请求,并附有公安机关或者其他有关机关关于该公民下落不明的书面证明。

第一百八十四条公民下落不明满四年,或者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满二年,或者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其死亡的,向下落不明人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书应当写明下落不明的事实、时间和请求,并附有公安机关或者其他有关机关关于该公民下落不明的书面证明。

第一百八十五条人民法院受理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后,应当发出寻找下落不明人的公告。宣告失踪的公告期间为三个月,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一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的,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三个月。公告期间届满,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被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的事实是否得到确认,作出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的判决或者驳回申请的判决。

第一百八十六条被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的公民重新出现,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作出新判决,撤销原判决。

第一百八十七条申请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5日 00:4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民事第一审程序相关文章
  • 2024哪些案件适用于民事诉讼一审终审程序
    哪些案件适用于民事诉讼一审终审程序1、〈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人民法院审理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确认调解协议案件和实现担保物权案件,适用本章规定。本章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2、第一百七十八条依照本章程序审理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选民资格案件或者重大、疑难的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审理;其他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以下案件实行一审终审:1、最高院作的一审民诉案件;2、不服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管辖权异议以外的所有裁定;3、督促程序审结的案件;4、公示催告程序审结的案件;5、以特别程序审结的案件;6、依照破产程序审结的案件;7、一审以民事调解书结案的案件;8、所有的决定都不能上诉。相关知识:民事诉讼一审程序的步骤有哪些1、原告起诉2、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3、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
    2024-03-28
    268人看过
  • 选民资格案件属于一审终审制吗,审理程序是怎样的
    选民资格案件属于非讼案件,一审终审,人民法院在受理选民资格案件后,应当开庭审理,除了起诉人以外,选举委员会的代表和其他与选民资格相关的公民也必须参加审理。公民对选举委员会公布的选民资格名单有不同意见必须先向选举委员会申诉,对选举委员会就申诉所作的决定不服,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选民资格案件作出规定。第十五章特别程序第二节选民资格案件第一百八十一条公民不服选举委员会对选民资格的申诉所作的处理决定,可以在选举日的五日以前向选区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起诉。第一百八十二条人民法院受理选民资格案件后,必须在选举日前审结。审理时,起诉人、选举委员会的代表和有关公民必须参加。人民法院的判决书,应当在选举日前送达选举委员会和起诉人,并通知有关公民。注意:提起选民资格诉讼的只能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具有选举权,不是该类诉讼的主体提起诉讼的公民既可以是自己的选民资格受到侵犯的公民,
    2023-04-29
    216人看过
  • 督促程序属于一审终审吗
    督促程序是属于一审终审的范围。相关知识:督促程序督促程序是中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中新增加的一种审判程序,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提出的要求债务人给付一定的金钱或者有价证券的申请,向债务人发出附条件的支付令,以催促债务人限期履行义务,如果债务人在法定期间内不提出异议,该支付令即具有执行力的一种程序。督促程序督促程序与其他民事审判程序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一、督促程序的非讼性督促程序与解决民事争议案件的一般审判程序不同,它以当事人之间不存在实体上的债权债务纠纷为前提,当事人不直接进行对抗。债权人是申请人而不是原告,其权利请求仅限于向人民法院申请以支付令的方式催促债务人履行到期债务。督促程序因债权人的申请而开始,没有对立双方当事人参加诉讼。因此,督促程序并不解决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益争议,具有非讼的特点。二、督促程序适用范围的特定性督促程序仅适用于请求给付金钱和有价证券的案件,并附有一定条件限制,如
    2023-06-13
    244人看过
  •  是否简易程序实行一审终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但若当事人对一审判决结果不服上诉,则需进行二审。对于案值较大的案件,当事人双方可以约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简易程序的案件,通常都是一审终审。但是,如果案值较大的案件中当事人对一审判决结果不服上诉,他们还需要进行二审。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适用本章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前款规定以外的民事案件,当事人双方也可以约定适用简易程序。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简单民事案件如何适用简易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对于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简单民事案件如何适用简易程序,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事实清楚:
    2023-11-25
    187人看过
  • 审判监督程序实行一审终审制的原因是什么
    刑事诉讼是处于平等对抗地位、有纠纷的双方向处于中立地位的裁判方告诉其纠纷,并请求裁判方解决其纠纷的活动。审判监督程序实行一审终审制,基于以下理由:首先,审判监督程序不同于普通程序,它只是一种特别救济措施。应当说,刑事审判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难免出现错误。因之,各国有上诉审程序之设以资救济,第一审程序与上诉审程序共同构成普通程序。案件经普通程序审理终结后,裁判即发生法律效力,获得既判力,不应再行审理与改变。但是裁判的安全性与公正性可能发生矛盾,即生效的裁判可能是错误的。基于不同的价值理念,各国对生效裁判的再审程序有不同规定但均有严格的限制,非具有法定条件不得提起再审程序。再审程序是在普通程序基础上进行的,作为特别救济程序,不必再设置上诉程序,否则,再审程序只会演变为第二次普通程序,抹煞再审程序的特殊性,从而不利于再审程序的完善。其次,审判监督程序实行一审终审制原则,可以缩短
    2023-02-09
    460人看过
  • 两审终审制度对诉讼程序适用的程度有哪些
    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刑事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结束的制度。刑事诉讼法第1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根据这一规定,对于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刑事判决或裁定,被告人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人民检察院认为有错误的,可以提起抗诉;但对于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和裁定,被告人不服的不得再提起上诉,同级人民检察院也不得提起二审抗诉,除死刑案件外,二审判决或裁定一经作出立即发生法律效力。两审终审制的例外是: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最高审判机关,它作出的判决或裁定是终审的判决或裁定,不得上诉或抗诉;死刑案件除了适用普通程序,还适用特殊程序,即死刑复核程序,只有经过死刑复核程序后,二审关于死刑的判决才能发生法律效力。实行两审终审制有利于及时纠正错误的裁判,有利于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由于两审终审审级不多,可以方便诉讼参与人参加诉讼,防止案件因久
    2023-08-05
    99人看过
  • 监督程序是否属于一审和终审程序
    监督程序一开始是最终的吗?
    2023-05-07
    316人看过
  • 刑事审判的两审终审制度,刑事审判的辩护制度
    一、刑事审判的两审终审制度在人民法院组织法第12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两审终身制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判就宣告终结的制度。人民法院实行四级两审终审制,即设四级人民法院,两审终审。根据案件的性质和难易划分审级管辖。如果当事人对第一审案件的判决或裁定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一审判决或裁定确有错误,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如果在上诉期限内,当事人不上诉,人民检察院不抗诉,这个一审判决或裁定就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上诉、抗诉案件,按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理后所作的判决或裁定就是终审的判决和裁定,除判处死刑的案件需要依法进行复核外,其他就立即发生法律效力。根据法律规定,下列案件实行一审终审。1、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案件;2、基层人民法院按照民事诉讼法的特别程序审理的选民资格案件,认定公民无行为能力
    2023-02-18
    237人看过
  • 程序审理特别
    没收财产
    下列案件应适用特别程序:(1)选民资格案件;(2)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案件;(3)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4)认定财产无主案件;(5)确认调解协议案件。(6)实现担保物权案件没收财产的特别程序特别没收程序:所针对的财物是特定的,即依照刑法规定应当追缴的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应当追缴的财产,这一来自于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条和第二百八十二条的表述,一方面,是对刑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的追缴和没收对象的概括;另一方面,明确将其来源与用途(持有)均属合法的财产从特别没收范围中予以排除。应当追缴的财产可以表现为两种不同的类型:违法所得和其他涉案财产。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颁布实施了(关于适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第一款的解释,违法所得是指通过实施犯罪直接或者间接产生、获得的任何财产,此种类型财产的本质特征是其来源
    2023-07-07
    319人看过
  • 民事案件二审的终审制度是怎样的?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两审终审制度。所谓两审终审制度是指某一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后即告终结的制度。法院审判案件,就审判程序而言是两审终审制,就法院体系而言是四级两审制。两审终审制,就是一起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判终结审判的制度。也就是说,地方各级法院对于按照审判管辖权的规定对由它审判的第一审(初审)案件做出判决或裁定以后,若当事人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若同级的检察院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抗诉。上一级法院有权受理针对下一级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裁定不服的上诉或抗诉,有权经过对第二审案件的审理,改变或维持第一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这时,上级法院的第二审判决、裁定,就是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上诉。审级制度的实质是要求审判必须按审判程序严格进行,不得越级审理案件。民事案件二审是终审判决吗?民事诉讼二审是终审判决。两审终审制,就是一起案件经过两级法院
    2023-08-06
    429人看过
  • 民事特别程序案件再审适用吗?
    根据法律规定,对已生效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和按照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案件以及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后维持原判的案件,当事人不得申请再审。具体规定如下:《民事诉讼法》第202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不得申请再审。民事诉讼司法解释第三百八十条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产程序等非讼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不得申请再审。其中并没有规定按照特别审理的案件不得申请再审。举例:如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如果法院依据民诉法以“认定申请没有事实根据的”判决予以驳回,而却有证据证明这一判决是错误的(即认定申请有事实根据),如不赋予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权利,法院将无法纠正错误。如仍依据原有证据材料依据民诉法第173条申请撤销原判决,于法于理都不通。不得申请再审的内容:(1)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调解书,
    2023-06-25
    399人看过
  •  简化程序是否能够实现一审终审?
    一审终审制是审级制度的一种,案件经过一级法院的审判即告终结。在实行一审终审制时,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成为确定的判决、裁定当事人或有关人员不得上诉。如果案值较大的案件中当事人对简化程序的判决结果不满意并上诉,就需要进行二审。简化程序并非一定就是最终的审判。如果案值较大的案件中当事人对简化程序的判决结果不满意并上诉,就需要进行二审。一审终审是审级制度的一种。案件经过一级法院的审判即告终结。在实行一审终审制时,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成为确定的判决、裁定当事人或有关人员不得上诉。一审终审制的法律规定一审终审制是指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对一起案件进行审判,判决后即终结诉讼程序,不再进行上诉或抗诉的制度。这一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一审终审制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法院的公正审判,避免当事人因上诉或抗诉而拖延诉讼时间,导致审判程序的混乱。
    2023-11-27
    494人看过
  • 撤销仲裁裁决特别程序,一审终审后不服怎么办
    撤销仲裁裁决的裁定一经作出,即发生完全否定仲裁裁决效力的法律效力。当事人不得就该裁定提出异议。仲裁裁决被依法撤销后,当事人可以重新达成仲裁协议通过仲裁的方式解决纠纷,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申请撤销裁决的,应当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人民法院受理撤销裁决的申请后,认为可以由仲裁庭重新仲裁的,通知仲裁庭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仲裁,并裁定中止撤销程序。仲裁庭拒绝重新仲裁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恢复撤销程序。二、申请仲裁裁决的条件有哪些?1、提出撤销仲裁裁决申请的主体必须是仲裁当事人由于仲裁当事人与仲裁裁决的结果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仲裁裁决也决定着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了保护或者受到了侵害。因此,法律规定提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主体是当事人,包括仲裁申请人和被申请人。2、必须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必须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向其他人民法
    2023-04-02
    396人看过
  • 两审终审制和三审终审制的区别
    两审终审制是经过二级人民法院审理后不再审理的制度,三审终审制是经过三级人民法院审理终审的制度,两者最大的区别就三审终审制多了一级的审理。什么是两审终审制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对于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等不得再提出上诉,人民检察院不得按照上诉审程序抗诉。什么是三审终审制所谓三审终审制,是指一审案件当事人认为二审法院对其上诉案件作出的改判系错误判决,可在一定期限内通过二审法院请求再上一级法院对该案进行第三审的一种特别的审级制度。两审终审制的缺陷(一)从民事案件上诉条件看两审终审制之不足民诉法对当事人提起上诉的条件规定的相当宽泛,任何案件,不论诉讼标的额的大小,案情是否复杂,也不论当事人出于何种目的,都可以因一方当事人递交上诉状而引起二审程序,由上级法院对该案进行第二次审理。这样,一方面使一些很简单甚至是极简单的案件不能及时审结;另一方面,
    2023-04-27
    123人看过
换一批
#民事诉讼程序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在民事一审简易程序中,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和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就适用简易程序提出异议后,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审查,并按下列情形分别处理:(1)异议成... 更多>

    • 哪些民事案件是实行的一审终审制度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10-05
      1、选民资格案件; 2、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案件; 3、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 4、认定财产无主案件; 5、确认调解协议案件; 6、实现担保物权案件。 7、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案件为一审终审。 8、判处死刑的案件,必须依法经过死刑复核程序核准后,判处死刑的裁判才能生效并交付执行。 9、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依照刑法规定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案件,必须经过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判
    • 特别程序也是两审终审么?
      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08
      根据《》第一百六十一条依照本章程序审理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如要了解详细情况可以到问法网首页在线咨询,与律师一对一直接交流。
    • 实行一审终审制的有哪些程序
      广西在线咨询 2023-01-19
      民事诉讼一审程序的流程: 1、原告起诉。 2、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3、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 4、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 5、法庭调查阶段。 6、法庭辩论。 7、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8、判决宣告。
    • 现行中院审理民事案件实行几审终审制度
      山东在线咨询 2023-07-13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两审终审制。 针对诉讼程序适用两审终审制度,而非诉讼民事案件适用一审终审,主要包括人民法院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审理的案件。
    • 哪些案件适用于民事诉讼一审终审程序
      北京在线咨询 2023-12-19
      1、〈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人民法院审理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确认调解协议案件和实现担保物权案件,适用本章规定。本章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2、第一百七十八条依照本章程序审理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选民资格案件或者重大、疑难的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审理其他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以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