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法渎职罪一章23个条文所确立的35个罪名中,其中只有一个罪名是将徇私、徇情作为犯罪构成要件,有15个罪名将徇私作为构成要件。从近几年刑法实施的实际情况来看,将徇私、徇情等犯罪动机作为某些犯罪的构成要件存在诸多弊端。
一方面,将徇私、徇情等犯罪动机规定为某些渎职罪的构成要件徒增认定渎职犯罪的难度,不利于惩治渎职犯罪行为。因为徇私、徇情等犯罪动机是犯罪行为人内心深处一种极难被人认识和把握的一种心理状态,它虽然可以通过语言和行为表现出来,但认定起来要比主观上的故意或者过失困难得多,何况徇私、徇情等犯罪动机也可以隐藏而不表现出来,使得对犯罪动机的认定几乎不可能。
另一方面,犯罪主体在徇私、徇情犯罪动机的支配下实施渎职行为固然构成犯罪,而行为人出于藐视法律、玩世不恭或者报复社会等犯罪动机支配下实施的渎职行为也同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如果只是将在徇私、徇情犯罪动机支配下实施的渎职行为规定为犯罪,而将在其他动机支配下实施的渎职行为不认为是犯罪,显然放纵了这一部分渎职犯罪,造成惩治不力。
因此,笔者认为,徇私、徇情等犯罪动机不宜规定为某些渎职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但考虑到具有徇私、徇情等犯罪动机的渎职犯罪一般要比没有该动机的渎职犯罪严重,可将徇私、徇情等犯罪动机作为所有渎职犯罪的法定从重量刑情节来规定。
渎职罪玩忽职守罪量刑标准有哪些
玩忽职守罪的量刑标准是:
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造成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徇私舞弊型渎职罪
183人看过
-
渎职罪和徇私舞弊区别
337人看过
-
略论我国刑法中的“徇私”类渎职犯罪
416人看过
-
徇私枉法罪的量刑标准,徇私枉法罪量刑标准是怎样
81人看过
-
徇私枉法罪量刑有定罪免处吗
399人看过
-
徇私罪定罪量刑的相关规定
124人看过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
徇私舞弊罪与渎职罪的界限陕西在线咨询 2022-03-06渎职罪是一类犯罪的统称,包括玩忽职守罪及其他罪名;是否够罪要看是否因此造成了国家或他人的重大损失、情节严重等因素。徇私舞弊罪属于渎职罪中的罪名,指司法工作人员和有关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和权力,对明知是无罪的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故意颠倒黑白作枉法裁判;或者利用职务包庇、窝藏经济犯罪分子等,隐瞒、掩饰其犯罪事实的行为。对于徇私舞弊涉嫌刑事犯罪的处理,需要根
-
徇私枉法罪量刑标准徇私枉法罪应怎么处罚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8-15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 徇私枉法罪的处罚: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
-
徇私枉罪与渎职罪的区别有哪些安徽在线咨询 2022-05-24一、性质不同 1、枉法裁判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行为。 2、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 二、处罚力度不同 1、枉法裁判罪: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
-
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具体有哪些行为北京在线咨询 2023-10-04具体而言,有三种行为方式: (一)“对明知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司法工作人员在明知道他人没有犯罪的情况下,却因徇私情对不该立案的立案,不该起诉的起诉,不该审判的审判。 (二)“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使他不受追诉”,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司法工作人员明知他人犯有罪行,却由于徇私情而不予追诉。 (三)“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利用掌握刑事
-
徇私枉法罪立案标准是什么徇私枉法罪量刑标准河北在线咨询 2021-11-30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一)对明知没有犯罪事实或者其他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采取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其他隐瞒事实、违法的手段,以追究刑事责任为目的立案、侦查、起诉、审判;(2)对明知是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人,采取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其他隐瞒实事、违反法律的手段、故意包庇使其不受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的;(三)通过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