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放虛假的疫情物质或编造、传播病毒生化威胁的恐怖信息,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11-28 00:09:31 288 人看过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规定,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n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3日 18:2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拒绝隔离治疗造成疫情传播的,会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第二条第(一)款之规定,已经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病原携带者,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并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疑似病人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并进人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造成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均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其他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防控措施,引起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三十条的规定,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定罪处罚。
    2023-11-28
    142人看过
  • 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定义、量刑】
    刑法解释: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定义、量刑】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解释】本条是关于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编造恐怖信息,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罪的犯罪的规定。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二是2001年12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中对刑法增加的新的犯罪规定。美国9·11事件后,在美国出现了投放炭疽菌病毒的恐怖活动,继而出现以假的炭疽菌病毒制造恐慌的事件。这种投放假炭疽菌病毒的行为虽然不能造成炭疽病的传播,但会造成一定范围内的恐慌,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2023-06-11
    215人看过
  •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与相关罪名的区别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指编造爆炸威胁、生物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罪与非罪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一要看是否实施编造、故意传播虚假的恐怖信息的行为;二要看是否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此罪与彼罪本罪与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本罪与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界限。本罪与后罪在主体、主观方面犯的客体等方面有相同或类似之处。二者之的区别是:(1)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本罪的主观故意内容为明知编造、传播的是虚假恐怖信息而仍决意为之;后罪的主观故意内容却表现为明知是虚假的危险物质而决意投放。(2)行为方式不同。前罪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故意传播编造的恐怖信息;后罪的行为方式表现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3)犯罪对象不同。本罪的对象为虚假的恐怖信息。后罪的对象则为虚假的危险物质,等等。行为人
    2023-04-28
    132人看过
  • 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
    [释义]本罪是指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以及其他公共场所的秩序,或者聚众堵塞交通或破坏交通秩序,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情节严重的行为。[刑法条文]第二百九十一条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聚众堵塞交通或者破坏交通秩序,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情节严重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了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相关法律]《集会游行示威法》》第二十九条第五款占领公共场所、拦截车辆行人或者聚众堵塞交通,严重破坏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的,
    2023-04-25
    109人看过
  • 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可以保释吗
    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可以保释,只要嫌疑人符合以下条件: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5.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一、刑事案件取保候审的条件是什么犯罪嫌疑人被批捕可以保释,但是必须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条件是: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二、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取保候审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处有期
    2023-03-07
    295人看过
  • 故意传播编造疫情法律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报案说谎是什么罪如果造成了社会恐慌,是构成犯罪的。一般的就是违反治安的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于虚假报警、谎报警情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可以给与的处罚是:可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二、打架受伤了可以拘留多久1、这个要根据被打者的受伤程度:2、如果是轻伤标准以下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1)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2)殴打
    2023-06-24
    476人看过
  • 编造虚假疫情信息传播怎么样处罚
    民事责任:《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刑事责任:《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4-15
    114人看过
  • 虚假信息传播需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一、虚假信息传播需承担哪些法律责任虚假信息传播需承担以下法律责任:1.民事责任。需要承担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责任。2.行政责任。如果故意利用网络造谣、传谣扰乱公共秩序,或者公然侮辱、诽谤他人,尚不构成犯罪的,要受到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3.刑事责任方面。在微信、微博发布假消息等等行为,将有可能触犯刑律,最高可获7年有期徒刑。二、虚假信息传播犯罪的量刑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6-03
    395人看过
  • 犯罪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惩罚如何?
    对于构成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既遂的犯罪分子,应当适用的量刑处罚规定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指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犯了领导恐怖组织罪既遂怎么量刑处罚?法院对组织领导恐怖组织罪既遂的一般会判处活动组织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没收财产。而对于积极参与者,会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组织恐怖组织罪是指组织、积极参加和参加恐怖组织活动的行为。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恐怖组织活动的行为。《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3-07-06
    165人看过
  •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一审期限是多长时间
    一、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一审期限是多长时间犯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的,一般是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对于出于善意关心和提醒等原因而发布和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与蓄意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行为,可以给予批评教育或者治安行政处罚,但不应按犯罪处理。《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二、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既遂量刑幅度是多少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刑法》第二
    2024-02-05
    77人看过
  •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司考真题答案解析
    甲给机场打电话谎称“3架飞机上有炸弹”,机场立即紧急疏散乘客,对飞机进行地毯式安检,3小时后才恢复正常航班秩序。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为维护社会稳定,无论甲的行为是否严重扰乱社会秩序,都应追究甲的刑事责任B.为防范危害航空安全行为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应以危害公共安全相关犯罪判处甲死刑C.从事实和法律出发,甲的行为符合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犯罪构成,应追究其刑事责任D.对于散布虚假信息,危及航空安全,造成国内国际重大影响的案件,可突破司法程序规定,以高效办案取信社会【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选项A错误。定罪量刑必须严格遵守罪刑法定原则,不能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将依法不构成犯罪的行为作为犯罪处理。选项B错误,选项C正确。甲只是谎称“3架飞机上有炸弹”,并没有实际放置炸弹,没有危害公共安全的现实危险和可能,不应以危害公共安全相关犯罪
    2023-05-04
    333人看过
  • 虚假宣传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一、虚假宣传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针对虚假宣传行为,法律明确规定了经营者(广告主)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相关规定,一旦经营者发布虚假广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将责令其停止发布,并要求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2.经营者将面临广告费用三倍至五倍的罚款;若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明显偏低,则罚款额度为二十万元至一百万元。3.对于两年内多次违法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经营者,罚款将更为严厉,甚至可能面临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4.广告审查机关还将撤销相关广告审查批准文件,并在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5.特别地,医疗机构若涉及此类违法行为且情节严重,除上述处罚外,还可能被卫生行政部门吊销诊疗科目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二、虚假宣传广告主应受何处罚广告主作为虚假宣传行为的主体,其面临的处罚尤为严厉。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广告主发布虚假广告不仅需承担停止发布、消除影响及罚款等民事责任
    2024-08-18
    152人看过
  • 传播虚假恐怖疫情的行为怎么处理
    实施传播虚假恐怖疫情的行为如果不构成犯罪的,将受到治安处罚,将被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如果行为人的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将会构成犯罪,将被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2024-05-13
    296人看过
  • 威胁恐吓别人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要,但是要满足法定情形并且造成一定的后果。情节较轻的情形一般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罚,如:1、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2、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等。如果恐吓他人情节特别严重的,涉嫌构成衅滋事罪,可能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被电话威胁恐吓怎么办被电话威胁恐吓可以可以进行电话录音,拿着证据,到当地公安机关进行报案。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对方采取行政拘留的措施,情节严重者会按照寻衅滋事罪追究对方的刑事责任。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1、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2、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3、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4、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5、多次发
    2023-08-01
    468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传播带有虚假恐怖病毒的恐怖传播植物疫情判刑多久
      海南在线咨询 2021-10-19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感染构成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法院将根据以下标准结合具体案件进行判决: 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 个人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事件的信息,或者传播虚假恐怖事件的处罚?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1-25
      《反恐法》明确规定,恐怖事件发生、发展和应对处置信息,由恐怖事件发生地的省级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统一发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的恐怖事件,由指定的省级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统一发布。此外,为贪图关注而造谣,或者四处传播恐怖活动信息,将受到法律处罚。《反恐法》规定,个人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事件信息,报道、传播可能引起模仿的恐怖活动的实施细节,发布恐怖事件中残忍、不人道的场景,或者未经批准,报道、
    • 编造和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否有从犯责任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0-14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传播恐怖病毒恐怖病毒虚假的怎么处罚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2-05
      1、对于构成传播恐怖疫情虚假恐怖信息罪的犯罪分子,应当根据以下规定对其进行定罪处罚: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
    • 非法传播传播虚假恐怖疫情的案例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0-31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疫情的,不一定会被判刑。只有造成下列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才会被判刑,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造成机场、车站、码头、商场、影剧院、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秩序混乱,或采取紧急疏散措施的; (二)影响飞机、列车、船舶等大型客运工具的正常运行; 造成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厂矿等单位工作、生产、经营、教学、科研等活动中断的; 造成行政村或社区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的; (五)对公安